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区县快讯

宜君县“景区+”模式力促乡村振兴

来源:宜君县 发布时间:2018-05-29 09:2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5月20日,在宜君县旱作梯田景区,游客们或披着雨衣,或打着雨伞,缓步畅游在烟雨蒙蒙的“仙境”,用手里的镜头记录着雨中梯田的美。“1到5月份,无论天晴下雨,来这里旅游的人都多。游客一多,景区就需要更多的保洁员和保安,像我这样来这里打工的基本上是周边的贫困户”,哭泉镇一位贫困群众说。近年来,宜君县紧紧依托县域旅游资源,用“景区+”模式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其中宜农股入股分红,景区合作社分红,开办农家乐和民俗客栈,开发保洁、安保、电瓶车驾驶员等用人岗位,每一项都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旅游+宜农股分红。针对全县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劳动力短缺等实际,宜君县推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股权属村委会所有、村委会和贫困户共享收益权的股份———“宜农股”。“宜农股”主要采取“公司+景区+村集体+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将中省切块资金、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按照每个村贫困户规模(每户1股1万元)折算量化到村,投入到符合条件的涉旅、涉农、涉林等国有公司,由国有公司进行经营,前5年按照每年不低于1500元的标准进行分红。最终,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的“三变改革”模式。截至目前,宜农股旅游扶贫资金共投资2086.8万元,带动贫困户1557户。
  旅游+就业帮扶。依托景区发展,从景区建设、运营、管理全程,让贫困户、农户全程参与受益。各个景区聘用的保洁员、景区管理员、驾驶员、讲解员均为景区附近村民,其中贫困户占到80%以上。淌泥河村60多岁的贫困户王建华,以前靠2亩玉米为生,玉米年收入1000余元,现在在景区当保洁员,一个月就有500元的收入,他还参加了景区的“大秦砺军”演出,每演出一场就能挣50元,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成为一名‘演员’,在快快乐乐的演出中就赚钱了,很知足”。
  旅游+创业带动。“最近,来我这农家乐吃饭的大多是外地游客,天天都是客满。”淌泥河村10号农家乐主人晏清谋说起自家的生意,笑得合不拢嘴。宜君县政府鼓励有条件的群众积极开办农家乐,并组织当地群众及从业人员参加乡村特色民宿系列培训。现在,景区周边很多有条件的群众都开起了农家乐和民俗客栈,在旅游旺季,家家都是客满,有的群众一年仅此一项,就能收入10多万元。不仅如此,宜君县在各个景区内,还通过建设超市、茶水小卖、特色小吃等经营门店供周边群红和贫困户经营使用,使得当地群众迅速脱贫致富。
  旅游+产业开发。积极发挥旅游业“接一、联二、带三产”的融合特点,努力实现融合发展。一方面,流转贫困群众土地,种植无公害农作物,同时吸收贫困户回乡打工;另一方面,依托景区,建设玉米手工编织等工厂和销售门店,通过开展培训,让贫困户掌握农产品深加工等技术,对农户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进行销售,提高了贫困户、农户收益。目前,全县已建成手工编织作坊4个,古法醋厂1个,核桃、玉米加工厂8个,销售门店2个,带动贫困户62户,群众1000余人。
网络编辑:张海锋
信息审核:段梦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