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公示公告

慰问信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1-12 11:43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铜部队、武警铜川支队、铜川公安消防支队全体官兵,全市革命烈士家属、现役军人家属、退伍红军老战士、革命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同志们:
  在2012年春节来临之际,中共铜川市委、铜川市人民政府和全市人民向你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和亲切的慰问!
  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以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为主线,走扩大内涵创新发展的路子,以转型促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型,各项目标任务超额完成,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城市转型步伐加快,发展模式不断转变,“十二五” 良好开头。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始终位居全省前列。2011年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0亿元,年均增长15.8%;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7亿元和18亿元,均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8500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5750元,增长20.1%,分别超过全省300元和750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亿元,增长35%。2011年实施的80个重点项目,新开工项目22个,续建项目37个,完成投资66亿元,其中20个项目建成或投运,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铜川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进入了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新时期。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新增就业7.37万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8万人次;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261万平方米,3.45万户12万群众喜迁新居。就业、社会稳定、困难群众住房、安全生产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各项保障标准不断提升。城乡建设统筹扎实推进,农村面貌变化巨大。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电话、互联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76%,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新区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生态新城,北市区城市面貌显著改善,南北市区连接带建设扎实推进,以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城市建设,“北市区-黄堡-董家河-耀州区-新区-坡头”连为一体的大城市格局初步形成。西铜二线建成通车,铜川已经进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绿化模范城市,“四城联创”工作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过去的一年里,驻铜部队官兵视铜川为故乡,把人民当亲人。在搞好部队建设、圆满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深入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充分发挥纪律严明、突击力强的优势,主动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植树造林、城市“三创”、扶贫帮困、小流域综合治理、抢险救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出色完成了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为铜川经济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全市人民的爱戴和赞誉。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把支持部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广泛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满腔热情地帮助驻铜部队官兵解决教育、训练、战备、执勤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想方设法解决随军家属的工作调动、子女入托、入学及住房困难等问题。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优抚对象的抚恤定补标准大幅度提高,为巩固国防和加强军队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2012年是“十二五”攻坚之年,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红26军在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成立八十周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多年来,我市已打牢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市已被列入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成员,将获得国家、省上在政策项目、资金上大力支持的有利时机,按照市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坚持项目带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打造煤电、铝业、建材、接续产业四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强势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发展方式的新转变,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民增收快富,大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实现综合实力,城市形象,人民生活水平大提升、大跨越。
  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市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团结拼搏,奋发争先,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新铜川共同谱写铜川美好的新篇章!
  祝新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中共铜川市委
铜川市人民政府
2012年1月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