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铜川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将其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突破口,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要求,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健全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发展,强化文化宣传等措施的落实,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加大政府扶持,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市政府成立了由曹远勃副市长任组长的市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协调推动全市中医药发展。2011年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决定》(铜发〔2011〕15号),市财政每年设立5000万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发展中医药产业。二是先后成立了孙思邈中医药研究院和市中医药发展局,通过拔尖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考等渠道分别招录中医相关专业博士、硕士7名,强化了全市中医药发展技术力量和中医药行政管理服务职能。三是认真落实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市3所县级中医医院积极参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编在岗人员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四是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医疗,门诊、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汤剂在市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达到100%,让群众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五是通过多次调研走访,摸清了全市中医药”家底”,经过多方论证,撰写了《铜川市中医药产(事)业发展调研报告》、《铜川市中医药产业规划》和《铜川市中医药事业规划》(草稿),研究制定了《全市中医药产业扶持办法》(初稿)。
二、健全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是市政府与深圳市尚荣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采取BOT模式,融资2亿元按照三级甲等中医院标准建设市中医医院新区项目,建筑规模47000m2,设置病床400张,计划2015年投入使用。项目投入使用后,对于整合医疗资源,完善新区城市功能,提升我市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开展中医院专科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已建成省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8个,在建的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1个,民营医院中医特色专科3个。三是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市中医医院、宜君县中医医院、耀州区孙思邈中医医院顺利通过了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全市7家县级医疗机构全部开展中医药服务,共完成28个乡镇卫生院,2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249个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中医诊疗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四是大力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人才。2012年以来,全市共招聘中医类人才27名,其中包含硕士研究生7名。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模式,组织全市各级中医医疗机构100余人参加省级中医师承教育、临床骨干培训和中医药标准化培训,同时举办了多期中医药适宜技术、“西学中”和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培训,共培训1000余人次。五是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市中医医院设立了“治未病”中心,各区县中医医院均设立“治未病”科,由中医专家坐诊,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探索中医药“治未病”模式。通过健康宣传栏、向就诊患者发放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养生宣传资料等形式,积极宣传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中医体质辨识8000余人次,进行健康干预6000余次。严格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全市18064名0-36个月儿童和70970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六是通过常州市中医医院和铜川市中医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印台区中医医院、市内3所县级中医医院分别与1-2所乡镇卫生院建立对口协作关系,派驻中医专家坐诊、师带徒、进修培养提供诊疗设备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坚持产、研并重, 稳步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一是投资建设中医药产业园和大唐养生园。市委市政府提出中医药产业园建设规划,目前已完成中医药产业园规划设计方案。总投资2000万元的大唐养生园一期工程已于2012年9月投入使用,二期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即将投入使用。二是推进中药材种植业发展。与天士力集团、陕西兴盛德药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和“合作社+农户”两种订单模式,推进中药材种植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68848亩,建成了小丘、关庄、孙塬、王石凹等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示范乡镇。三是加大中医药生产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原有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和陕西颐生堂药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引入陕西省最大的中药饮片GMP企业陕西兴盛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落户新区工业园区,对带动全市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是中药研发工作进展良好。通过企业自主研发、与科研院所沟通协作、发挥铜川孙思邈中医药研究院科研能力等方式,目前已经成功报批11项生产批件,获得3个发明专利,6个自主研发的中药产品投放市场,5种中药保健酒、4种中药保健茶和1个中药膏贴正在积极申报。
四、加强药王文化宣传,营造中医药发展社会氛围
一是充分发挥药王山“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作用。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我市药王山“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称号。近几年,共举办省级医德医风、中医科普文化培训7期,来自全省各地市卫生局、各级中医医疗单位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约1500人在我市接受培训。今年6月,陕西中医学院2010级中医系360余名毕业生在“药王”故里接受医德思想专题培训,并在药王像前举行毕业宣誓。新华社、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华商报等媒体对这一全省乃至全国的针对医学生举行的医德思想培训给予及时报道。二是依托“药王故里”文化资源,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陕西名老中医传承拜师大会”及“ 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高层论坛”等节庆活动。今年9月,圆满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研讨会上两岸中医药界人士共同签署了《首届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铜川共识”》,标志着海峡两岸在加强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也为我市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三是落实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战略,开展了“铜川市首届名中医评选活动”,9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群众公认的优秀医务工作者被评为我市首届名中医。同时,在铜川电视台推出了中医养生保健专题节目《药王养生堂》,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深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