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TCXXGK-2021-003000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机构: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文号:  铜政办函〔2021〕29号
发文日期:  2021年04月22日 发布日期:  2021-04-25 10:18
公文时效:  有效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铜川市2021年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4-25 10:1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推进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风险管控、能力建设五大工程,全面提升我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水平,切实做好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办法》《陕西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方案(2018-2022年)》《铜川市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和2021年降水趋势预测,制定本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现状及主要分布区域
  全市目前共有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187处,直接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1689户7747人、房屋7352间、国道200米、文物景区1个、学校3所(含幼儿园1所)、单位31家。按地域分:耀州区70处、王益区43处、印台区25处、宜君县45处、新区4处;按灾害类型分: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其中滑坡90处、崩塌79处、地面塌陷18处;按规模等级分:大型25处、中型51处、小型111处;按险情等级分:特大型1处、中型33处、小型153处。
  (一)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区域。主要分布在全市35个乡镇(街道),其中耀州区董家河、关庄、小丘、石柱、孙塬、庙湾、照金、瑶曲等8个镇和天宝路、锦阳路、永安路等3个街道;王益区黄堡镇和王益、王家河、红旗街、桃园、七一路、青年路等6个街道;印台区金锁关、红土、广阳、陈炉等4个镇和印台、城关、王石凹等3个街道;新区咸丰路和正阳路街道;宜君县五里、尧生、太安、棋盘、彭镇、哭泉等6个镇和云梦乡、宜阳街道。
  (二)煤矿采空区涉及区域。主要包括黄堡镇—王益街道—陈炉镇—王石凹街道—红土镇—广阳镇一带,照金镇—庙湾镇—瑶曲镇—金锁关镇—太安镇一带。
  (三)公路涉及路段。主要包括G6522延西高速耀州区境内路段、王益区黄堡镇—王家河段、印台区马连滩—金锁关—半截沟段、宜君县南部路段;210国道印台区柳湾—金锁关沿线;210国道宜君县境内路段;342国道金锁关-半截沟;此外,还有宜君县西环路、宜白公路、哭雷路、宜焦路和耀州区耀旬公路。
  (四)铁路涉及路线。主要在梅七铁路耀州区沿线。
  (五)水库涉及流域。主要在桃曲坡水库流域。
  二、2021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测
  据市气象局预测,我市汛期气候趋势如下:
  夏季(6-8月):全市气候年景总体较差,旱涝并存且极端性突出。全市汛期降水偏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态势,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大;有阶段性高温天气。
  秋季(9-10月):降水偏少0~1成,秋淋(华西秋雨)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早,强度略偏强。
  三、重点防范区段和防范期
  (一)重点防范区县。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其黄土塬边坡地带在降水、人为因素影响下,发生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几率较大。
  (二)重点防范区域。耀州区城区周边,漆水河和沮河两岸,药王山、照金和香山景区,陈家山和下石节矿区。王益区城区各支毛沟、大同沟煤矿采空区,王家河、王益街道和黄堡镇辖区。印台区印台、王石凹街道和金锁关、红土、广阳、陈炉镇辖区及区内主要矿区。宜君县太安镇和南塔矿区。
  (三)重点防范的交通干线区段。公路重点防范段:G6522延西高速耀州区境内路段,王益区黄堡镇—王家河段,印台区马连滩—金锁关—半截沟段,宜君县南部路段,210国道印台区前柳湾—金锁关,210国道宜君县境内路段,342国道金锁关—半截沟;宜君县西环路、宜白公路、哭雷路、宜焦路和耀州区耀旬公路。铁路重点防范段:梅七铁路柳林—瑶曲段。
  (四)重点防范点。威胁100人以上或威胁财产大于500万元以上的3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列为市级重点防范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滑坡22处、崩塌6处、地面塌陷4处。在铜川市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市级重点防范地质灾害隐患点各级防治责任人、监测人员及联系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五)重点防范期。滑坡、崩塌重点防范期:降水诱发引起的滑坡、崩塌等灾害具有滞后性,重点防范期为6-8月。冻融作用引发的崩塌、滑坡,重点防范期为本年12月-下年3月。地面塌陷防范期:主要因地下采矿引起,需全年防范。人为因素及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需全年防范。
  四、防治任务
  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自然资源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强调查评价,强化监测预警,加快综合治理项目实施进度,持续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市自然资源部门参照《地质灾害排查规范》(DZ/T0284-2015)中的排查要求,掌握全市187处地质灾害动态,及时提出监测和防治建议,并深化调查评价监测体系,夯实地质灾害双控管理基础。督促区县对全市187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隐患点进行维护,完善群测群防隐患点各类信息,更新群测群防隐患点的标识牌、警示牌、报警器等。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要完善更新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落实各级监测责任人和灾害点监测员,完善群专结合的群测群防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现有在册隐患点群测群防体系百分之百全覆盖,不断提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业化水平。
  (二)强化监测预警,及时预警预报。加快6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普适型监测设备安装,利用综合防治体系建立的专业监测点和铜川市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管理平台,达到全市重大地质灾害点可防可控。通过管理平台实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和共享,提升我市地质灾害监测科技含量,实现“人防+技防”的地质灾害预防模式。加强与气象预警会商协调,对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进行更新,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保障市、区县两级系统互联互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地质灾害易发点预报预警准确率。
  (三)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完成3区(县)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开展耀州区照金镇、宜君县宜阳街办2个重点城镇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科学规划易发区、风险防范区和重点防治区,及时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提出地质灾害分区分类管理风险管控对策建议,为防灾减灾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提供基础依据。
  (四)落实地质灾害“三查”制度。坚持落实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及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制度,针对地质灾害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呈现的不同特点,加强研判;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重点防范期,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要组织有关部门对辖区地质灾害防护重点单位、工程建设施工现场、水库、淤地坝和尾矿库进行联合排查巡查。
  (五)规范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损害、谁治理”的原则,严把关口,切实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三同时”制度。各行业主管单位要在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工程措施情况方面,加大对工程建设单位的监管力度;指导监督工程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源头管控,努力避免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
  (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工程治理(含排危除险)和搬迁避让,通过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等综合措施不断减少受威胁群众。
  (七)强化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管理。市应急管理局指导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编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工作,并做好预案演练活动与防治知识培训,计划全年开展“防、抢、撤”预案演练和临灾避险演练不少于81场次,市、区县培训技术人员不少于1场次,有效提高基层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的临灾避险、互救自救能力。
  (八)完成“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市自然资源部门要在总结全市 “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完成铜川市 “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报市政府审批并发布。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同时制定发布本级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主体责任。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做好本系统、本行业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管理、灾险情应对工作。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及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负总责,汛前及时编制并发布年度防治方案,督导本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夯实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责任,限时完成2018、2019年度项目“双清零”任务,同步推进2020、2021年度项目实施。
  (二)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落实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配套资金,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华能铜川照金煤电公司、陕煤铜川矿业公司等中、省属驻铜有关单位也要安排一定经费,支持本系统、本行业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加强人才装备建设。结合全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以防治工作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基层防治人员,加快技术装备配置和操作应用能力培训,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相关专业设备设施、应用技术装备等为地灾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不断提升现有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防治水平。
  (四)加强“平战结合”体系运用。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要进一步加大对派驻区县“平战结合”体系技术支撑单位的支持力度,加强后勤保障,充分发挥“平战结合”技术支撑单位在地质灾害培训、“防、抢、撤”预案演练、应急技术支撑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从“人防”向“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做到科学防治、科学预警、科学处置。

  附件:铜川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2021年度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责任人名单.doc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22日       

  文件图解链接:图解《铜川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网络编辑:郭春
信息审核:张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