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TCXXGK-2022-003573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发文机构: |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文号: | 铜政发〔2022〕8号 |
发文日期: | 2022年05月19日 | 发布日期: | 2022-05-20 14:43 |
公文时效: | 有效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室 |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市政府2022年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党组会审议通过,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铜川市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9日
市政府2022年工作要点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照金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推进“一示范四高地”建设迈出新步伐,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谱写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左右,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级下达指标任务。
一、筑牢稳增长根基,持续巩固稳定向好经济态势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科学精准从速处置突发疫情。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来返铜人员、入铜货物的全链条管理,规范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强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医疗救治等防控能力建设。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市疾控应急指挥中心和实验中心建设,实施综合医院发热门诊、传染病病区标准化改造,支持区县疾控中心建设,筑牢夯实疫情防控基础。
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制定出台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要求,围绕“一示范四高地”,做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领域项目谋划包装储备,加快推进西延高铁铜川段、G210宜君县城过境公路、玉皇阁二号桥等重点项目。定期举办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观摩活动。扎实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认真落实稳增长10条、复工复产复商复市13条措施。深化“双百双千”工程,强化主导产业及产值过亿元骨干企业的运行调度,“一企一策”助企纾难解困,确保骨干企业释放产能、达产达效。出台全市促消费三年行动方案,常态化开展“秦乐购”系列促销活动,积极推进“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启动首批社区便民生活圈试点,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力促年内建成一批区县综合商贸服务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乡村连锁便利店。积极推进高A级景区创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照金景区进入5A级景区创建序列。积极培育冰雪运动、避暑休闲和红色研学,努力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
二、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紧扣打造科创转化高地,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快秦创原铜川创新谷建设,充分发挥产业研究院、创业孵化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作用,促进“双链”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国家高新区创建,通过政策支持和“双招双引”,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争取落地一批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定出台《关于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成立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铜川中心,开通秦创原铜川窗口区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奖励申报通道。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传统产业,厚植支柱产业新动能。加快推进西川煤矿年产150万吨产能核增项目和耀州区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示范项目,加快精洗煤企业、水泥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改造步伐,冀东、尧柏和陕汽兆丰等企业全力争取智能制造省级示范项目。推动20万吨再生铝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力发展铝基、镁基、碳基材料及下游应用领域。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蓄势发力新兴动能,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聚焦“西安研发、铜川转化”,扎实做好政策落地、项目引进、企业孵化等工作,力促耀州惠塬工业园区、耀州窑文化基地申报建设省级特色专业园区。紧盯“追光计划”,着力打造光电子集成产业园,推进多晶产线、磷化铟半导体、天健九方芯片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陕西省激光技术装备创新中心、光电子集成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落地航天设备检测等重点项目。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紧扣打造先进装备制造高地,围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支持重点工业园区和链主企业,积极推进力得制动器、德沃智达车轮等项目投产达效,力促玲珑轮胎等重点项目快落地、早建成。支持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王益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印台区绿色铸造产业园、耀州区惠塬绿色建材产业园初具规模,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汽车配套和铝产业高地。支持秦诺宁康、医康创谷产业园等建设。
三、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全力稳定农业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产量30万吨以上。加快高质高效水果基地建设,提升小麦、玉米等收储能力,加大铜麦6号推广力度,促进生猪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现代特色农业“链长制”为抓手,大力发展果业、中药材、畜牧业产业集群。以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重点村、三产融合示范村。加强劳务协作和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公路、电网、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扎实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土地流转,建立紧密的、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印台区积极创建省级农业高新区。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营造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良好环境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的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提升“有为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抓好“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扎实开展耀州区“标准地”改革试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促进国企扭亏增盈。完善园区、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释放改革红利。支持在铜金融机构发展,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优化电力、交通、公用事业等涉企服务,降低要素交易成本。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加进博会、丝博会等经贸活动,深化与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加强与空港新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协同发展,力争实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零突破”。高水平建设陕西自贸区协同创新区,吸引周边地区保税货物进仓中转。加快陕西(铜川)台湾产业园建设,设立铜川对外贸易产业园。
五、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狠抓散煤、扬尘、臭氧等专项整治,强化PM2.5协同控制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确保优良天数稳中有升。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为引领,加快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项目,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监管,加大矿山地质生态修复力度,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回收行动。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开展植树造林和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全面达标。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严控“两高”项目,以碳达峰倒逼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结构优化。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加大绿色金融扶持力度,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抢抓百万亿级碳达峰、碳中和绿色投资机遇,大力引进低碳环保、集约高效产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产业业态优化,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优先稳定就业。深入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精准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建创业孵化基地10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扎实做好根治农民工欠薪工作。落实好促进全省城乡居民增收推动富民惠民的意见,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办好优质教育。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巩固提升“双减”工作成效,稳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深化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职薪绩效改革,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3所。加快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建设,实施中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打造特色专业,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提升城市品质。启动铜川北站高铁新城片区开发,加快新区西北环线建设,实施丹阳片区生态修复、正阳路朝阳路绿道及地下管廊项目,推进漆水河、沮河生态修复治理。落实公共设施配建要求,稳妥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物业企业考核评价管理机制。加快城市绿地和公共停车位建设,完成锦绣园、安盛园等公租房项目建设。
建设健康铜川。深化医药卫生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推动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下沉基层。加快市妇幼保健院、丰荣医院建设进度,支持王益区、宜君县中医医院和耀州区人民医院三级医院建设。全面提升孙思邈中医堂服务能力,加大健康示范村庄创建力度。开展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试点,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强化社会保障。加快建设市第二老年服务中心、市社会福利精神病院,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乡镇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王益区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改革试点。落实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政策,积极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抓好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困难群众关爱救助,为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失去劳动能力的三级残疾人购买医疗保险,继续开展城乡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加快市殡仪馆和城市公益性公墓等设施建设。
繁荣文体事业。完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实施市群众艺术馆迁址和铜川图书馆改造。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剧院、体育馆等场馆使用效率和运营水平。高水平办好第六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和全省中药产业发展大会,精心筹备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
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风险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推广安全生产“一会一卡一宣誓”等制度,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突出抓好煤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自建房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城镇燃气、危化品集中治理,全面打赢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有效应对极端恶劣天气,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完善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制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多措并举化解存量债务、缓释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金融欺诈和非法集资、“一房多卖”等违法行为,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肃财经纪律,切实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制定《平安铜川建设实施规划(2021-2025)》,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推进“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创新年”行动,强化重复信访和积案专项治理,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走深走实,加强全科网格、智慧社区建设,扎实开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进镇村创建活动。做好重要节点、重大活动维稳保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铜川。
八、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工作要求。
加强法治建设。持续推进政务公开,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委监委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坚持重大事项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初心使命。积极倡导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低调务实的工作作风,以作风促政风,以政风赢民心。深化和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把群众身边的小事作为政府的大事来抓,全心全意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坚持不懈改文风改会风。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激活党员干部精气神,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推动政府系统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件图解链接:图解《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