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TCXXGK-2024-000033 主题分类:  农业_畜牧业_渔业
发文机构: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文号:  铜政办函〔2023〕78号
发文日期:  2023年12月28日 发布日期:  2024-01-03 15:36
公文时效:  有效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铜川市促进农村居民收入三年行动
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03 15:36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铜川市促进农村居民收入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28日     

铜川市促进农村居民收入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为全面提升全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加快缩小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与全省的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把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夯实农民经营净收入、全力扩大工资性收入、积极增加财产净收入、合理提高转移净收入,多措并举,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推动全市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快缩小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与全省的差距。
  二、目标任务
  2023-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3年同比增速全省排名实现进位,2024年同比增速全省排名达到中游水平,力争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同比增速全省排名处于第一方阵。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提升家庭经营性收入
  1. 实施粮食生产丰收行动。一是坚持“藏粮于地”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年争取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万亩以上,新增粮食产能400万公斤左右。二是坚持“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针对夏粮生产,持续做好“铜麦6号”良种及宽幅沟播集成技术推广,配套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力争到2025年“铜麦6号”良种及宽幅沟播技术推广面积均达到20万亩以上,带动小麦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针对秋粮生产,持续做好玉米增密度集成技术,配套实施“一喷多促”等技术措施,力争到2025年玉米增密度集成技术推广面积达到65万亩以上,带动玉米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三是持续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以产粮大镇、产粮大村为抓手,推进“一镇一站点”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向“一村一站点”延伸,力争到2025年全市50%以上的产粮大村有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组织,新增就地就近就业岗位1200个左右。同时,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全程托管的方式,推动全市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面积占比达到30%以上,带动全市粮食生产亩均投资减少50元以上。四是持续推进旱作种业发展。依托铜麦系列品种研发推广,加快旱地小麦工程中心建设,每年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每亩增收100元。到202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5万亩以上,粮食增产4.8万吨左右,产值增加1.2亿元左右,亩均增收100元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2. 实施果业提质增效行动。一是培育壮大种苗产业。大力推广以青砧系列为代表的苹果种子实生根和强根系矮化半矮化自根砧,扩大苹果、大樱桃良种扩繁基地规模,提升优质种苗生产能力,力争将我市打造成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以青砧为主的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到2025年,全市优质果树种苗繁育能力达到1000万株。二是精心布局品种结构调优工程。大力发展新优品种,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规模化生产基地,结合水果新建园和低质低效园更新改造,加快以瑞雪、秦脆、瑞香红等为主的苹果新优品种推广应用,持续促进品种结构优化,每年新增苹果新优品种面积3万亩,每年果树新优品种覆盖率提升5个百分点,到2025年,全市果树新优品种覆盖率达30%。三是持续抓好生态高效基地建设。推广以新砧木、新品种、新模式为重点的“三新”建园模式和以改品种、改密度、改土壤为重点的“三改”提升模式,积极发展以日光温室、拱棚、避雨棚为主的设施大樱桃基地,每年分区域、分类型培育创建生态高效果业示范基地5万亩以上,每年创建高质高效示范园20个以上,到2025年,建成以苹果和设施樱桃为主的高质高效果业基地30万亩,高质高效示范园达到100个。大力推广旱作苹果无支架矮化密植节水高效栽培“3332”模式,集成“旱作节水、有机质提升、全程机械化”等三个关键,强化水肥匹配,融入更多的生态高效发展要素。四是扎实推动生产能力提升工程。每年推广果园旱作节水技术3万亩以上,每年建成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点2个以上,每年建成果区自动气象监测站20个以上。到2025年,全市果园面积稳定在60万亩,产量增加5万吨以上,产值增加1亿元左右,亩均增收150元以上。(市果业发展中心、市气象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3. 实施现代畜牧渔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一是优先扶持发展畜禽良种产业,加快关中黑猪育种基地、生态和牛繁育基地、万只湖羊繁育基地建设,引导规模养殖场向种畜禽场转型,到2025年建设水产苗种场1家,畜禽良种场达到20家以上,全市生猪、牛、羊、水产良种自给率达到70%以上。二是结合新发展要求,科学修订市级畜禽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创建指标和评选办法,每年培育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场、兽用抗菌药减量化示范场等6家以上,不断提升全市畜牧渔业科学养殖水平。三是全面落实动物防疫各方责任,发展壮大畜牧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基础免疫,加强日常监测,推广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力争到2025年全市畜禽病死率下降0.5个百分点,不断提升养殖效益。四是按照“一业一协会”,支持铜川市畜牧渔业协会发展壮大,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打造1-2个畜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饲料、疫苗、兽药等养殖成本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议价权,带动养殖场户稳定增收。到2025年,全市生猪、羊、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8万头、7万只、2.4万头,家禽存栏280万羽,陆基高位圆池等设施渔业达到10000立方米以上,畜牧渔业产值增加1.5亿元左右,达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5%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二)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
  1. 实施农民就业水平提升行动。强化本土人才培育,有序引导大学生毕业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同步推进农村本土人才培育和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及技能等级认定体系建设,确保培训后至少掌握1项劳动技能并获得相应培训证书,稳步提高有效职业(工种)认定比例。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培训脱贫劳动力1000人次,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200名、乡村工匠5名左右。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高素质农民、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和农民科技培训。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800人,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200名以上,实现村村有高素质农民、县县有领军人才。(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果业发展中心、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2. 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对全市所有行政村的常住农户就业情况进行摸排,对有意向有条件且没有实现稳定就业的农户建立就近就地就业台账,利用铜川人社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铜川就业信息抖音平台和村级就业信息员微信群等多个渠道,常态化发布跨区域岗位需求信息。积极推行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吸纳农民参与项目建设,按照不低于财政投资资金15%比例发放劳务报酬,采取以工代赈方式的项目比重逐年增加。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每年帮扶200名以上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度规模不低于5万人次。对返乡入乡人员按规定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和最高不超过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扶持。对返乡入乡人员创办企业并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市发展改革委、市人社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3. 支持建成社区工厂健康发展。继续加强社区工厂服务保障,对现有经营困难企业,列出帮扶清单,采取包抓措施,“一对一”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延续社区工厂支持政策,推动发展奖补、水电租赁费补贴等政策资源向社区工厂聚集。对于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企业鼓励退出,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微企业制定针对性支持政策,对于科技含量高的好企业大力扶持,统筹整合行业部门项目,优先改善社区工厂基础设施,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对社区工厂新吸纳1名脱贫劳动力就业并签订不低于1年期限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的,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市人社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三)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财产净收入
  1. 实施村集体经济振兴行动。结合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实行“一村一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对产业发展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村,鼓励发展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品。健全财务管理、民主决策、收益分配、风险防范等制度,每年清产核资,确保规范经营。对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配套一般的村,鼓励利用现有资源、资产或资金,采取村企共同开发、股份合作等经营形式合办(参股)企业,取得股份权利,按股比获得投资收益。对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配套较差的村,落实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金或社会资本投入到村,通过债权投资到企业进行资金托管,按利率获得分红收益,实现薄弱村“一村一企业”从无到有。每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总收益增加5000万元,到2025年,农村集体经济富裕村(集体经营性收益≥50万元)达到30%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2. 多措并举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一是支持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资源性资产经营权和房屋、建筑用地(物)、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使用权,投资入股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获得资产收益。二是鼓励村集体流转土地,集中开发或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支持发展特色经济林、果蔬、畜牧、中药材等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产品清洁整理、标准分拣、分级包装、冷贮、烘干等产地初加工,创办农业生产经营、劳务合作等服务实体,发展建筑、家政、劳务等盈利性服务企业。三是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等方式发展特色民宿、传统餐饮、观光农业、民俗体验、电子商务、光伏电站等新产业新业态。(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四)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稳步提高转移净收入
  1. 加大金融支农力度。一是紧抓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契机,加快服务方式创新,探索完善金融服务“三农”的区域合作模式,加强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拓宽服务手段,探索开办咨询、担保、“保险+银行”等服务。二是推动金融产品创新,针对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设置农业订单贷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贷款、科技农业生产推广贷款等品种,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以服务农村仓储、配送等为主要经营范围企业的金融产品。开发支持农村产业升级的中长期贷款,使贷款的期限和产业发展的规律相匹配。(市金融办、人行铜川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铜川分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2. 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稳步扩大粮食、苹果、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保险覆盖面,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二是积极引导承保机构、期货公司参与“价格指数”“保险+期货”等产品创新,引入更多金融支持,形成多方联动效应。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现代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加大对收入、价格等方面的保险创新支持力度。三是引导建立互助保险合作组织,即建立由农民、农村经济单位自愿出资形成的非营利型的合作保险组织等形式,进行农业保险或用于弥补农业保险损失。创新“保险+金融+产业”的联动机制,扩大金融支农方式。(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果业发展中心、市金融办、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铜川分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农办牵头统筹推进农村居民增收工作,市级各相关单位相互配合,适时召开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调度会议,分析研判农村居民增收形势,解决农村居民增收困难问题,研究阶段性工作重点。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区县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性研究推动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工作。将农民持续增收工作纳入党委、政府“三农”工作调度的重要内容,及时分析问题、查找短板、总结经验,坚持以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为主线来推动“三农”工作。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强化住户调查工作保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三)强化考核督促。市委农办要加强统筹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密切协同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网络编辑:吕梅
信息审核:张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