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TCXXGK-2025-001033 主题分类:  政务督查
发文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市数据局) 发文文号:  铜政办发〔2025〕1号
发文日期:  2025年02月27日 发布日期:  2025-03-03 14:30
公文时效:  有效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市数据局)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市数据局) 发布时间:2025-03-03 14:3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指导全市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现将《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予以分解,请各责任单位抓好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2025年年度目标

  1. 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市财政局负责)

  4.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6%。(市人社局负责)

  5.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7%。(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6. 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市人社局负责)

  7. 粮食产量32万吨以上。(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市商务局负责)

  9.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8%左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二、2025年重点工作

  (一)突出挖潜能稳增长,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10. 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精心举办“秦乐购”促消费活动150场次。(市商务局负责)

  11. 加快10个商贸项目建设,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促进产品“入乡进城”双向畅通。(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负责)

  12. 实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坚持“连点串线、连片抱团”发展思路,加强与省内外知名旅游平台合作,推动景区服务与文旅消费协同提升,旅游线路达到47条,接待游客和总花费分别增长8%、10%。(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

  13.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市商务局、市经济合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民政局、市体育局负责)

  14. 培育限上商贸企业20户以上。(市商务局负责)     

  15. 聚焦“三大产业集群”,大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左右。(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16. 发挥“两重”牵引作用,精心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超前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17. 加快年产5万吨铝基新材料等156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广成宏美、家乐机电等35个项目投产达产,全年重点项目投资240亿元左右。(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负责)

  18. 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完善稳增长帮扶“三项机制”,推动70户亿元以上企业稳产增产。(市工信局负责)

  19. 突出重点领域和设备更新,实施好东铭自动化改造等50个技改项目,力促德沃智达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市工信局负责)

  20. 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5户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工业总产值突破630亿元。(市工信局负责)

  21. 突出工业园区集聚效应,加强园区生产协作和生活配套,市区联动争创省级经开区,市级工业园区产值突破380亿元,县域工业园区产值增长20%以上,如期完成工业园区“三年倍增计划”。(市工信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负责)

  (二)突出强链群扬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22. 持续稳煤扩电优水泥,推动崔家沟煤矿挖潜增效,提升热电联产供热效能,支持水泥企业智能化改造,全年原煤、洗煤分别达到1600万吨、800万吨,发电量140亿千瓦时,水泥(熟料)产量2400万吨。(市工信局、市能源局负责)

  23. 推动中能建、陕投压缩储能项目建设,促进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耀州区政府、王益区政府负责)

  24. 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加快电子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做大培强新型建材与先进陶瓷产业链。(市工信局、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负责)

  25. 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程,用好铝产业发展大会和省铝业协会平台,探索建立省级铝及铝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持再生铝加工企业建设回收体系。(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26. 加快推进年产10万吨铝箔等15个项目,铝基新材料产业链产值突破240亿元。(市工信局、印台区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负责)

  27. 深度融入全省商用车产业链,推动黑马中航玻璃等7个项目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产值增长20%以上。(市工信局、耀州区政府、王益区政府、印台区政府、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负责)

  28. 建强新材料产业链群,加快陕煤铜箔、稀贵金属二期等项目建设。(市工信局、市新区管委会、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

  29. 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两翼”布局和“追光行动”,建成投产隆基单晶电池项目。(市工信局、市科技局、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

  30. 加力推进宜君利君中药等项目,建成投运兴盛德智慧煎药中心。(市中医药发展中心、宜君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31. 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园优质企业招商力度。(市商务局、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32. 大力推动数实融合创新发展,开工建设移动铜川智算中心,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25个,规上数字经济企业产值增长8%以上。(市数据局负责)

  (三)突出抓改革促开放,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33.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 “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实施产业创新聚集区“四链”融合项目,加快国家高新区创建和省级农高区建设,打造苹果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市科技局、印台区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34. 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8个成果转化特色产业基地,实现协议签订和成果转化双增长,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亿元,高价值专利拥有量增长10%以上。(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35. 深化科教产教融合,做强发展人才支撑,着力打造催生“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生态圈,力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35家。(市科技局负责)

  36. 全力推动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人行铜川市分行、铜川金融监管分局、市投融资管理中心负责)

  37. 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落地运营。(人行铜川市分行、市数据局、市数据中心负责)

  38. 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企重组集团化发展,市属国企营收增长15%以上。(市国资委负责)

  39. 持续深化“标准地”和“交房(地)即交证”改革。(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负责)

  40. 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改革,更好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

  41.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用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和省自贸协同创新区等开放平台,拓展跨境电商和对外贸易,新增外贸企业10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3%左右。(市商务局、市经济合作局、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42. 精心举办2025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打造更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平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发展中心负责)

  43. 用好“投资中国·选择陕西”招商平台,精准招引更多支撑强、带动足、潜能大的企业和项目落地。(市经济合作局负责)

  44. 全年招引落地项目不低于200个,实际使用资金增长10%以上。(市经济合作局负责)

  (四)突出固根基提质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45. 坚持稳面积、增产量协同发力,建设高标准农田7.26万亩、生态果业基地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7万亩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果业发展中心负责)

  46. 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等2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150万羽蛋鸡养殖场和秦创原农业科技创新融合示范园,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农业农村局、耀州区政府负责)

  47.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13个省级示范村、37个市级重点村,示范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全面达标。(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负责)

  48. 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稳妥推进王益区二轮土地延包试点。(市农业农村局、王益区政府负责)

  49. 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改善农村道路100公里以上。(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50. 建设城乡一体化、规模化供水项目5个,改善提升4万人的安全饮水设施,规模化供水率达到60%以上。(市水务局负责)

  51. 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抓好防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持续巩固提升衔接成果。(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52. 完善农业企业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53. 深化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帮扶,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和资源盘活利用,村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市发展改革委、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五)突出优功能塑品质,打造韧性宜居城市

  54. 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交通网络,建成西延高铁3个站点及配套设施,开工延西高速耀州立交,加快铜川环线建设。(市交通运输局、王益区政府、宜君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55. 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抓好背街小巷和33个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排水管网33公里。(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56. 完善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一张图”档案建设,打通铁诺南路等8条城市“断头路”。(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57. 系统开展好房子、好小区建设。(市住建局负责)

  58. 完成173个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改造,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左右。(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59. 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市提升办、市卫健委负责)

  60. 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加强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联动,着力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61. 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做强首位产业和特色产业,构建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区域经济布局,县域经济增速高于全市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62.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区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镇村延伸,支持董家河、黄堡、陈炉3个小城镇建设,做优照金红色文旅小镇。(市住建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照金景区管委会负责)

  63.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64.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完成营造林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市林业局负责)

  65. 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建成全省首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66. 全面开展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六)突出惠民生增福祉,守护百姓平安幸福

  67. 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万人次。(市人社局负责)

  68. 用好“铜易创业”平台,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亿元,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市人社局负责)

  69. 开展“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试点建设,社区工厂总量稳定在80家以上。(市人社局负责)

  70. 深化“名校+”和集团化办学模式,实施市实验小学、新区第四小学等28个项目,不断提高优质教育均衡性可及性。(市教育局、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71. 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中医医疗集团建设。(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发展中心负责)

  72. 北中医孙思邈医院甲状腺病院投入使用。(市卫健委负责)

  73. 加快新耀殡仪服务中心建设。(市民政局负责)

  74. 全面启动第三轮地方志修编工作。(市地方志研究室负责)

  75. 扎实推进文旅资源普查和第四次文物普查。〔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负责〕

  76. 办好第32届消夏广场文化活动,组织文化惠民演出400场,举办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等15项精品赛事。(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

  77. 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新改建乡镇养老服务中心8家,规范运营助餐点50家,加快市级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区县公办托育机构全覆盖。(市卫健委、市民政局负责)

  78. 稳步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分别再提高295元、384元。(市人社局、市民政局负责)

  79. 市社会福利院等3个项目全面投运。(市民政局负责)

  80. 落实连续参保、基金零报销激励机制。(市医保局负责)

  81. 全力争创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

  82. 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落实矿山安全“八条硬措施”,推动煤矿、道路交通、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60条具体措施落地见效,拧紧扣牢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应急管理局、市能源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

  83. 切实抓好“保交房”“保回迁”工作。(市住建局负责)

  84. 持续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稳减存量、严控增量,积极化解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市财政局负责)

  85.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向纵深发展,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实现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信访局、市公安局负责)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86. 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统计、财会监督,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落实落细,做好政务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稳致远。(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负责)

  87. 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坚持习惯过紧日子,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负责)

  88. 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沉下心来研究工作,铆足干劲狠抓落实。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端正态度、放下身段,与基层同题共答,既解决好群众眼前遇到的烦心事揪心事,又谋划好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努力让铜川的事业年年都有新起色,一年更比一年好。(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负责)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最新部署要求和市两会精神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思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对确定的重点工作,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细化具体落实措施,明确时间节点、分管负责同志,于3月20日前将工作措施报市政府办公室。二要密切协作配合。对涉及多部门参与的工作,责任单位要发挥主导作用,负起组织协调责任,其他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任务有序推进。三要定期报告工作。各责任单位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5日前将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报市政府办公室决策督办科。在上报材料中,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四要强化督查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将跟踪督办,定期通报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2月27日     


网络编辑:吕梅
信息审核:张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