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TCXXGK-2024-001310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发文机构: |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 | 发文文号: | 铜文旅发〔20234〕9号 |
发文日期: | 2024年03月20日 | 发布日期: | 2024-03-20 09:58 |
公文时效: | 有效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 |
各区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局、新区社会事业局,市群众艺术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鼓励和引导“村晚”机制化、常态化、品牌化,省文化和旅游厅定于2024年开展“四季村晚”活动。为做好我市“四季村晚”有关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乡村举办“村晚”,坚持农民唱主角,热在乡村、乐在群众,持续擦亮“乡村”品牌,集聚乡村资源,促进文旅融合,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营造良好氛围。
二、活动安排
(一)主场活动+示范展示点
以春、夏、秋、冬的“村晚”主场活动为重点,遴选若干“村晚”示范展示点,引导带动“村晚”活动花开四季、常办常新。突出以乡村为中心,坚持农趣农味,鼓励挖掘和展示具有当地特色的广场舞、锣鼓、秧歌等民俗“村晚”活动, 用文化“搭台”,让群众挑大梁、当主角。
(二)“村晚+”
丰富活动内涵,支持“村晚+”特色节庆节日、民族文化传承、旅游产业发展、新兴消费业态,推动“村晚”由侧重文艺演出向文化和旅游节庆展示、群众文艺展示、特色文化传承、好物美景推介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节庆活动转变。支持“村晚”进街区、进景区,积极发展民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让“村晚”真正成为群众才艺大舞台、特色文化大秀场、文旅融合大平台。
(三)云上村晚
国家公共文化云、陕西公共文化云上线“四季村晚”专题,推出“四季村晚”直录播,展示各地“村晚”的优秀节目,创新开展春耕祈年会、田间消夏节、秋收丰收节、团圆过大年等特色活动。
三、责任分工
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安排部署全市“四季村晚”活动,做好意识形态审核工作,向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我市示范展示点,重点指导示范展示点的“村晚”活动,配合做好专题推广各项工作,及时汇总、整理、报送本市活动相关数据。
市群众艺术馆负责云上“四季村晚”各项工作,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和陕西公共文化云开设的“四季村晚”专题,对接省文化馆做好全市“四季村晚”活动的网络直播录播工作。
各区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局,新区社会事业局负责组织本辖区“四季村晚”活动,每季度举办示范展示活动不少于2场,指导各乡镇街道每季度举办“村晚”活动不少于1场,并做好意识形态审核工作,推荐本辖区示范展示点。配合做好专题推广各项工作,及时汇总、整理、报送本辖区活动相关数据。
四、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确保安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精心策划组织实施,有序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站等公共机构的阵地作用,加强对农村文艺团队指导,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乡村开展服务。
二是农民主体,品牌引领。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鼓励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展示,突出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基层覆盖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内容形式,发挥品牌活动示范作用。
三是赓续文明,培树新风。持续推动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健全公共服务,培育文明乡风,展示农民精神风貌。坚持自发自愿原则,从严从简,充分利用农闲、传统节假日开展活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切实为基层减负。
四是做好总结,注重宣传。活动实施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注意收集活动信息(文字、图片、视频等),遴选推广典型案例。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媒体资源,注重运用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村晚”活动。
五、材料报送
各区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局,新区社会事业局可根据实际情况遴选本地区“四季村晚”示范点。每季推荐1个示范点(2025年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纳入冬季示范展示点统一报送),优先推荐连续多年开展“村晚”、品牌效应凸显、脱贫攻坚一线、文旅融合发展、自然资源丰富、特色产业集聚的地区。
请于2024年3月26日前将“四季村晚”示范点推荐表(见附件),加盖单位公章,报送至市局公共服务科,电子版(PDF及WORD格式各一份)发送邮箱544704597@qq.com。
联系人:董超,联系电话:3185890
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