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TCXXGK-2022-008685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机构: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 发文文号: 
发文日期:  2022年10月01日 发布日期:  2022-10-20 16:39
公文时效:  有效 发布机构: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
中共铜川市委宣传部 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铜川市贯彻落实〈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 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 发布时间:2022-10-20 16:3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有关文化旅游企业:

现将《铜川市贯彻落实〈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铜川市委宣传部

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10月1日

铜川市贯彻落实《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陕文旅发〔2022〕64号),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文化旅游工作目标任务,以建设红色教育高地、生态康养文旅高地为目标,以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旅游深入融合发展,为谱写铜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文化旅游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力争到2025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总收入占三产增加值比重逐年增大,年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铜川市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全国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生态康养旅居目的地,成功塑造“人文陕西 康养铜川”区域品牌。

三、工作任务

(一)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全面升级

1.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高地。深度挖掘中医药文化、耀瓷文化内涵,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非遗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体验旅游。深化文化产业“互联网+”,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推动传统产业创新。举办文创商品大赛,搭建创新展示平台,推进创意设计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鼓励建设文化创意设计孵化基地,重点支持创意产品的研发推广,培育铜川文化IP孵化工程,举办铜川文化艺术创意节,设立铜川文化创意城市协同促进中心,挖掘传统资源潜在价值,活化工业遗产,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2.创新发展数字文旅产业。让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支持文化场馆、文娱场所、景区景点、街区园区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支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新媒体传播推广。鼓励线下文艺资源、文娱模式数字化,创新表现形式,深化文化内涵。发展旅游直播、旅游带货等线上内容生产新模式,与OTA(在线旅行社)等营销平台合作推出智慧产品。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数字艺术展示、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电子竞技等新业态。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应用,丰富公共文化空间体验形式和内容。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3.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强化文艺团体建设,激发群众参与创作,紧扣共建美丽铜川、乡村振兴、时代精神等主题,推出一批承载铜川记忆、传承铜川精神的文艺精品。支持国有及民营企业、文艺院团开展主题演艺创作,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力争在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等艺术赛事活动上获得佳绩。大力开拓演艺市场,打造地方特色艺术品牌,支持发展中小型剧场,对能长期在剧场演出且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特色文化演艺剧目和演艺院团,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加强文艺团体与旅游景区的合作,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览进景区活动。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二)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4.建设重大文旅项目。以康养、冰雪、温泉、民宿等产业为重点,补链延链强链,精心策划包装项目,更新和完善项目库,有效利用省市级重点经贸合作活动,实施精准招商。推进耀瓷小镇、照金国防教育体验基地、照金烽火演艺、玉华宫康养中心、药王山石刻艺术博物馆、军台岭红色旅游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建设玉华宫森林颐养、药王山中医康养、照金溪山星空、陈炉古窑洞康养等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民宿项目。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照金景区管委会、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行政审批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5.培育文化产业园区。引导培育一批主题鲜明、业态丰富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支持孵化型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引导耀瓷文化产业园、药王山文化产业园等省级重点园区(基地)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核心产业。重点打造秦酒文化园、桥畔葡萄酒庄园、农耕文化传承基地等具有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功能的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园区。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6.培育精品旅游景区。深入挖掘、梳理旅游景区文化资源,加大培育和创建力度,全力推进照金、药王山开展5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耀州窑博物馆、秦人村落、龙山公园等景区晋级创建工作,以高A级景区创建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水平。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产品品质,着力开发建设文化体验、研学教育、冰雪运动、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精品民宿、文化演艺、非遗产品等文化旅游融合新产品新业态。加快王石凹工业遗址、耀瓷小镇、棉花库、彭祖药谷等新兴景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水平。推动文化场馆、景区景点双向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文化场馆创建A级景区。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照金景区管委会、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三)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激发市场发展活力

7.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加强对照金红色文化、耀瓷文化、孙思邈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利用,发展红色教育、中医药康养、亲子研学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推动古镇、古村落、历史文化街区、非遗展示馆、工业遗址等保护性传承和创新性开发利用。打造文旅融合新空间,加强旅游空间增设文化服务功能,支持地标性公共文化设施纳入本地旅游线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和民俗体验产品开发扶持力度,大力推进文化演艺、非遗项目进景区。深挖优势资源,充分利用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广泛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和研学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体验旅游。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照金景区管委会、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8.加快“文化旅游+”全业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科技、教育、体育、农业等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加快文化旅游与康养融合,大力支持药王山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花溪谷百草园、玉华宫森林康养、溪山胜境康养基地等康养项目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康体养生旅游产品。加快文化旅游与工业融合,加快建设王石凹工业遗址,积极推进陕西火凤凰艺术陶瓷申报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加强文化旅游与农业融合,以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为契机,打造一批兼具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精品项目。加快文化旅游与体育融合,积极拓展体育旅游新业态,提升照金滑雪场、玉华宫冰雪世界等服务功能。在做好照金红色马拉松赛、射箭比赛等赛事基础上,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打造太极拳、新春登高、广场舞、健身操等系列赛事活动,不断加强体育交流和城市品牌建设,使赛事规模不断攀升,影响力不断增强,实现体育与旅游互动发展。加快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围绕文化产业发展重点,运用数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强化文化对科技手段的内容支撑和创意设计提升,促进文化与科技双向深度融合。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科技局、市体育局、照金景区管委会,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9.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利用春节、十一国庆、中国旅游日等重大节庆和假日,支持旅游企业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办好消费季、消费月等惠民活动。鼓励推出景区+景区、景区+酒店、景区+餐饮、景区+体验项目等旅游惠民产品。鼓励各类消费场所嵌入文化和旅游消费,创新文旅惠民消费模式,搭建铜川文旅惠民平台,实现惠民平台与旅游商品、特色农副产品等其他惠民消费卡券、第三方商业消费平台互通互认,放大产业拉动效应。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四)深化资源开发利用,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10.打造文化旅游新产品。高质量办好第六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使其成为我市中医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最大IP。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和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助推乡村振兴。以创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抓手,推出一批科技科普研学游产品。结合旅游市场需求,采取市区联动打造以红色、康养、耀瓷、避暑、冰雪为主题的10条铜川一日游精品线路、5条二日游线路。打造南连西安、渭南、咸阳,北接延安的陕甘边红色研学、长城与黄河文化、大唐与丝路文化3条区域文化旅游线路。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卫健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11.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质。着力打造一批融入铜川本土文化元素的文化主题酒店和精品特色主题民宿。加快推进汽车露营地、星空度假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推荐照金牧场自驾营地创建国家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加快研发中医药文化养生餐,开展养生餐评选活动,推广非遗美食、药膳、乡土特色美食等特色餐饮,着力提升旅游餐饮品质,打造铜川餐饮文化品牌。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发挥铜川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耀瓷文化等资源优势,策划设计游客喜爱的文创产品,打造“铜川有礼”系列产品。每个季节策划推出特色旅游产品,突出“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玩雪”等全季节体验,积极挖掘一批旅游“网红打卡地”,全面适应高铁时代到来的新供给,推动来铜游客增长,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消费。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商务局、照金景区管委会、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12.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落实省、市乡村振兴相关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园区和现代田园综合体。推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和旅游示范村创建,扩大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评定工作覆盖,建立实施晋级、降级和退出常态化动态监管机制,保证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遴选一批村容村貌好、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产品特色鲜明、旅游配套服务完善,具有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作用的村落,打造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13.增加夜间产品供给。建设“夜铜川”旅游消费目的地,整合景区、街区、公园、商业综合体资源,按照“多点一线”的思路,创新铜川夜游产品,发展灯光秀、特色街区、音乐会、观星等夜游项目,把来自周边客源地的“过路客”变成我们的“过夜客”。策划深夜博物馆、深夜剧场、深夜书店、深夜美术馆等精品夜游产品,拓宽旅游产业链,推进旅游消费转型升级。打造铜川市书画艺术文化街区、文化宫休闲旅游街区、荣盛美食街等特色鲜明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做强旅游“夜经济”。完善公交服务保障,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支持夜景亮化、美化工程,完善夜间标识体系、休闲设施、灯光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点亮夜间消费场景。鼓励高A级景区和度假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延时错时服务,建设一批高品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服务空间。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14.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交通便捷度,完善城市旅游公交专线,建设市域旅游交通环线,提升景区内部交通,实现景区内各景点间的无缝对接。配套完善自驾游观光车道、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全面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扩大旅游客运规模。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着力老旧旅游厕所改造提升,推动设置第三卫生间。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旅游导览体系,加强景区、乡村旅游点停车场、服务站、自驾游观景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重点推进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全域旅游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建成具备信息咨询、形象展示、投诉处理、票务预订、医疗救助等多功能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

配合单位:照金景区管委会、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15.加快智慧文旅建设。完善升级铜川智慧旅游平台,开通网上办事,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推动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智慧化建设,实现高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5G网络全覆盖。打造“5G+文旅”、3D裸眼四折幕等一批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推进5G网络部署,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推动实施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银行卡、云闪付APP和符合银行业统一标准的各类型移动支付产品使用便捷度。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16.推进文化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推广旅游设施标准和经营服务标准。加强住宿业标准化建设,优化旅游住宿结构,培育一批独具特色的主题旅游度假饭店、精品客栈、公寓酒店、乡村民宿等精品产品,提升现有星级酒店和民宿特色与品质。举办全市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系列比赛,对参赛获得荣誉的景区、文博场馆、宾馆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点等单位进行奖励,提升文旅窗口单位服务标准。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17.强化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和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工作,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畅通旅游投诉处理渠道。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法行为,促进文化旅游行业自律,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文化旅游安全设施设备,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织密文化旅游安全防护网。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铜川文旅品牌影响力

18.加快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加强与西安、咸阳、渭南等周边地市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整合文化旅游资源,联通文化旅游线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动宣传活动,积极参加城市间举办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开展文艺精品巡演活动,举办各城市内的群众文化展演展示。充分发挥西北革命红色旅游联盟作用,办好联盟年会,拓宽联盟城市间文化和旅游信息交流渠道。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19.加强对外文旅交流推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策划彰显文化元素、主题鲜明的对外文化旅游交流推广活动。统筹中省市全媒体资源开展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宣传。利用耀州窑、药王孙思邈等文化标识,推进我市与世界其他文化旅游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参加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重点文化旅游展会和招商活动。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部门:市委外事办、市贸促会,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20.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精心筹备第六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陕西省第十届艺术节,办好陶瓷文化旅游节、香囊文化节、牡丹节、樱桃采摘节、菊花文化展、冰雪节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全力塑造铜川文化旅游新形象。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介,积极谋划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用好微博、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提升铜川城市形象和文旅品牌影响力。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照金景区管委会、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

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常态化协调推进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推进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各配合单位要按照任务分工,细化目标,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各区县要结合实际,彰显特色,突出重点,研究制定本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抓好组织落实。

(二)强化政策落实

落实省市各项文化旅游产业政策,落实好每年1亿元的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资金,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断完善财政扶持、土地使用、人才引进培养等政策措施,落实有关税费优惠政策。理顺各大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景区运营公司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文旅产业发展,构建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系。积极争取中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多方筹措资金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三)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准入门槛,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升市场主体登记和管理便利度。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行业信用“红黑名单”,完善行业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加强执法队伍和机制建设,提升市场治理能力。

(四)加强督查考核

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对各部门、县(市)区年度效能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加强工作督查,对落实不力、工作不到位的及时通报。


网络编辑:杨琨
信息审核:薛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