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TCXXGK-2020-006238 主题分类: 
发文机构:  发文文号:  铜政发〔2020〕13号
发文日期:  2020年04月30日 发布日期:  2020-05-06 15:27
公文时效:  有效 发布机构: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铜川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5-06 15:2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李智远市长代表市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铜川市人民政府       
2020年4月30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427日在铜川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铜川市市长  李智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市上下奋斗拼搏、破难前行的一年。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和繁重发展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年生产总值增长6.8%,居全省第4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43%,居全省第2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和10.1%,分别居全省第3位、第2位。
  主要抓了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聚焦追赶超越,全力以赴稳增长。持续深化“双百双千”工程,“一企一策”解决困难问题879个,引导143家企业错峰运行,煤电铝水泥骨干企业稳定生产,新增投产达效项目40个,新增千万元以上纳税企业15家,工业投资和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居全省第4位。煤炭综合产值达到106亿元,洗选业产能突破1000万吨。水泥、骨料产量分别增长7.6%和21.1%。新增直供电交易企业44户,电力行业实现产值45亿元。全面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快船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居全省第3位。新区区域消费中心建设步伐加快,铜川大厦建成运营,悦豪酒店如期开业,汽车、家居、电器等重点商品销售实现回流。绿地商业步行街、华泰盛世文化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47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5.6%。
  (二)紧扣转型发展,产业集群实现新突破。加快培植新动能,加速形成产业新优势。航天测运控铜川中心站主体建成,航天指挥展示中心、系统工程中心开工建设,引进航天科技及光电集成企业21家。铜川商业航天产业区被确定为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物联网生产研发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铜川分院挂牌成立。新增数字经济企业54户,交易额突破100亿元。特必克摩擦片、格瑞天成特种车等12个高端装备制造项目顺利投产。美鑫铝镁项目达产达效,天众一揽子项目开工建设,铭帝集团总部落户铜川。建成陶瓷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规模以上陶瓷企业达到17家。中药材种植面积10.33万亩,发展医药企业30家,产值突破30亿元。“宜君党参”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秦人村落景区建成运营,花溪谷创建为4A级景区,马咀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承办国家和省级重要赛事10余项。新增文化旅游体育企业50户,实现文化旅游体育综合收入165亿元。
  (三)集中力量补短板,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农业产业项目601个,新希望等龙头企业落地,周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复验,铜川大樱桃、铜川苹果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粮食总产28.67万吨,水果产量58.52万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5%,居全省第3位。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标准,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攻城、拔寨、清零”三大行动,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增长20%。建成社区工厂38个,150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16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集中供水人口比例达到98%,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旧宅基地腾退率均达到100%。盐铜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扎实推进。成功举办第二届扶贫产品交易会。全市23个贫困村退出,2200户576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1.2%下降到0.62%,耀州区(含新区)、印台区脱贫摘帽,实现了全市整体脱贫目标。我市在全省2019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格次。坚持“志智双扶”,涌现出王军侠、海浪等自强脱贫先进典型,全省扶贫扶志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PM2.5超额完成省考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6天,位居关中前列。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和93%以上。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1200亩。高标准绿化造林10.6万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获国家考核优秀格次。我市入选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市。印台区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宜君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全年化解政府隐性债务8.6亿元,市本级退出债务风险预警地区名单,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降至1.21%。
  (四)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日益增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建成运行,1455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率达到81.88%。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9.38亿元。推行“全天候无假日办照”,简化企业开办注销程序,新增市场主体3.4万户,总量达到9.8万户,提前一年实现“倍增计划”目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帮助民营企业纾难解困,非公经济占比达到50.5%。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清欠率70%以上,居全省第5位。我市入选“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市县两级机构改革总体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实施金融改革创新,市开发投资公司、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被评定为AA信用等级。“飞龙计划”取得新成绩,铜川汇能鑫能源公司收购上市公司—海越能源取得阶段性进展。高新技术企业“速育计划”加快推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引进高端科技人才30人,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14亿元。设立铜川口岸办和公用型保税仓,建立海外商务代表处7个,新增外贸备案企业26家。实际利用外资4004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9亿元,增速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3位。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86个,实际到位资金289.13亿元。
  (五)统筹推进区域中心建设,城市凝聚力不断提升。市汽车客运总站主体完工,打通城市断头路10条,改造提升城市道路29万平方米,治理病害道路4.3万平方米。西安至铜川景区“直通车”、旅游客运线路全面开通。周陵至军台岭、移村至耀三界公路建成通车,改善农村公路460公里,干线公路优良率全省第一。建成县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5个、镇村级服务站点292个。耀州区(新区)被确定为省级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8.5%,全面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印台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复检。出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职薪绩效改革试点。市人民医院二期开诊,北中医孙思邈研究院挂牌成立。建成村级孙思邈中医堂20个。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成功举办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铜川分会场活动,《照金往事》《塬上》荣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我在耀瓷小镇等你》《马咀是个村》在全国院线上映。改造提升了城市运动公园、市人民公园,铜川剧院投入使用,市工人文化宫、铜川书画公园对外开放。城市人口“增容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获得感!
  (六)用情用心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福祉不断增进。持续加大投入,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1%。把稳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发放稳企稳岗补贴1.67亿元、创业担保贷款2.6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0375人,登记失业率3.28%。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民政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1%和8.8%,完成生育保险和职工医保合并,异地就医报销比例达到69%以上,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全面展开,法定人群基本养老参保全覆盖,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我市列入全国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积极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题,2700余人喜迁新居。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等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新增集中供热面积97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9440户,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0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90部。信访、安全生产指标全面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社会治安满意率实现“八连升”。我市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七)持之以恒改进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各种难题,千方百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处置闲置土地1512亩、批而未供用地3804亩,下大气力解决了1万余户群众期盼已久的不动产登记问题。持续深化“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着力巩固良好政治生态。认真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市性督查检查考核明显减少。政务信息和政务督查工作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83件代表建议、184件委员提案全部办结,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我市被评为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市。重拳出击整治行业乱象,市场秩序、行业风气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达到90.58%。举办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4期,330名公民代表走进政府,138名大学生到政府机关见习,网民留言办结率100%,互联网服务能力全省第一。落实政府过紧日子举措,全市“三公”经费压减26.3%。
  民族、宗教、外事、双拥、审计、统计、人防、地震、气象、测绘、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驻铜部队广大官兵为铜川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立即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实行链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区分级管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率先在全省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三个清零”,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市各行业各部门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紧急行动、无私奉献;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惧困难、日夜奋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万众一心、全力支持;广大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为全市人民点赞,向全市人民致敬!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市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落实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铜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铜川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我市经济发展“稳”的基础还不牢固,“进”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个别指标低于预期;转型升级步伐不快,产业集群还处于培育壮大期,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尚在发育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县域经济规模较小,民营经济总体质量不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弱项依然较多,均衡教育、优质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改革开放水平不高,创新驱动引擎作用发挥不足,微观主体活力不强,营商环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开放办市和提升经济外向度方面还需持续用力;我市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短板依然突出,岔口出市断面水环境治理成效不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2020年工作思路和预期目标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全省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类突发性因素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复杂,追赶超越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但更应该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随着“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将极大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全省“三个经济”持续发力,发展动力和潜能正在加速聚集。我市转型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和产能释放期,产业聚集效应、环境磁场效应、项目拉动效应逐步增强,多元发展、多点集聚的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只要我们顺势而谋、乘势而上,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一级带着一级干,一事接着一事办,就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追赶超越新步伐。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认真践行“五个扎实”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常态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产业集群上规模,加快区域中心建设上水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良好收官。
  全市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和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级下达指标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做实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把传统工业和行业作为“跟跑”产业,差异化创新发展,不断提质增效,进一步夯实基础支撑;把高端装备制造、先进陶瓷、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体育作为“并跑”产业,把握时机,奋力赶超,全面增强核心动能;把航天科技、数字经济作为“领跑”产业,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全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二要坚持稳中求进。把稳增长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切实发挥好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全力以赴抵御下行压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定不移抓重大项目、扩有效投资,在“稳中求进”中实现“进中向好”。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占比达到60%以上。
  三要坚持协同融合。抢抓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机遇,积极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发展临空临铁经济,加快渭北区域交通、商贸、教育、医疗和文化中心建设,推进西铜融合发展。以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座谈会为契机,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核心产业升级,着力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县(区)域和镇域高品质发展,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更高层次推动区县、园区、景区要素互动、功能互补,加速形成更趋协调的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
  四要坚持以民为本。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将更多财力用于基本民生支出。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三、2020年重点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重点抓好九方面工作:
  (一)始终把工业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保持经济稳健运行
  铜川稳增长的基础在工业,关键在工业。要加快实施“补链扩链强链”三大工程,力促传统工业、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协同推进、创新发展,以更大力度推进存量变革、增量崛起。
  加快传统工业改造升级。持续推进“精煤、优电、强材料”,厚植支柱产业新动能。推动冶坪煤矿达产达效,照金、崔家沟等煤炭洗选项目全面建成,原煤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左右,支持建成的1000万吨煤炭洗选项目释放产能。力促华能照金和美鑫锦阳电厂满负荷生产,支持光伏领跑基地高效运行,全年发电100亿千瓦时以上。力争金隅冀东、尧柏两条万吨熟料生产线主体完工。水泥、骨料产量分别达到2000万吨和1000万吨。推动新型建材绿色化发展,陕西建工和伟力凯恩装配式建筑生产线达产达效,加快陕煤化绿色建材产业园建设。赋能扩张园区经济,支持园区完善资产运营和融资平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耀州窑文化基地、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铜川高新区产值增速均达到20%以上,切实发挥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
  集群化推进先进制造业。围绕陕西制造,做实铜川配套。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年完成投资80亿元,实现产值70亿元。年内建成赛骏专用车、力德制动器等10个汽车零部件项目。美鑫、铭帝、达美等企业达产达效。加快建设天众高端航空铝合金材料产业园、隽美耀华科技产业园、融达铝合金新材料、山河丽航汽铝板带等项目。力争陕汽绿色铸造产业园、秦宏智能装配式铝构件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发展先进陶瓷产业集群,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0户以上。福美低碳片材、航空发动机陶瓷型芯片一期、西安力元陶瓷板材一期建成投产。加快建设光电集成产业园、铜川锂电产业园,开工建设天健九方毫米波芯片、碳纤维新材料、高端镁合金等项目。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加快3个中医药产业园建设,天一秦昆、千禾制药等企业投产运营,开工建设兴盛德三期、必康医药等项目,建设高标准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新种植中药材10万亩,引进医药企业10户以上,中医药产值突破50亿元。
  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产业。紧盯产业前沿,推动军民融合,超前布局航天科技、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航天科技产业集群,年内完成投资20亿元。全力推进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航天指挥展示中心、系统工程中心全面建成,商业航天测运控中心站投入使用,测运控卫星达到50颗以上。第九空间航天科普馆、地质展览中心落地实施,启动建设航天四院、六院等试验及产业基地,力促灵动飞天、深蓝科技、星宇航泰等企业量产达效,新增航天科技企业20户以上。启动卫星互联网工程应用示范和省级军民融合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以创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为引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全年新增数字经济企业50户,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0亿元。推进“两化”融合,加快建设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和锦阳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区,IDC项目一期主体完工,京东云(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投运。推进“云上铜川”建设,以智慧农业、文旅融合为重点,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强网络资源调配,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政务服务、群众生活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服务水平。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和经营体系为引领,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生产安全保障“三大工程”,全年农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5%。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总产量26万吨以上。加快建设宽行密植苹果、设施蔬菜等高标准果蔬基地,新栽干杂果经济林1万亩,改造低产低效园2万亩。生猪、奶山羊、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0万头、4万只和10万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持续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快海升、新希望、大北农、英联无抗饲料等项目建设。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9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个,支持周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省级农业高新区。
  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管力度,巩固提升饮水安全工程成果,改善农村公路100公里,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创建。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统筹实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巩固提升20个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培育崇德有礼、民风淳和的文明家园,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提升。抓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特色传统村落创建工作。统筹农村田园风貌和地域文化保护,全面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让农村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自主经营、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做大做强集体经济。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加快建立功能完备的区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效促进农村资产要素流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抓好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社区农场、家庭农场和集体经济培育提升。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人才和科技支撑,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三)加快高端要素资源聚集,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积极促进消费升级。实施消费升级计划,支持新能源汽车扩大销售,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启动建设汽车销售4S店街区,加快实施集加油(气)站、充电桩、餐饮购物、游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服务站,扩大汽车及成品油市场消费。鼓励家电消费升级,组织大型零售餐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增加养老、托育、家政、体育等服务供给,推动实体零售转型,扩大网购、健康等新兴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落实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动教育、健康、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进研发设计、融资租赁、检验检测、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建设新区绿地步行街、王益区文化宫片区综合商圈,实施新区崇文街、邻家铺子步行街、耀州区仿古街、文庙街改造提升。盘活闲置商业综合体,支持引进国内外一线商贸流通企业,提高品牌集聚度和业态丰富度。全年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20户。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积极推进西北耐物流园、陕果“一中心两基地”等项目建设。围绕果业、煤炭、水泥、骨料等大宗产品,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大力发展公铁联运,支持网络货运、无车承运人等模式创新,优化快递服务和互联网接入,全年新增快递、物流企业20家以上。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三级服务体系运营水平,争取省供销电商集团在铜设立分公司。全年引进电商企业50户以上。
  (四)竭尽全力攻坚克难,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增强决战冲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盯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打好重点战役,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标准,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全面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现行标准下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持续加强产业就业、搬迁后续帮扶等措施,全面落实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政策,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切实防止返贫。强化扶贫长效治本措施,发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扶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夯实稳定脱贫基础。持续深化盐铜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完善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大对基础薄弱非贫困村和发展能力不强非贫困户的帮扶支持力度,防止产生新的贫困。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强化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巩固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成果,集中抓好中央和省委环保督察“回头看”及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启动铜川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抓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加大散煤治理及清洁能源“双替代”力度,深化“散乱污”企业、工业窑炉、机动车尾气和道路工地扬尘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科学做好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谋划推进北洛河干流取水工程,加快漆水河水环境治理,确保岔口出市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大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年绿化造林10万亩以上。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加强隐性债务风险动态监测,积极处置政府存量债务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政府债务率稳定在警戒线以下,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7%以下。加快建设铜川现代服务业金融总部基地和特色金融街区,不断完善区域金融生态链。防范化解扶贫小额信贷逾期风险,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的高压态势,确保区域金融安全稳定。处置盘活闲置及低效用地1000亩,再解决1万户群众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
  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合理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加快城市供热、供气、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1万户。实施棚户区改造2037套,改造老旧小区161个、涉及群众2.28万户,改造农贸市场10个。加快西环公园建设,完成正阳路—朝阳路、西环路、正大路等11条病害道路改造提升,长青北路、咸丰西路、测控站南规划路建成通车。加快建设雷家沟水库枢纽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抓好城市生活节水管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提高城市精细管理水平。积极推进“5G+光网”双千兆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智慧城市一期、“雪亮工程”建成投用,实现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环保监测等平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让城市生活更便捷。提升城市保洁水平,加大网格化管理力度,打造3-5条严管样板街,辐射带动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区域整体提升,逐步消除城市管理盲区。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公共机构全覆盖、居住小区创经验、示范片区见成效。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道路绿化,培育更多的园林式单位。盘活现有单位、小区、商业区公共资源,实施立体停车场地建设,新增停车位1万个,切实缓解停车难题。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用足用好省级支持县域经济和城镇发展试点专项资金,持续推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宜君县位次比上年有较大提升,打造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幸福产业发展示范区。支持王益区、印台区加快城市“双修”“三疏”进度,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耀州区、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持续推进新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快新耀连接带、南北市区连接带等重点区域产业布局,支持董家河镇、黄堡镇等10个基础较好的建制镇建设大型现代化居住社区,着力构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新格局。大力实施城市人口“增容计划”,以比较优势增加全市常住人口。
  (六)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融合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南承北接桥头堡作用,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临空临铁经济,努力建设渭北区域交通中心,助力“三个经济”发展。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加快补齐交通短板,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合凤高速铜川段、青岗岭至惠塬一级公路、鑫瑞源煤炭铁路专用线主体完工,加快印台区崾岘梁至画眉梁公路等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宜君县二级汽车客运站、玉皇阁二号桥、华能铜川照金煤电公司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力争石仁立交、铜川南延西高速与包茂高速连接线开工建设。
  完善交通服务体系。增强公共交通供给能力,优化换乘条件,市汽车客运总站建成投运,新增新能源公交车230辆,力争园区、景区、镇村公交全覆盖。规范网约车和“顺风车”服务,大力发展定制客运、汽车租赁等服务业态,更新出租车100辆。完善交通配套功能,推进城市绿道、慢行系统、交通驿站等建设,新建步道、自行车道20公里,新增充电桩2000个。巩固美丽干线公路创建成果,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道路通行服务水平。
  发展临空临铁经济。深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积极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宜君通用机场建设和照金航材物流机场前期工作,做好西延高铁铜川段项目保障。力争西安地铁延伸线、黄陵经铜川至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货运快速通道、新区经三原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新区至照金城际铁路、照金至马栏旅游轨道项目纳入全省规划,早日落地建设。优化高铁站路网布局,规划实施高铁站点及连接线,建设航空保税物流园区和功能性服务业集中区。
  (七)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以文化软实力形成发展硬支撑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加快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文旅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扎实做好“创文保卫”工作。全力推进创文“十大行动”,确保全面达标,入围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坚持以德润城、以德化人,扩大“道德讲堂”影响力,深化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创建,推进耀州区、宜君县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深入推动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创建,开展第六届铜川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建成网上铜川好人馆,持续放大“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品牌,让道德文明规范成为全民共识和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深入开展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净化、绿化、美化、靓化行动,切实抓好重点场所管理、病媒生物防制、健康教育等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博物馆、体育馆建成运营,改造提升耀州窑博物馆。承办陕西省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举办“红色照金”系列精品赛事,做好十四运会铜川赛事筹备、省第九届艺术节参演工作。办好第27届消夏纳凉广场文化活动,政府购买公共演出400场。持续做强“红色照金”“药王故里”“丝路瓷都”品牌,提升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耀州窑陶瓷文化艺术展等活动影响力,让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推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影视文化传媒、红色教育培训、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文化新品种、新载体,着力培育精品文化业态。组建铜川文化旅游集团、演艺集团,建成耀瓷小镇大师创意园三期、王石凹煤矿工业科普文化园,加快推进耀瓷文化创新产业中心、同官矿厂遗址公园、铜川火车老站印象园等项目建设,打造耀州陶瓷文化、陈炉双碑特色创意街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打造精品旅游工程,积极创建照金5A级、陈炉古镇4A级景区。着力培育康养温泉、特色民宿、室内滑雪等新业态,开工建设照金温泉酒店和室内滑雪场、药王山石刻艺术博物馆、玉华宫唐文化综合体,加快金锁石林民宿二期、花溪谷康养民宿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智慧旅游、假日经济、夜间经济、会展经济、赛事经济,进一步激发旅游热点。全年打造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个;新增文化旅游体育企业60户,综合收入突破180亿元。
  (八)强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姿态,破解发展难题,攻克前进障碍,增强追赶超越的内生动力。
  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跨部门联合监管全覆盖和联合抽查常态化。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任务,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逐步将条件成熟事项委托下放区县,确保审批材料精简60%以上、时限压缩一半以上。深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审批时效。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管理体系,继续扩充“网上可办”“最多跑一次”清单事项,力争实现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全部办”。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加快审批、服务、执法等领域改革,统筹落实综合行政执法、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提升国有企业运营效率。深入实施“飞龙计划”,科创板企业挂牌实现新突破,全年培育引进上市公司1-2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供应链金融,发挥纾困资金和技术改造奖励资金作用,增加产业中长期融资供给,更好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争取我市列入“全国普惠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年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新增民营企业1000户以上,培育“五上”企业200户,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紧抓我省实施“1155”工程机遇,高标准建设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铜川分中心,力促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研究院、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铜川分院、省地调院铜川科技产业基地、西安理工大学铜川“双创”基地落地运行。全年新增院士工作站2个,引进高端人才30人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户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增长20%以上。支持企业科研创新,推广科技项目成果15个。积极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培育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3个。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利用自贸区、保税仓便利条件,深化“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加快引进外贸出口、外商投资型企业,在海内外设立铜川特色产品展示营销中心,继续办好陕西铜川—日本经贸合作周活动,新增外资企业10家,实现进出口总额5亿元,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落实“飞地经济”支持政策,主动承接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产业转移。组织参加进博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等活动,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上门招商,全年签约招商项目10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市域外资金300亿元以上。
  (九)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全市人民幸福指数
  践行初心使命,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倾心竭力办好利民实事,用群众满意度标注城市幸福感。
  把稳就业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积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科技、金融、财税、人才等政策有效衔接,发挥创业大街孵化带动作用,新建镇级创业中心9个,社区工厂规模达到60家,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让老百姓收入稳定、安居乐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职薪绩效改革试点。加快王益中学、梅乐园中学、新区第三小学等10个续建项目建设进度,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7所,完成农村中小学旱厕改造任务。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加快管理机制和办学机制创新,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开工建设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二期。规划建设铜川教育园区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铜川国际学校,推进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在铜项目落地建设。
  加快健康铜川建设。与西北大学合作办好铜川市人民医院,打造特色鲜明的西北地区一流临床医院。省职业病防治院在铜挂牌,铜川五官医院一期、市中心血站建成投运,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主体封顶,开工建设铜川国家老年公园、医康创谷科技园、北中医孙思邈医院二期、矿务局中心医院综合大楼,发展村级孙思邈中医堂40个。全面推进5123个省级8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全科医生队伍培养,优化医疗供给,方便群众就医。积极实施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新区保障性住房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开工建设铜川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中医康养医疗服务“铜川模式”。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扩大绿色食品、药品、卫生用品、健身器材的生产销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消费需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深入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抢抓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机遇,重点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市老年服务中心一期建成投用,改造提升示范性农村幸福院10个,建设5个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6个智慧社区和6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大病统筹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救助制度,大力发展民政福利、慈善事业。加快在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做好分配安置工作,提高入住率。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余村经验”,发挥“红旗社区”示范作用,全面推广“和为贵”调解室和王玉理工作室做法,培育典型,打造样板。全面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和农民工工资,加快处理信访积案,着力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铜川、法治铜川。扎实开展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建立市县两级自然灾害发布中心,加强专业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启动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各位代表!天下之大,民生最大。我们要把改善民生、惠及群众的事办实办好,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舒心、越过越红火!
  四、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做到信念坚定政治过硬。发展形势越严峻,越要求干部抓学习、讲政治。政府全体公职人员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入脑入心学习中开拓新视野、适应新要求,在与时俱进学习中提升专业素养、研判能力,更好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市政府党组带头弘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带头维护讲政治、守规矩的政风,在真信、真用、真行上作表率。
  加强法治型政府建设,做到依法办事秉公用权。发展环境越复杂,越要求干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定决议、公众参与制度,规范重大事项风险评估与合法性审查。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用好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强化监督成果运用,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企业呼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政府及部门事权管理,完善决策、执行、督查、考核机制,加强过程跟踪和绩效评估,确保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加强创新型政府建设,做到本领高强善作善成。矛盾问题越突出,越要求干部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勇于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完整体系协同推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谋发展、搞建设、上项目、办事情的衡量标准,符合的就坚决干好,违背的就坚决纠正。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掌握规律,推动思想解放、方法创新,组织开展重大专题研究,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和深层次问题,全面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加强效能型政府建设,做到身体力行改进作风。发展任务越艰巨,越要求干部勤于出力、作风过硬。坚持实干为要、效率为先,始终把工作放在心上、责任扛在肩上。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兴伪事、不务虚功,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政府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领头雁”,知重负重,担当有为,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带着干、帮着干、推着干,用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点燃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进一步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按照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要求,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行业的监督,严肃查处民生领域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更好保障基本民生需求。不断增强谋发展、抓落实的干劲和韧劲,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把老百姓的小事当大事,说一项办一项,做一件成一件,以惠民利民成果说话,用改革发展实绩交卷。
  各位代表!奋进新时代,惟拼搏者强,惟奋斗者赢,惟奔跑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谱写铜川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文件解读链接:图解2020政府工作报告

识别二维码
了解文件解读详情



网络编辑:机要科
信息审核:机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