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TCXXGK-2007-000016 主题分类: 
发文机构:  发文文号: 
发文日期:  1900-01-01 发布日期:  2007-06-06 16:29
公文时效:  发布机构:  政研室
2007年宜君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政研室 发布时间:2007-06-06 16:2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二OO六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000万元,同比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88万元,同比增长4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28元,净增6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84元,净增201元。
  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工作思路,全面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科学编制了规划,建立了工作网络和目标考核体系,确定了20 个新农村示范村和21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县财政列出专款1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并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产业开发等年度工作任务。全年粮食总产7.5万吨,增长5.3%。特色主导产业取得较快发展,栽植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经济林4.39万亩、苹果1.18万亩,苹果总产7.19万吨,增长28.4%;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7万头和8万只;栽培食用菌386万袋(穴),发展蔬菜6000亩、中药材6600亩、烤烟4037亩。全县10项农产品通过省农业厅质量评价,成为全省首批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劳务输出累计达到10158人。建成乡镇企业18个,其中投资30万元以上的10个,乡镇企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3023万元,实现营业收入43866万元,分别增长10.8%和12.2%。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到83%以上,全年生产原煤144万吨、白酒200吨、药剂50吨,发电量达到1050万千瓦时。全县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8796万元,增长2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2096万元,增长35.4%,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日益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5035万元,增长13.8%。狠抓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成功举办了以“中国避暑城、旅游好家园”为主题的新春文艺演出和篮球赛事等六项文化活动,以及庆祝建党85周年群众歌会、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和中国避暑城——第五届文化旅游节。组织21幅作品参加全省农民画展,16件作品获奖。全年共接待游客16.2万人次,预计实现综合收入270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新增个体工商户19户、私营企业25家,全县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988户和79家。
  (二)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预计完成投资20640万元,增长28.7%。16个县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建成通村水泥路95公里,新铺油路19.5公里,乡村砂石路112.7公里。建成了龟山生态公园标志性建筑“庆云阁”,硬化了县城环城西路、万寿路,共建成10幢职工住宅楼;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成效,水利、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发展迅速,解决了12140口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完成了2148口人的移民搬迁和10个村的农电网改造,新修“四田”7500亩。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突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3平方公里,造林15.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6.4%,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三)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积极实施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展了以“乡财乡用县监管”为重点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乡镇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债务清查工作基本结束。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在教育、计生、广电系统推行了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在文化事业单位开展了“双聘双选”、绩效挂钩改革试点。圆满完成了全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任务,妥善安置了人员,重新组建粮食企业5家。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项目20项。扎实开展投资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强与友好县区的往来,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积极组团参加西洽会、杨凌农高会等招商活动,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共争取和引进各类项目168个,到位资金24483.5万元。其中,国债项目121个,到位资金12782万元;招商项目47个,到位资金11701.5万元。
  (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设和谐宜君步伐明显加快。广泛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农民群众参加科技培训3万人次。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全面落实了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了高级中学建设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参合率达到90.2%,上升了13个百分点。广泛开展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制定了创建规划和年度计划,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宣传车、保洁车和封闭式垃圾箱等卫生设施,新增了环卫管护人员,划分了责任区,增补了交通安全标志和停车位,城市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农村文化站室建设稳步推进,成功举办了乡村特色文体活动,活跃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进展顺利。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计划生育率达到99.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被评为“全国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试点工作先进县”。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完善了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现了“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低保”目标。
  2007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以建设生态宜君、富裕宜君、和谐宜君为目标,大力实施“3321”工程,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000万元,增长1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7500万元、24600万元、13900万元,增长6.8%、18.5%和1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582万元,同口径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728元,净增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84元,净增2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网络编辑:总管理员
信息审核: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