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发展现代果业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8-02 09:2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果业在铜川新农村建设中举足轻重,大有可为,发展现代果业,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主要抓手,是促进农民生活宽裕的主要途径,必将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起到巨大的促动作用。为了发展现代果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果、农业部门立足农民增收,狠抓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优果工程和“菜篮子”工程,扶持、培育食用菌、花卉等新兴产业,全面推进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一)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业已成为全市农村头号主导产业。一是基地规模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水果面积已达到45.9万亩,产量26.3万吨。其中苹果41.4万亩,产量25.3万吨;建成优质苹果、干鲜杂果和名优时令水果三大基地;新区陈坪村的大樱桃、王益区黄堡孟家塬村的鲜桃等特色水果异军突起,成为一村一品新的亮点;苹果主产区宜君县、印台区、耀州区分别被省上确定为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苹果出口基地和专用加工果基地,基本实现区域化生产的产业布局。二是管理水平提高。30万亩苹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认证面积占到苹果总面积的70%以上,成为全省唯一的绿色果品基地市;印台区被国家商务部和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确定为中国唯一的出口导向型鲜苹果产业发展试点基地,在全省率先引进实施了欧洲EUREP-GAP标准,并通过认证。三是果园面貌改变。全市苹果园全部实施了以大改形为主的四项关键技术,各级各类示范园总面积达到20625亩,其中10个总面积1700亩果园,通过省级优质苹果示范园验收认定。四是果品质量提升。优果率达到63%;成功取得了“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权;“公權”苹果被中国商业联合会确认为全国第一个水果类放心“果盘子”产品,九州龙苹果在我市历史上首次实现鲜果直接出口。五是产业配套健全。成立各级各类协会102个,培育果品营销经纪人1200名;有绿想集团、九州公司和昱青公司、兴华公司4家企业取得了鲜果自营进出口权;在国内水果营销中率先建立并应用高科技二维码质量追溯体系,成功加入国际原产地委员“ORIGIN”组织;果品贮存能力达到8万吨,年加工消化鲜果能力达到15万吨,年生产育果袋2.9亿只、果实网套1.2亿只、纸箱100万套;全市果业管理、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从事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的科技人员有108名,拥有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560名,在果业新技术推广和优果工程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六是经济效益增长。全市农民人均果业收入678元,占农民年纯收入2010元的34%,果区果农人均果业收入1357元,超过人均纯收入的2/3,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广泛吸纳劳动力,减轻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方面果业及其相关产业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规模性就业机会,果业还带动了贮藏业、运输业、包装业、加工业、服务业对外贸易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拉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为建设山川秀美新铜川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蔬菜成为全市农村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种植面积8万亩,总产10.3万吨。保护地设施栽培面积11000亩,其中日光温室1313亩,兴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蔬菜基地,丰富了市场供应。在产业配套上建成了以渭北秦椒加工厂、印台区红土镇粉条加工厂为主的蔬菜加工企业,建成各类蔬菜市场72个,日销售量200多吨,上市品种50多个。
  (三)花卉逐步兴起。全市露地花卉500亩,大棚设施50个,年生产盆花18万盆,观赏绿化植物360万余株,新区牡丹园对外开放,各类花卉交易随处可见。
  (四)食用菌发展速度加快。以香茹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已发展到四个区县的10个乡镇,42个村,形成鲜明的小区域特色产业,年生产香菇500万袋,平菇80万袋,产鲜菇3000吨,干菇750吨,产值2000余万元,其中宜君香茹产品经干制加工已成为铜川地方特产,质量上乘,知名度高,远销国内各地,年间接出口30余吨。成为当地不少农户增收的主要来源。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果业发展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不明显;二是产业实力不强,水果面积少、规模小、总量不大,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缺乏有力的促进作用;三是科技含量低,产品产量、质量和安全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五是果园管理水平不平衡,整体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六是产业化程度低,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难以实现关联带动和产品的高附加;七是产业基础条件差,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投入机制不健全。八是果农商品意识不强,分级不严,混采、混堆、混装、混销,包装粗糙、简单,规格过少,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九是营销环境有待改善。
  二、发展现代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最有机遇优势和环境优势
  从政策环境来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把其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连续以一号文件形式出台了一系列惠农、促农、扶农政策,又在经济社会整体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阶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战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中心和主题。果业在我市农业和农村中的特殊地位,必将成为各项政策支持的重点。二是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因地制宜,明确规划了农产品优势区域,把黄土高原确定为苹果优势产业带,我市位于产业带的中心,将多方受益;三是省委、省政府对果业提出了“把苹果做成国际化的大产业”和“争全国第一,创世界名牌,出一流效益”的明确目标,陕西苹果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面积、产量、质量三个全国第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会越来越有利;四是市委、市政府把果业列入5523工程,作为“十一五”提升壮大的五个传统产业之一,连续两年都把鲜干果栽植作为全年重点工作的战役之首,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强势推进,使全市上下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增强了干劲,形成了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有利局面。五是果业机构逐步健全,2001年市果业局在全省率先组建,宜君、印台、耀州也相继成立了果业管理局,理顺了体制,充实了队伍。六是我市印台区因地制宜,明确地提出建设苹果专业区的发展目标,开创了我市果业发展新的机制和模式;七是从上到下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都给予了果业较大的优惠、保证和倾斜,把果业叫得响,抓得紧,落得实。
  从市场环境来看:由于世界范围内苹果主产国生产规模普遍萎缩,国内由于山东等老果区和非苹果适生区面积产量连续大幅下降,果业特别是苹果产业格局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为我省让出了大量的发展和市场空间,加之陕西近年来乘势而上,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实施技术创新,加强产品宣传,加大市场开拓,扩大出口创汇,果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质量信誉越来越高,客商云集,果价不断攀升,销售更加畅通,成为世界果品生产经营的主力军,开创了果业产业前所未有的辉煌,以销带产的形势逐步形成对果业的巨大推动力,不但大大激发了果农生产作务的干劲,更使我省我市果业更具活力。
  从铜川果业实际来看:自然条件优越,是世界级的苹果和多种北方水果生产栽培的优生区,有较为雄厚的果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陕西苹果”地理标志的使用、高科技二维码质量识别追溯技术的应用,以及成功加入国际地理标志组织等成效使铜川果品在营销上占据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制高点;产业配套体系的不断完善、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各级各类协会建设的突飞猛进,加速了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民风纯朴,勤劳上进,思富图强,勇于开拓创新,还有近百万亩宜果地,都为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2010年,世界主要水果总需求量将达到51074万吨,其中苹果5549万吨。目前,世界人均果品消费为65公斤,发达国家高达100-300公斤/年,而我国仅为20公斤,果品消费空间非常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对水果的需求将逐步大幅上升,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内果品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在5%左右,我市作为世界级优生区,发展前景将极为广阔。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十分巨大
  全市2005年农民人均果业收入678元,占农民年纯收入2010元的34%,果区果农人均果业收入1357元,超过人均纯收入的2/3,经过常规保守预计,到2010年,全市果业总收入将达到30亿元以上,其中仅水果一项收入就达到20亿元,是2005年的4倍多。
  (四)有利于改善农村面貌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为载体,既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又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既注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又注重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既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又注重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果业及其相关产业能有效地激活农村经济发展要素,壮大农业产业规模,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规模性就业机会,在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果业还能带动贮藏业、运输业、包装业、加工业、服务业、对外贸易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兴起果业文化和绿色观光旅游,对于拉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促进村容美化整洁、提高农民的组织民主意识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五、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规模栽植果树、花卉、蔬菜,能大大增加绿色面积,提高林草地覆盖率,加之园艺工艺技术的应用,对美化、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建设山川秀美新农村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发展现代果业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贫困村、专业村和果业主产村为重点,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充分发挥自然、区位、资源优势,遵循市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