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确保完成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今年是我市确定的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快了29.5个百分点,但是与全省相比,慢了8.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全省处于末位。抓项目的力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抓项目的水平,反映着各级干部的能力。下半年,我们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狠抓项目建设,切实扭转固定资产投资滞后的局面。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实施进度。在产业项目方面,我们排出了3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4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0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年新增产值70亿元,利税10亿元。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排出了2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5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9.4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我市的经济总量,改善基础设施状况。第三季度是项目建设的黄金季节。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要夯实责任,按照投资计划,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18个计划竣工的项目,要倒排工期,确保声威第二条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采煤沉陷区治理、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天博300万平方米墙砖生产线等项目按期竣工投产或投入运营。对32个在建项目要科学组织施工,争取多完成工作量,凡是上半年有欠账的,要抢时间、抓进度,尽快把欠账补回来,确保陕汽零部件加工基地、中土陶业100万平方米陶板、鑫源3万吨纱锭二期、白石崖、秀房沟45万吨技改、新耀污水处理、药王山大景区道路等项目完成计划进度。对15个尚未开工的项目,要加大前期工作力度,逐项目解决存在的问题,力争延大铜川校区、铜铝12万吨碳素、耀州、凤凰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秦岭二线、矿务局PVC项目、陕煤建司管件设备厂迁建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要加强与关部门的衔接,积极做好华能电厂二期、声威三期及500万吨水泥粉磨站、龙潭水库等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促使项目尽快实施。
二是加大土地储备力度。项目落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储备不足。各区县、新区管委会和市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超前储备土地。近期,市财政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融资1.5亿元,储备土地3000亩,重点保证工业项目用地需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重大项目评估论证阶段要提前介入,加快项目预审,在项目用地预审后,督促项目单位尽早准备资料,完善手续,争取早日报批。要简化有关手续,严格实行限时审批制和办结制,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土地证照办理工作。
三是着力破解资金瓶颈。要抓住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加大跑部进厅力度,落实专人跟踪衔接,争取有一批项目进入中省计划盘子,确保今年全市争取中省政策性资金5亿元以上。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项目资金要及时拨付到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项目进度。要加强银企协作,三季度市上召开一次银企座谈会,衔接项目贷款,对已承诺的贷款项目,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快放贷速度。近期我市将出台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评价办法,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对完成市政府下达信贷计划、贷款增幅居前两位的银行给予奖励,并可优先获得财政存款资源和市重大项目的融资主导权。研究出台民间资本投资的奖励办法,促进社会投资实现较大突破。
四是做好环境保障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三位一体”项目包联包抓、重大项目挂牌保护、定期通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特别是要加大督促检查和项目通报力度,对区县、部门项目建设情况坚持季度通报,对“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每月通报。要实行投资环境问责制,土地、城建、环保、供电等部门要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建设搞好保障。各级监察部门要深入项目单位,摸排影响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对不作为或阻碍项目建设的,要进行责任追究,并建立长效机制。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干扰项目建设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努力改善我市投资环境。
五是超前做好项目储备。下半年,要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将全面实施。我们要利用新机遇,抓好新项目的筛选储备工作,及早谋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为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打好基础。
(二)切实解决工业运行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保工业增长
工业是保增长的核心。上半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工业的冲击,实现了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但是,工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下半年,我们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工业上,努力实现全年工业增长20%的目标。
一是加强工业运行协调。做好我市振兴工业经济的意见的实施,细化相关措施,加快推进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坚持旬快报、月分析、季考核制度,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协调。抓紧制定加快工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解决好企业流动资金困难,市财政注入5000万元资本金,四个区县各注入500万元,提高工业企业贷款的担保能力。并在年初工业企业贷款贴息50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再追加1000万元。各级各部门都要沉下身子,深入企业,随时了解、研究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针对性地解决煤、电、油、运、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铜铝公司直供电价、华能电厂发电指标、秦岭水泥生产保障等具体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满负荷生产。
二是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4个市级和4个县域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年内完成编制任务。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市县预算的园区建设专项资金要尽快拨付到位,计划安排的建设项目要全面开工建设。要把引进项目入园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制定优惠政策,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年内每个园区力争引进2—3个产业项目,使园区建设有明显形象进度。加强园区组织建设,管理机构要尽快设置,人员要尽快配备。建立园区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将园区开发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园区建设尽快上规模、上水平。
三是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要强化技术、工程和管理措施,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监管。认真落实建设项目节能审查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从严控制高耗能行业增长。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大煤层气、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开发力度,力争声威、秦岭窑尾余热发电项目年内建成发挥效益。全面推行水泥、铝冶炼、电力等行业清洁生产,扎实做好药王山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实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84%,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4.5%和3%的目标。
(三)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契机,推动铜川大发展。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关中—天水经济区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海西经济区等一起,成为国家级经济区。提出将关中打造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战略高地及“四个基地”的战略定位,把西安确定为国际化大都市,把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等确定为次核心城市,使铜川的发展由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加快我市经济转型步伐、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
贯彻实施规划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一是要认真组织学习。《规划》从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等6个方面,提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内涵丰富,含金量大。各区县、各部门要深刻领会,进一步认清机遇,把握定位,明确目标,吃透政策。要深入宣传,使《规划》家喻户晓,增强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二是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编制经济转型规划、“十二五”规划,抓紧制定各自的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要加强与中省有关部门的对接,最大限度用好用足用活政策措施。要精心策划、科学论证,筛选一批重大项目,把《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产业和项目上,使规划蓝图变成一个个发展前景好和带动性强的具体项目,使“设计图”变为“施工图”。三是精心做好实施工作。市、区县要成立专门机构,抽调专人,做好方案的实施工作。要将规划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责任落实到人,并列入考核,确保规划实施扎实推进。
《规划》对我市产业发展、城市定位指明了方向,提出铜川要大力发展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55万人,面积控制在60平方公里。我们要围绕这一目标,尽快完善城市发展规划,统筹做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南市区建设,改造提高北市区,推进城镇建设,加快黄堡、坡头园区开发,拉大城市骨架,构建“北市区—黄堡—耀州区—新区—坡头”的大城市格局,努力把铜川建成关中城市群的能源基地、建材基地和工业品加工基地,确保城市化水平处于全省前列。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减少,夏粮减产,畜牧业产品价格走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明显加大。要认真实施我市《农民增收规划》和加快果业、畜牧业发展的两个《决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秋粮作物管理,以秋补夏,确保全年粮食丰收。突出抓好果牧主导产业发展,加强果园后期管理,做好防雹、防病虫害等工作,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提早做好果品销售工作,开通绿色通道,力促果业增产增收。搞好4个万头生猪示范村建设,确保完成新增3000头奶牛的目标。组织实施好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完成1000亩日光温室和3000亩大棚设施建设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好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力度。按照标准和要求,抓好新启动的2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快通村公路、安全饮水、移民搬迁、沼气池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