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2009年上半年煤矿安全状况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24 15:56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一、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截止六月底,全市共有55处矿井,其中生产矿井24处,资源整合矿井30处,基建矿井1处。在这55处矿井中,国有煤矿1处,地方国有煤矿8处,乡镇煤矿46处。1­­—6月,全市地方煤矿共生产原煤272 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8.1% ,煤矿发生死亡事故2起,死亡2人,百万吨死亡率0.74,低于省控指标1.2。运输,机械事故有所上升,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1、煤矿机械化程度较高
  全市24处生产矿井,其中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3处,壁式炮采工作面采煤8处,其余的因煤矿自然条件限制,均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开采。
  2、煤矿管理人员水平普遍提高
  全市目前煤矿管理人员共有410人,其中:大专学历的有120人,中专学历的有230人。地方国有煤矿矿长7人,乡镇煤矿矿长45人,全部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
  3、从业人员素质有所提高
  全市煤矿职工从业6370人,其中:国有煤矿从业人员2270人,乡镇煤矿从业人员4100人。在这些从业人员中,高中文化程度有2940人,其余均为初中以下文化。从业人员素质与去年相比提高了21%。
  二、安全状况综合分析
      (一)事故类别分析
  2009年上半年,全市煤矿共发生机械事故一起,运输事故一起,与去年相比,机械、运输事故有所上升,发生事故的这两个煤矿,都是我市去年安全管理比较好的煤矿,其主要原因是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够,安全意识淡薄,工作面的现场管理混乱,要求不严。这两起起事故的发生,再次敲响了煤矿安全生产的警钟,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二)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2009年3月26日21时55分,陕西集华柴家沟煤矿外委施工队伍铜川裕鑫矿业建筑公司﹙独立法人﹚在施工掘进二盘区皮带上山巷道时,当班支护工人在掘进机运转过程中违规进入工作面,被正在转动的截割头卷住,经抢救无效死亡。
  初步分析,事故的原因是:支护工违章作业,没有按照《二盘区皮带上山掘进施工作业规程》的规定作业;掘进机司机未能发现有人进入工作区域,当班的班长对该工作面施工人员未尽到监护责任。
  2009年6月16日,耀州区董家河镇董陈煤矿一名工人上班过程中,未向班长请假,违章扒乘矿车,导致一起运输事故发生。其主要原因:职工安全意识淡薄,企业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够。
  (三)矿井类别分析
  1、生产矿井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目前,我市生产矿井18处,今年上半年的两起事故都发生在生产矿井,这两个矿井都是我市目前管理比较好的矿井;柴家沟煤矿是我市唯一一个安全质量标准化达到一级的矿井,安全管理走在全市的前列,但是,由于今年安全管理的疏忽,发生了我市第一起事故。耀州区董家河镇董陈煤矿是我市近年安全管理好的矿井,多次受到省市表彰,但在第二季度发生了一起运输事故。以上两个矿井,都是安全管理好的矿井,由于在今年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够,安全管理松懈,导致发生了这两起事故,给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也敲响了警钟。
   2、资源整合矿井问题多,隐患大
  主要表现在开工建设程序不规范;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不能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有的矿私自变更设计,如将立井变成斜井,将罐笼提升变成箕斗提升等;三同时”建设达不到要求。存在边建设边生产、多井口同时生产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设计中不用的井口不能按规定及时关闭,以建设为名,实为生产;监理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有的监理部门一个月只检查,没有尽到监理责任。
  三、事故原因分析
  (一)煤矿基础工作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低
  部分煤矿的安全意识淡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在处理生产与安全关系的问题上,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仍然较为突出,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极少数煤矿矿长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领导不力,将抓安全工作写在纸上、制度贴在墙上、决心挂在嘴上,但就是落实不在行动,井下挖煤的工人一般是山区农民,文化程度低,有的甚至是文盲,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 安全管理跟不上
  多数矿长虽经短期培训后取得资格证,但对煤矿安全管理不熟甚至不懂。下井工人的上岗前教育和培训质量差,多不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不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不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尤其是工作面的管理跟不上,职工安全意识淡薄,“三违”现象普遍存在。
  四、下一步的防范措施
  一是强化安全意识,全力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事故是防不胜防的,安全工作必须时时讲,事事讲,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工作上必须认真仔细,安全投入上要舍得,隐患整治上要及时。下半年,要进一步抓好煤矿的“一通三防”工作,结合日常安全检查,重点抓瓦斯治理,各企业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安全生产;其次,抓好顶板管理,加强工作面的现场管理,教育职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再次,抓好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淘汰落后的机电产品,完善规章制度,杜绝各类不安全的事故隐患,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全市煤矿安全生产。
  二是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排查瓦斯治理12字方针是否落实,生产系统、通风系统是否完善,监控系统是否有效,井上下对照图是否真实并及时绘制,入井作业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新建、改扩建和技术改造矿井是否依法建设,要严格按批准的设计组织施工,环保、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投入使用。对所有的隐患排查都要建立隐患排查报告和整改制度,按月制定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计划,对查出的安全问题和隐患,要建档登记,做到整改内容、标准、措施、资金、时间和责任人 “六落实”,实行跟踪督办,落实到位。
  三是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
  要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加强煤矿安全基础工作一项重要措施抓紧抓好。要建立健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制度和体系,切实把各项标准、规范、措施落实到现场和各个岗位。要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月度自查、区县季度检查、市半年检查验收核准的制度,改扩建、技改和资源整合矿井要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纳入设计、建设全过程,保证投产一个、达标一个。小煤矿要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实现管理强矿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工艺和落后的支护方式。新建、改扩建和资源整合矿井要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纳入建设全过程进行管理。
  四是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整合工作。
  资源整合矿井要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工艺和装备,采取正规采煤方法,积极推广应用皮带运输和机械化采煤等先进工艺。今后要加大对整合矿井进行检查力度,严禁边建设边生产,严防以整合为名组织生产,严防未取得相关证照矿井投入生产。严格按照煤矿建设项目的标准来监督指导这些煤矿搞好建设,确保整合煤矿按照设计施工和建设期间的安全。
  五是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法定代表人和企业的责任人必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矿长带班制度,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抓好煤矿安全生产,认真抓好隐患排查整治,把安全生产的职责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六是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上半年,全市认真开展了煤矿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活动,在“三项行动”中,各级煤炭安全管理部门注重查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通过开展“三项行动”,我市地方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下半年,我们要加大安全检查的工作力度,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要责令其停产整改,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消极对待检查的矿井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决不姑息迁就,确保我市煤矿安全生产。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