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根本,紧紧围绕“走创新之路、建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目标和市政府中心工作,夯实责任抓落实,转移重点促发展,不断加快结构调整,扩充优质资源,推进均衡发展,促进内涵提升,经过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各项教育目标任务实现了双过半,教育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加大,教育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在中央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条措施出台后,我们抓住机遇,快速反应,主动出击,共争取落实教育工程项目资金10313万元,其中中省资金8343万元,涉及学校60所;争取到朱英龙学校建设项目2个,涉及资金70万元;为王家河中学、市二中争取到16万元图书项目。为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我局把今年确定为教育工程项目推进年,加大了统筹协调和督查指导力度,与各区县教育局签订了教育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组织专门力量多次深入项目学校检查督促,现场办公。4月22日,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省安对教育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并召开了全市教育工程项目建设座谈会,对项目建设情况给予充分肯定。5月20—22日,举办了全市教育工程项目建设暨中小学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观摩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市教育工程项目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
目前,各项教育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涉及学校22个,资金3795万元。2007、2008年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投资计划项目学校9所,总投资1388万元,建筑面积16455平方米,项目学校正加紧施工,2009年9月1日可投入使用。2009年新增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学校13所,总投资2407万元,10所学校已开工,其余3所学校正在作前期准备工作。农村中小学校生活设施改造项目16个,1160万元,10所学校已完成建设任务,6所学校正在实施。投资301万元实施的11“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项目,5所正在实施,6所计划资金没有下达。新区阿堡寨中学工程即将竣工,平新明德小学建设项目已开工,文家明德城镇小学建设项目即将招标。全市7所城市学校建设工程,5所已完工,2所主体封顶,完成建筑面积 12300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1500万元,可望2009年9月1日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二、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资助力度继续加大
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大大提高,初中达到每生每学年550元,小学达到每生每学年350元。2009年上半年,全市落实 1786 万元,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落实160 万元(第一批),补助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落实专项资金396.5万元,为7.28万名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免除了课本费。2009年上半年为3117名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227.02万元,为生源地在地震重灾区的7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普通高校特别资助政策资金20.16万元,为400名学生发放了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临时伙食补贴8万元,为铜川职业技术学院落实2009年春季学期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41万元。
三、教育强区县、强乡镇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教育创强工作扎实推进。王益区“双高普九”工作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是今年我们确定的三件大事之一。上半年,我们多次组成督导组深入王益区开展专项督查,指导验收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也亲自到王益区现场办公,解决存在问题.王益区实施“双高普九”工作3年来,累计投入5170万元,撤并了22所农村学校,新建了4所标准较高、功能齐全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布局趋于合理。经过市、区共同努力,王益区“双高普九”工作6月3日顺利通过了省政府评估验收,4名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通过了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为优秀。王益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双高普九”区目标,成为全省第11个通过“双高普九”验收的区县,标志着我市义务教育实施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今年,我们确定黄堡镇为省级,照金镇为市级教育强乡镇创建对象,并确定孙塬镇、董家河镇、印台乡为教育强乡镇复查对象。上半年,对5个乡镇进行了督导检查,所在相关区县和乡镇尽快启动实施。开展了学校体育、卫生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项督导,检查了4个区县、12个乡镇(办事处),抽查了27所学校,促进了学校体育、卫生设施设备的配备,提高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设施的应用效率。
基础教育稳步发展。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工作,把全市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铜川市关于普及全市农村学前三年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保障措施,为我市幼儿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广泛开展了学习宣传《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活动,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及时纠正了市一中违规提前招收初一新生的错误作法,召开了全市规范办学行为提醒会,印发了铜川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09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和《铜川市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十禁止”规定》,与有关学校签订了规范办学行为承诺书。制订了我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目标任务和实施意见,对各区县提出了控辍保学的具体要求。对我市三个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提高工作进行了摸底调研。对我市乡镇教育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市委政研室提供调研报告一篇。开展了全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评活动,全市各中小学教师人人都上课改汇报课,个个进行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一大批教育教学经验成果脱颖而出。这次展评活动是对我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成果的总结展示,也是课改工作的深化和加强。以市一中省级示范高中创建为抓手,推动全市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和新课程改革,指导全市高中学校加强管理,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精心组织了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今年有8730人参加了高考,二本上线人数1680人,较上年增长1.33%,实现了高考上二本线人数连续四年上台阶的目标。
职教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加强,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召开了全市职成教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年重点工作。投资250万元、建筑面积1980㎡的宜君县职教中心综合实训楼主体建设即将完工,现已完成投资180万元;投资255万元、建筑面积2200㎡的耀州区职中学生公寓楼主体建设已完工,现已完成投资180万元;投资218万元,建筑面积1400㎡的印台区职业技术学校综合实训楼已完成初评,正在进行施工设计;王益区职中投资35万元对教学楼进行了装修改造。耀州区职中专业性实训基地(机械加工)建设项目和职教中心建设补助项目、市职业中专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数控技术)、宜君县职教中心示范专业(电子电工)建设项目已完成了陕西省民生八大工程和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选派26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派1名参加机电类专业骨干教师德国IHK证书培训。组织参加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说课活动,参与的4名教师分获二三等奖。开展了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组团参加了全省及全国东西部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洽谈会,我市共签订了470名联合招生计划。
民办教育、成人教育健康发展。按照“遵循规律,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依法规范和发展民办教育。坚持把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规范管理,提高水平上,继续开展了放心上民校活动。对阳光中学办学体制进行了清理,制定了《关于理顺铜川市阳光中学办学体制的意见》,提出了改制方案,确定2009年8月1日前完成了改制工作。加大了农民工培训力度,春节前后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对返乡农民工进行了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共培训43671人。自学考试报考419人,936科次,开考146次。
远程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召开了全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应用工作现场会,全面总结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工作,交流了经验,研究探讨了进一步搞好远程教育管理应用工作的措施,部署了今后工作,推动了全市远程教育的发展。完成了2009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为新区、印台区争取电视机303台。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评选展示活动。开展了远程教育网上技术服务工作,初步实现了远教信息管理、远程报修、服务质量监控、业绩考核的远教技术支持服务网络体系。选派28名教师参加了陕西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2009年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对全市基础教育专网建设进行了专项调查摸底,组织全市有关中小学校长及基教、教研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全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电视电话会议, 18人参加了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工作研训班。举办了第六届全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全市250名中小学生获市级奖,选定20件优秀学生作品参加省级、国家级评比,9件作品获省级奖励。电教馆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王益区电教馆标准化建设已通过省教育厅、省教育督导团验收,评定为优秀格次。市电教馆标准化建设正在加紧进行。
四、中小学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今年以来,我们及时把教育工作的重点由办学条件、外部环境的改善转移到学校管理、办学特色、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内涵提升上来,实现由外延到内涵、由硬件到软件、由数量到质量的转移,学校发展水平凸现出重内涵、重质量、重品质的特点。
一是开展创建活动,强化学校管理,深化素质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学校管理上水平、升档次、创特色。召开了校园文化建设动员大会,研究制定了《铜川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整合各类创建活动,提高创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