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6-23 11:2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2009年是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为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努力解决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9〕4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全市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开展节能减排攻坚带动循环经济发展以及事关我市全局与长远的重点领域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能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进改革的良好局面,不断增强我市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激发市场活力。
  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省政府机构改革指导意见,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认真总结全市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经验,为全面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做好准备(市编办牵头)。研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有关措施,在全市事业单位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市人事局牵头)。加强行业协会、商会、中介组织机构等自身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继续推进行业协会政会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积极推动现有行业协会,优化结构,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加强引导支持,努力培育一批功能显著、行为规范、服务有效的新型行业协会等组织(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工商局牵头)。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积极推行集中审批、网上审批等方便快捷的审批形式,切实加强审批事项后续监管。选择一部分单位和审批事项,开展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试点。加快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探索建立行政效能考评制度体系(市监察局、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积极稳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提高执法效能(市编办,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继续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市政府法制办牵头)。
  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投资决策权限,规范和优化投资管理程序,提高效率。健全政府投资管理机制,完善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科学界定政府投资领域和范围,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吸引更多民间资金进入投资领域,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监管,对重点项目试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效益(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牵头)
  (二)打造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先行区域,创新区域发展方式。
  着力推进园区化发展。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规划为契机,积极探索开展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提高要素集聚能力,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加快新区南部装备制造、坡头载能工业、黄堡水泥陶瓷、董家河铝工业园区建设,编制园区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创新黄堡、坡头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实行市场化运作(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三)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继续完善全市“乡财乡用县监管”县乡联网试点工作,实现农村财务实时监控。积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进一步完善农村综合改革联系村制度(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财政局牵头)。
  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积极稳妥地做好王益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开展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完善土地承包信访和纠纷调处机制。严格执行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严格限定划拨用地范围。建立和完善土地征收过程中对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社会保障和就业培训同步进行的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市国土资源局、市劳动保障局牵头)。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根据省(市)出台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在总结耀州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印台区、王益区、宜君县、新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进一步理顺林业生产关系,创新林业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完善林业投融资政策(市林业局牵头)。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范围,鼓励农民创办生产、销售、服务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力争苹果、奶牛、能繁母猪保险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市农业局、人行铜川市中心支行、铜川银监分局牵头)。在贫困行政村开展农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市扶贫办牵头)。继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适时增加险种。探索多种形式、多方参与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市农业局、市财政局牵头)。
  (四)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增强经济活力。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公司化、民营化为方向,继续推进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和经济所有制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秦岭水泥的资产重组。发挥国有资本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提升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规模和层次。全力抓好7户企业政策性破产司法程序终结后的后续工作,妥善安置职工,有效盘活优质资产。对一些长期停产,人员较少的企业,进行托管、并购、划转或依法破产。积极稳妥地做好黄堡工业园区规划区内国有企业金融债务的打包处置工作,为国企的改制重组创造条件(市国资委牵头)。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积极稳妥做好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完善产权转让管理制度,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严格产权交易和股权转让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市国资委牵头)。加快完善市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市机关事务局牵头)。
  推进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积极配合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石油、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的改革,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带动社会投资(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商务局牵头)。加快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形成多元化城市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加强对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后的监管(市建设管理局牵头)。推进城市公交、农村公路建设和客运一体化改革进程,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后续监管(市交通局牵头)。
  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创业创新、市场开拓、结构调整等相关配套政策。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市中小企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牵头)。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牵头)。
  推进服务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牵头)。进一步深化市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职能,整合后勤资源,推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市机关事务局牵头)。
  (五)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经济调控体系。
  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和投融资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以贴息、担保、参股和风险投资为主的财政产业性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形成财政资金围绕信贷资金安排、信贷资金围绕优势项目投放的运行模式。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面,积极推进市县两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快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和监管机制。以预算管理为重点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积极推进成品油税费改革(市财政局牵头)。贯彻落实国家部署,做好我市增值税转型改革及资源税改革等工作(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牵头)。
  深化银行业体制改革。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拓宽新型农村金融服务领域,进一步提升对分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力争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投放增量不低于上年(铜川银监分局牵头)。
  (六)完善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我市天然气与可替代资源的比价关系。进一步理顺煤电价格,适时疏导电价矛盾,逐步建立与发电环节适度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继续落实水价改革有关政策,适时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市物价局牵头)。
  创新节能减排体制机制。按照资源转型城市要求,加快完善我市资源转型发展规划,争取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