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项目建设,推进民生工程实施,千方百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打捆上报了九大类6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50.39亿元,确保争取中省政策性资金超过4亿元。市财政列支项目准备金,用于项目的包装策划。今年集中抓好60个重点项目,新开工28个,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亿元以上。二是从现在起暂定两年,对新区工业园区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工业项目,采取“投资到位、核定算账、政府补贴、征一送一”的方式,实行优惠的土地政策。通过区县自建、市上补助模式,投资6亿元,完善水泥、建材、食品等六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三是加大房地产扶持力度,新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暂缓三年执行,机关干部在新区购房补贴政策延至2010年。全年力争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7000万元,房地产投资完成12亿元,开工住房50万平方米,建成30万平方米。四是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一企一策,帮助解决煤、电、油、运等实际困难。协调解决了贴息贷款4.7亿元,市财政及时兑现贴息资金。五是认真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廉租房补贴由每月每平方米2.3元提高到4.7元,新增廉租房租赁补贴8500户。建成经济适用房15万平方米,保障低收入困难家庭3000户。启动城中村改造工程,搬迁居民1600户。实施农民安居工程,解决1000名农民住房问题。六是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187元和每年785元,将农村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五保户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640元提高到1856元。今年春节期间,一次性为11万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1479.02万元。对城市公交车进行补贴,为1万户困难群众发放冬季取暖补贴。七是实施农业产业化增收、培训促就业、劳动力转移等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劳务输出5.8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万个。全年发放小额贷款2亿元。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介绍补贴标准,对从事个体经营的返乡农民工三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费用,创办小企业的提供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对招收回流农民工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八是积极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新建改建农产品批发市场5个,每个区县发展一个家电连锁配送企业,每个村建成一个标准化农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