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市政府工作要点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2-16 15:2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紧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坚持“5523”发展思路,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的要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园区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保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增长21%;财政收入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84%,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4.5%和3%;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十一个方面的工作:
  一、集中精力抓项目建设,夯实保增长的基础
  下大力气跑项目争资金。紧扣中央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对纳入计划盘子的67个打捆项目盯紧不放,对有初步意向的项目积极跟进,及早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项目盘子,再申报一批扩大内需项目,力争全年争取中省政策性资金超过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亿元以上。
  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5亿元。加快西铜高速公路、烈店二级公路、省道305线崾岘梁至画眉梁道路建设。开工建设龙潭水库,启动耀州区城市供水改扩建工程。供电一户一表改造1万户。提高新区电网供电能力,实施北市区电网扩容改造。新建铝业、秦岭、顺金3个工业园区110千伏变电站,完成第四座330千伏变电站前期工作。
  全力推进项目实施。突出抓好6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28个项目,建成投产25个项目。公布实施“十一五”第四批重大项目。强化项目库动态管理,可研以上项目滚动保持在100个以上。
  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资源加快转化
  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水泥、煤电、铝业、陶瓷、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等产业集群。建成声威第二条和满意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耀州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完成投资量80%以上,力争开工建设三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声威年产500万吨水泥粉磨站。白石崖煤矿改扩建、东坡选煤厂年内建成投产,开工建设秀房沟煤矿改扩建工程。开展冶坪、丰邑、耀西煤矿探矿工作。推进华能铜川电厂二期、铜川铝业2×30万千瓦自备电厂项目。加快30万吨电解铝项目前期工作,3万吨铝合金棒、大秦铝合金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实施好碳素、铝型材等配套和深加工项目。加快建设陕汽铜川汽车零部件加工基地,开工建设陕西煤化PVC管材项目,建成旺仔牛奶生产线。建设新区、印台两个陶瓷工业园区,建成天博400万平方米、庄陶300万平方米墙地砖生产线,建设100万平方米陶瓷挂板生产线,开工琉璃瓦、广场砖、超薄陶瓷墙砖等一批陶瓷项目,开发节能环保新型建筑陶瓷。
  大力推进园区化发展。制定完善坡头、黄堡工业园区规划。投资6亿元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搞好园区土地储备。以新区工业园区为重点,从现在起暂定两年,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产业项目,实行优惠的土地政策,促进项目尽快落地。
  主动帮扶企业发展。加强对企业的服务,解决好企业煤、电、运和流动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坚持品牌带动战略,努力把秦岭、声威培育成中国驰名商标。用足用活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全力保产能保增长,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0亿元,增长10%。
  三、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坚持“一村一品”,加快105个示范村建设。粮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总产达到20万吨以上。新栽鲜干果15万亩,新建干杂果经济林示范园2万亩,建成百万亩水果基地,实现人均2.5亩的目标。苹果总产40万吨,优果率达到78%以上。新增奶牛3000头,建成1个千头奶牛养殖场。抓好果沼畜试点,推进生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积极发展蔬菜、中药材、烟叶种植。
  加快发展县域工业。编制县域工业发展规划。加快声威、秦岭、顺金和宜君科技园等省级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县域工业园区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鼓励农民创办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实施“千村互助资金”项目,吸纳统筹互助资金1000万元。
  搞好小城镇建设。全市80%以上的村庄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抓好纳入“关中百镇”的9个重点镇建设。新铺通村水泥路200公里、通乡油路112公里,建成乡镇客运站5个,解决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户用沼气池4000口,建成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121个,启动扶贫开发重点村20个,移民搬迁5800人,加快动力电到村入户步伐。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乡镇机构综合改革。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
  四、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市低保标准,把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785元的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提高农村优抚对象、老党员的补助标准和五保户的供养标准。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大力实施农民增收规划,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发展旅游业。高起点规划设计景区道路,完成耀州城区至药王山景区道路改扩建任务,完善玉华宫、陈炉景区道路。开发农家乐等休闲娱乐项目,办好玉华冰雪节、药王养生节、樱桃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亿元。
  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物流配送网点和农村“新网工程”建设。开展“家电下乡”和农家店建设活动。加大新区房地产扶持力度。加快房屋、土地等证照办理速度,激活住房二级市场。开发社区商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在18%以上。
  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全力抓好节能减排。抓好重点节能工程,建成声威、秦岭窑尾余热发电项目,推动水泥、铝冶炼、电力等行业的清洁生产。严把项目准入关,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加快煤层气、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开发。争取把铜川列为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推进节油、节电、节水,机关能耗降低10%。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集中开展煤烟型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关闭拆除北关煤台。改造拆除燃煤锅炉70台,新建水煤浆锅炉30台,新增天然气用户5000户。关闭铜川铝业自备电厂2×2.5万千瓦机组。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75天以上。开工建设宜君县污水处理厂,延伸北市区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处理率。西川、陈家山、下石节、崔家沟煤矿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保证饮用水源安全。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全年植树造林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平方公里。完成2个“空心村”整治任务,新增耕地2000亩。完成煤矿资源整合任务,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六、统筹财政金融工作,提高资金保障能力
  狠抓财政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认真落实国家税费改革政策,做强支柱财源,做大后续财源,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加大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力度。加大对“三农”、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十大工程等重要领域的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以各种名义兴建楼堂馆所。
  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对财政产业性资金,逐步建立以贴息、担保、参股和风险投资为主的投入机制。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集中公共财力办大事。发挥财信典当和担保公司的投融资功能,实现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的有效结合。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快放贷多放贷,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与开行的合作,扩大政府信用贷款规模。依法放开市场准入,吸引更多社会性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企业经营和社会事业。
  七、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城镇化进程
  主动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找准铜川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定位,统筹做好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等衔接。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促进东西向两条高速公路、西铜城际铁路及铜延铁路尽快实施,构建“半小时”经济圈。
  加强南市区开发建设。编制新区和耀州区控制性详规。开工建设新区环城路。实施正阳路电线电缆下地工程。铺设人行道2万平方米。完成交通大厦二期工程,建成市图书馆和新时代商业广场,开工建设新区医院二期工程。启动大唐国瓷园和赵氏河湿地开发。打造休闲娱乐街区,提升新区人气。加大耀州区旧城拆迁改造力度。建成新耀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实施漆沮河堤防综合治理,加快新耀连接带道路和景观建设,推进新耀发展一体化。
  改造提高北市区。实施道路改造工程,建成玉华路人行天桥。建成3个城市广场,铺设人行道5万平方米。完成北关二级汽车站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北市区垃圾处理厂。加快市级机关北市区闲置房屋等资产开发工作。加快沉陷区滑塌区居民整体搬迁和棚户区改造,完成铜川矿区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启动兴华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完成菜园棚户区一期工程。
  巩固提高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