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8年4月17日在铜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来源: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8-04-23 11:3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铜川市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主线,认真践行“五个扎实”要求,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聚力财源建设,深化财税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
  (一)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055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3%,较上年同口径增长9.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226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6.7%,较上年增长19.7%,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0.9%,收入质量显著提升;非税收入完成5829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7.4%,较上年同口径下降9.9%。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176326万元,较上年增支207614万元,较上年增长21.4%。
  2017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260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较上年同口径增长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150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9%,较上年增长18.8%;非税收入完成3109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6%,较上年同口径下降10.6%。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396579万元,较上年增支81115万元,较上年增长25.7%。市本级超收收入2万元全部用于消化以前年度赤字。
  (二)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市基金收入完成48968万元,较上年增长122.3%,全市基金支出39162万元,较上年下降8.6%。
  2017年市本级基金收入完成9535万元,较上年增长21.7%,市本级基金支出7908万元,较上年下降43.6%。
  (三)2017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17年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40万元,较年初预算减收346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33.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740万元。
  (四)2017年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191636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10028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91919万元,减去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71753万元,累计结余120166万元。
  (五)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
  2017年,省政府下达我市政府性债务限额872600万元。截止2017年底,全市共有政府债务787475万元,较年初余额增加87161万元。
  市本级2017年度政府性债务限额562900万元,截止2017年底,市本级共有政府债务530789万元,较年初余额增加59892万元。
  二、2017年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狠抓财源,收入质量大幅改善。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财政收入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通过认真分析和科学研判,及时调整了地方财政收入预期目标。同时,深化综合治税力度,开展涉税信息比对,补征税款2600余万元。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全市房地产、建筑和银行业近100户企业开展纳税评估,补缴税款5310万元,真正做到“以评促查、应收尽收”。坚持“围绕项目抓财源,围绕财源抓经济”的思路,加快推进财源建设,拨付新增“四上”企业和工业稳增长奖补资金1005万元,拨付1305万元奖励2016年度财源建设先进单位、纳税增长较快企业、重点纳税企业及各区县,全市上下齐抓财源建设的良好氛围和整体合力初步形成。2017年,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4.23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0.9%,税收占比较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收入结构大幅改善,为财政收入可持续、良性增长夯实了基础。
  (二)优化结构,支出保障更加有力。深入开展“支出管理效益提升年”活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7年,全市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7.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支20.76亿元,增长21.4%,财政支出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一是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立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清理和问责机制,全市共清理盘活存量资金27.66亿元,占2016年底存量资金的99.8%。其中,市本级2016年底存量资金7.77亿元做到了全部清理盘活。二是“三公”经费支出得到进一步控制。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压减一般性开支,全市、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分别下降10.7%、7.6%,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效显著。三是转移支付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落实各类补助资金79.95亿元,较上年增长33%,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保障了重点支出需要。
  (三)保障民生,百姓福祉不断增强。全年民生支出95.9亿元,使铜川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一是优先落实教育政策。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全面落实城乡一体生均公用经费政策,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全年教育累计支出21.1亿元,较上年增长11.3%。二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拨付资金4.06亿元支持全市铁腕治霾、公路路域绿化和环保监测能力建设。拨付资金2100万元支持污水、垃圾处理厂正常运营,成为全省首家按处理量由财政全额保障污水和垃圾处理经费的地市。累计拨付资金1649万元用于1613辆黄标车提前淘汰,在全省率先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三是公共文化蓬勃发展。拨付资金4900万元用于孙思邈纪念馆、铜川大剧院等重点场馆建设,拨付资金1380万元支持全市42个文化馆站和4个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拨付资金477万元专项用于农村文化服务建设,拨付资金1300万元支持文化艺术创作及文化产业发展,助力全市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四是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拨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9624万元,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分担机制4838万元,拨付就业补助资金1.97亿元支持5.57万人就业,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2555万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是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持续提高。提高城市、农村低保政府补助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拨付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资金2.11亿元,切实保障全市46079名城乡低保及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拨付抚恤安置等社会福利资金1.56亿元,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六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加速推进。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基本公共卫生补助标准,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拨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2.76亿元,58.57万人享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服务。拨付资金1.08亿元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资金5234万元,群众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七是住房条件持续改善。拨付资金3.17亿元用于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及配套,拨付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和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772万元,群众住有所居得到有效保障。拨付资金2087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着力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
  (四)加大投入,脱贫惠农精准施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力度决战脱贫攻坚。全年农林水支出15.1亿元,较上年增长17.4%。一是不忘初心强保障。足额安排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50万元,较上年增长24%。拨付中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8亿元,较上年增长56.6%。建立市级涉农资金整合台账,指导各试点区县整合涉农资金5.82亿元,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资金保障。二是聚焦产业勇创新。与省扶贫产业发展基金签订4亿元合作协议,支持海升农业产业示范园、耀州17.82兆瓦光伏扶贫等8个产业扶贫项目做大规模、增强辐射。与中国邮储银行铜川分行、陕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署“政银担”项目合作协议,设立2000万元风险补偿金,以放大10倍的规模支持5家农业企业健康发展。为35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兑付小额扶贫贷款财政贴息582万元,打造“财政+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铜川模式”。三是固本培元抓基础。拨付资金7569万元支持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拨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7227万元,财政林业生态保护恢复和林业改革发展资金4899万元,美丽乡村建设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资金4326万元,农业防灾减灾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4108万元,两河流域综合整治及河长制工作推进奖补资金2000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000万元,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抢抓机遇,成功将耀州区“香山果语”田园综合体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试点项目,力争让乡村在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中得到振兴。
  (五)主动作为,支持转型措施有力。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定向发力,为全市追赶超越培育新动能、释放新活力。一是支持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拨付资金5500万元用于园区及景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拨付资金1亿元支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重大项目作为经济增长“稳压器”的关键作用进一步释放。二是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负担。取消停征免征45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拨付工业企业贷款财政贴息补助资金1077万元,拨付资金1.84亿元支持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拨付立窑关闭生活费及社保费921.5万元,帮助企业轻装上阵。三是加快培育中小企业。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铜川市中小企业转贷基金,为符合条件的4家企业提供转贷资金2320万元。拨付中小企业发展和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2585万元,拨付1亿元为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增信,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拨付旅游产业发展资金1300万元,拨付资金2705万元用于药王山石刻消防工程、延昌寺塔及玉华宫等文物遗址抢险加固工程。五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拨付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909万元,拨付科技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全力以赴抓转型、促发展。
  (六)务实创新,追赶超越蹄疾步稳。一是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成功争取将我市列为国家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陕西省项目示范区,到位中省财政资金13.3亿元,已开工建设18个项目,完成投资16.45亿元,投资进度和修复程度在全省三个项目示范区处于“头雁”位置。二是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实现“三连优”。2014年至2016年国家绩效考核连续3年获得优秀格次,累计获得中省奖补资金15.13亿元,完成投资79.07亿元,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圆满收官。三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有序。全市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系统项目2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项目8个,省级示范项目7个),总投资105.08亿元。现有17个PPP项目进入建设期,总投资59亿元。四是财经发展基金全面发力。2017年,铜川财经发展基金支持落地项目6个,涉及投资金额5.09亿元。引入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我市产业合作发展基金注资2000万元。财经发展基金先后与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建投(北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产业发展基金分别与省扶贫产业投资基金、省级新材料基金、省级工业技改基金、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板区域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基金合作渠道,为全市转型发展积蓄内生动力。
  (七)深化改革,财政管理日趋规范。深入贯彻落实预算法,切实强化财政监管职能,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一是预决算公开更全更细。除涉密部门外,对市级所有部门和基层单位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进行全面公开,并将支出细化到项级科目,实现了依法行政、阳光理财。二是基层财政管理持续巩固。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财政管理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全市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全市开展示范型财政所创建活动,为下阶段全面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财政绩效管理成绩斐然。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创新预算管理方式、狠抓支出进度和均衡性、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金等五个方面强化绩效管理,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获得财政部3000万元奖励资金。四是政府债务管理全面加强。对政府存量债务进行逐一甄别,夯实还款责任,严控债务规模,稳步推进政府债券置换,切实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和债务成本。五是财政预算评审卓有成效。对市本级9个部门整体支出和44个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评价,对16家部门运行经费支出预算进行评审,平均审减率达到22.4%。同时,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83个,送审金额9.17亿元,审定金额7.19亿元,审减金额1.98亿元,平均审减率达到21.6%,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六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稳步提升。扎实开展政府资产报告试点工作,对32家单位申请配置办公设备进行审核,为122家单位办理资产调拨和资产处置手续。七是政府采购规范透明。制定《铜川市2017-2018年度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办理政府集中采购项目128笔,预算资金1572万元,节约资金104万元,节约率6.6%。八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成效显著。拨付资金3650万元用于社会养老、法律援助和城市绿化管护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九是财税综合服务全面提升。大力推广增值税发票“网上申领、线下配送”等服务,将7大类115项国地税业务纳入“同城通办”范围,简化23项办税业务流程。2017年,市级财税服务大厅累计接待服务群众11万人次,完成税收和代征基金收入6.8亿元,在提升办税效率的同时,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2017年,虽然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各项重点工作完成较好,但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财源结构较为单一,煤炭、水泥、电解铝等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兴和接续财源尚未形成规模,支撑财力增长的骨干税源相对较少;财政民生支出基数大、刚性强,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资金需求大,收支矛盾突出;财税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难度持续加大。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三、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8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省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五新”战略,紧扣“追赶超越、转型发展”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更加注重财政投入的质量和效益,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集中财力确保民生政策、重点改革和重大项目需要,支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8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原则:优化支出结构,继续突出“三保三压”。“三保”:一是保政策落实,优先保障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二是保民生改善,优先保障已有民生政策落实到位;三是保高效运转,优先保障人员工资、津补贴等基本支出,在厉行节约的基础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机构高效运转。“三压”:一是压缩“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挤出更多资金用于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二是压缩非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把有限的资金尽可能用在必保的公共事业领域,切实减轻财政额外负担;三是压缩非预算支出,精细预算编制,严格预算约束,原则上没有纳入预算的支出项目不得另外安排资金。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217600万元,较上年增长8.5%,加上上级的各项补助及转移支付701480万元、清理盘活存量资金调入预算16000万元和拟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0000万元,减去部门经费上划1717万元后,全市总财力为983363万元,当年新增财力130477万元。
  2018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983363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5.3%。
  (二)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2018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500万元,较上年增长8.5%,加上中省补助收入175984万元、上下划收入212万元、清理盘活存量资金调入预算16000万元和拟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0000万元,2018年市本级当年的总财力为342696万元,较上年预算增加90796万元。
  2018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42696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36%。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1473万元,较上年年初预算下降4.9%,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69万元,较上年增长238%;公务用车运行及购置费969万元,下降14.6%;公务接待费334万元,下降8.2%。因公出国费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国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市转型发展步伐加快,赴港澳等境外招商考察活动逐步增加,2018年,我市因公出国(境)计划30批 76人次。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参照省财政厅的做法,市本级拟将2018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0000万元提前打入财力,安排当年预算,预算编制完整性进一步提高。
  (三)全市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18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31823万元,较上年预算数增长302.7%,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增加较多。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31823万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6693万元,较上年预算数增长18.7%。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6693万元。
  (四)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2018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1000万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1000万元,其中,800万元用于国有企业改制及职工安置,200万元用于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18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78339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为178446万元。
  (六)2018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
  按照《预算法》规定,需要特别报告的是,在市人代会审议批准2018年预算草案之前,1-3月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0213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27.7%。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8951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7%,主要用于人员支出、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以及中省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支出。
  四、2018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提质增量,全力以赴抓收入。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科学研判减税降费等政策因素影响,合理分解落实收入任务,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加快推进综合治税各项措施,建立健全涉税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加快推进财源建设工作,实施好财源建设“十三五”专项规划和实施意见,全力抓好财源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以市级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为突破口,综合施策,推进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精准培植新的财源,推动财政收入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良性增长。
  (二)聚力增效,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确保重点领域改革和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大幅增加对债务化解、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投入,重点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按照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2%且较上年增长不低于20%的要求,足额落实市级扶贫专项资金3300万元。
  (三)多措并举,创新驱动促转型。综合运用股权投入、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支持民营经济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财经发展基金的乘数效应和杠杆作用,加快基金能量释放,支持全市重点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财政金融创新服务平台为载体,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按照可预期、有收益的原则,进一步规范PPP项目运作,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杜绝以PPP等方式变相举债。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力度,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为全市追赶超越激发内生动力。
  (四)服务三农,精准施策助脱贫。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体系,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美丽乡村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大扶贫投入和涉农资金整合力度,落实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各项措施,积极引入省扶贫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建立“政银担”合作机制,推动财政“一卡通”扶贫小额信贷实现全覆盖,打造“财政+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铜川模式”。
  (五)聚焦民生,更多成果惠百姓。在经济发展可持续、财力可支撑的基础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不同教育类型的财政支持政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重点文化体育场馆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医药卫生体制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推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继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配套,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让幸福城市的百姓更幸福。
  (六)健全机制,修复生态优环境。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实现“三连优”为契机,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经济发展机制,努力形成“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节能减排“铜川模式”。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大力支持铁腕治霾行动,积极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变革,用“两个强制”推动全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建设运营,建立健全以环保指标完成情况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努力使铜川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七)突出绩效,深化改革强管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加强财政对各类资金的监管,做到全过程服务管理。按照中省部署,稳步推进市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积极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实现市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继续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不断增强财政透明度。全面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完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快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切实提高人大对预算审查和预算执行监督的全面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八)从严治党,锤炼作风强本领。始终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新时代党建要求,扎实开展以作风建设为核心的行政效能革命,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规范财政权力运行,服务财政事业发展。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深入推进法治财政建设,不断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加大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双安全”。
  各位代表,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各位代表的监督下,严格遵照执行《预算法》和《监督法》,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人代会的各项决议,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建设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做出积极贡献!


  附件: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xls


网络编辑:贺萌颖
信息审核: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