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川市2012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2013年11月5日在铜川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上
来源: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3-11-05 10: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市2012年财政收支决算和结算项目已经省财政厅批准,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报告铜川市2012年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 2012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2012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创新工作理念,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全面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财政目标任务。
  (一) 全市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15948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收61385万元,增长17.3%。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00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1.3%,超收21300万元,较上年自然口径增收21056万元,增长11.1%,剔除上年两权价款等一次性收入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径增长31.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003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8.6%,较上年增长17.9%;非税收入完成8997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4.3%,较上年同口径增长47%。
  全市财政支出完成71943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3%,较上年增支76012万元,增长11.8%,剔除上年两权价款项目及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同口径增长21.1%。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9901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增长44.1%;科学技术支出377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5%,增长35.5%;教育支出164350万元, 完成调整预算的98.7%,增长25.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652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5%,增长3.5%;公共安全支出3349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5%,增长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04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6%,增长24.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003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3.7%,增长15.9%;医疗卫生支出4295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8.2%,增长2.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99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4%,增长25.8%。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10000万元,加上中省对我市的各项补助收入516117万元(其中税收返还及成品油价格改革补助17394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110657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补助5199万元,调资转移支付补助26310万元,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补助30690万元,激励约束考核奖励补助5261万元,县级财力保障补助10273万元,专项补助收入246457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21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1836万元,全市财政累计总收入为778953万元。
  全市地方财政支出719436万元,上解支出4833万元,结转下年财力安排的支出61804万元,2009年到期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16333万元,全市财政总支出813510万元。
  全市财政总收支相抵累计赤字34557万元,其中:全市当年赤字4589万元,以前年度挂帐赤字29968万元。当年新增赤字4589万元,主要原因一是税收收入短收1670万元,出现了财力缺口。二是到期债务扣款3116万元,增加了当年财政赤字。
  此外,2012年,全市基金收入完成47059万元,比上年下降5%,加上中省补助收入16765万元和上年结转收入15396万元,基金总收入79220万元。全市基金支出45744万元,收支相抵基金累计滚存结余33476万元。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2012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224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较上年下降6.1%,剔除上年两权价款等一次性收入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径增长25.2%。其中:各项税收完成5518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6.2%,较上年增长7%;非税收入完成4705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3.3%,较上年同口径增长42.4%。
  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26712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8%,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1.1%。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062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6%,增长84.2%;科学技术支出89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增长36.6%;教育支出16080万元, 完成调整预算的99.5%,下降5.5%,主要是增加了对区县的补助;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17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下降18.3%,主要是压缩了“三公”经费支出;公共安全支出1880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8%,增长2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09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1%,增长23.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447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5.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81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5%,增长41.5%。
  2012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102242万元,加上中省对我市本级的各项补助收入156614万元(其中税收返还及成品油价格改革补助13484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31066万元,调资转移支付补助6087万元,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补助30690万元,专项补助收入71934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911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53万元,区县上解收入1295万元,市本级财政总收入为278709万元。
  市本级地方财政支出26712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5518万元,2009年到期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14444万元,市本级财政总支出307087万元。
  市本级财政总收支相抵累计赤字28378万元,其中以前年度挂帐赤字22332万元,当年赤字6046万元,主要原因是税收收入短收和到期债务扣款,出现了财力缺口,虽然对部分专项支出进行了压缩,但财力缺口较大,难以完全弥补。
  此外,2012年,市本级基金收入4254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6765万元,上年滚存结余5672万元,基金收入总计64979万元。基金支出9349万元,补助下级支出37846万元,收支相抵市本级基金累计滚存结余17784万元。
  二、2012年财政主要工作
  1、财政收入在困境中实现增长。2012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减税、上年一次性收入抬高基数等多重因素影响,特别是煤炭、水泥等重点行业价格下跌、销路不畅,税收收入出现严重短收,完成收入任务的压力很大。面对困难和挑战,我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强化收入征管,夯实收入责任,联合开展财税大稽查专项治理,坚持源头控税各项措施,积极开展“综合治税”,有效堵塞征管漏洞,通过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实现了财政收入连续九年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在加强收入征管的同时,密切关注中央项目资金和政策信息,紧盯中省支持重点和方向,加强联系和汇报,全年共争取各类中省补助资金59.12亿元,较上年增加5.76亿元,增长10.8%。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24.53亿元,增加2.82亿元;中省专款28.24亿元,增加3.4亿元;争取各类专户补助资金6.35亿元。各项补助的增加,为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2、财政支出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双提升。在支出管理上,加强支出考核,完善加快支出的长效机制。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及时解决支出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调度资金,缓解区县资金压力。加快支出进度,提高支出均衡性。2012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71943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3%,同口径增长21.1%,支出进度在全省排名居前。在支持重点上,一是提高了市直机关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比例由原来的65%提高到70%。二是积极筹集落实“科学发展双十行动”配套资金4.51亿元。三是筹集3.3亿元用于新区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拨付6000万元用于八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1.46亿元用于四大景区建设;投入5160万元用于交通畅通工程。在保障重点支出的同时,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汇总统计,2012年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3790万元,比上年下降12.5 %。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7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184万元,公务接待费1532万元。
  3、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年初将新增财力的81%用于民生领域,全年民生工程总投资28.87亿元,比上年增加5.72亿元,增长24.7%。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全年教育支出完成164350万元,较上年增长25.9%,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22.7%。筹措资金2000万元,购置校车55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安全校车全覆盖。二是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将集体超龄人员、职教幼教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此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三是加大科技、文化事业投入力度。2012年,全市用于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支出达到26773万元,较上年增加5712万元,增长27.1%。四是全力支持“四创”工作。全年市级财政直接投入“四创”资金7460万元,确保了四城联创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保障性住房支出达到58389万元,为全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12175户36077人审核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152万元。六是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因油价上调增加支出实行财政补贴,全年共发放石油价格补贴4577万元。
  4、财政支持“三农”发展成效显著。一是构建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新机制。2012年,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达到99012万元,较上年增长44.1%。二是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全市共完成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275个,总投入达1.26亿元,受益群众达30万人。特惠制试点和普惠制扩面工作得到省财政厅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三是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全年争取现代农业园区、苹果产业和设施蔬菜项目资金6500万元。共投入3197万元扶持了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四是各项支农惠农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粮食综合补贴资金7450万元,补贴面积97.58万亩,受益农民41万人次。兑付44113台家电下乡产品补贴资金1461万元。兑付8895台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754万元,受益农户3650户。
  5、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各项措施及时有力。一是加大与各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以贴息、担保为主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全年担保贷款3.5亿元,较上年增加1.5亿元,落实贴息资金2950万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流动资金1.11亿元,扶持企业53户。二是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安排2200万元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奖励专项资金;拨付9223万元用于“两园四区四基地”建设;拨付2200万元用于旅游宣传及旅游产品开发、推介和商贸物流业发展。三是整合资金促工业发展。全年共拨付工业发展专项资金2800万元,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和现代建材、陶瓷产业及企业保增长。四是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对水泥企业利用三废享受退税等退付增值税653.5万元。暂停征收煤炭调节基金、铝厂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全年共免征2500万元;对铝厂电价实行8分/度优惠政策,省、市财政补贴2828万元。对劳务密集型中小企业实行贷款贴息892万元,支持了企业发展。五是进一步完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落实好“保增长”的各项要求,提出财政支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十项措施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财税环境。
  、深化财政改革促进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覆盖,实现了对单位、个人、供应商的全面监控、查询。二是市级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市本级预算公开试点部门扩大到20个,区县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工作逐步推进。三是公务卡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市级254家预算单位参与试点,为全面推进市级公务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将市本级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统筹使用,统一管理。五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动态监控系统步入正轨。制定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工作规程》等三个办法,进一步规范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行为,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动态监管。六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编制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预算编制体系更加完善。七是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市级单位申请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全部实行网上审批,初步实现电子化政府采购。八是“金财工程”建设初显成效,市、县、乡三级财政实现专网联通,市级240家预算单位、相关银行实现了网络联通,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2012年,我市财政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上年“两权”价款一次性收入抬高了收入基数,非税收入占比高,收入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保民生、保重点支出需求政策要求高、任务重,保工资、保运转等支出也呈刚性增长态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一些部门和基层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不够规范合理,支出进度不均衡,财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到期债务逐年增加,偿债压力不断加大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税收收入的组织协调,坚持依法征收,保证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加强预算管理,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加强债务管理,认真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我们将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市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和本次常委会审议意见,充分挖掘税收潜力,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圆满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为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网络编辑:许萌
信息审核:许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