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安排部署秋冬季产业扶贫工作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7-09-26 09:1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秋冬季的“收、销、播、管”等工作事关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大局。为深入学习贯彻汪洋副总理视察调研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时的指示精神,根据省产业脱贫办《关于认真开展产业扶贫“百日行动”的通知》要求和市委第23次常委会议、市政府党组会议精神,我市安排部署秋冬季产业扶贫工作。
  抓“三变”改革。按照全市产业扶贫“五个三”工作部署,及时调整农村农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美丽乡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为重点,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等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业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提高产业扶贫的空间和渠道,统筹规划好产业扶贫项目。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推进“三变”改革,盘活农村“三资”,激活农民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加快培育发展村级经济组织,构建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农民纳入产业链中,依托龙头企业、产业大户、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市场和产业体系优势,与贫困户享受的政策优势结合起来,合力构建“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实现增收致富。同时在传统种植养殖产业帮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商服务站、光伏发电扶贫等新兴产业的比较优势,实现有劳动能力和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在产业项目和帮扶措施上全覆盖,为精准扶贫提供保障。
  抓产业覆盖。围绕每个贫困村有一个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户有一个长短结合增收项目的要求,抓住秋季农作物倒茬有利时机,推广优良品种、大苗栽植。突出产业帮扶重点,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提供技术帮扶,引导群众科学秋收,提前安排各项产业冬季管理。准确判断收获时期,及时发布信息,发挥机械在“三秋”工作的主力军作用,及早开展机械检修、维护,组织机械有序作业,以收促种。畜牧业以组建提升肉羊、奶牛、养鸡、生猪四大产业联盟,抱团发展规模养殖。通过粮改饲项目、畜牧专业合作社代养托管形式,以蛋鸡无抗养殖为突破口提升品牌,积极探索高效发展、基金担保,破解融资难题。对能拉动农户生产就业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利用秋冬淡季空闲时期,加紧建设提升。加大光伏扶贫覆盖度,力争第一批光伏项目建成并网,带动更多贫困户受益。打好产业扶贫成果收获这一硬仗,为秋粮丰产、增收脱贫做出贡献。
  抓产销衔接。秋冬季是农产品集中上市的重要时期,销售环节直接关系到农民全年收益和贫困户脱贫增收。围绕秋季收获的水果、蔬菜、畜禽产品,积极开展品牌化宣传促销活动,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组织专家分析产销趋势,及时发布产销信息,推行订单生产。积极组团参加各种农产品推介、展销会,利用全市174个贫困村建立的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和电子商务服务站平台,扩大销售渠道,加大农产品宣传推介,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塑造区域品牌,扩大市场影响,促进农产品销售。强化农超农校对接、社区直销、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模式的示范推广,搭乘龙头企业销售顺风车,利用合作社销售渠道,促进产品多渠道销售,让全市农产品卖得更多、卖得更好。
  抓提前谋划。紧跟市场需求,结合贫困户产业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以种植结构调整为重点抓好秋播工作。优化农作物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在旱原区重点发展小麦生产,在南部台原及川道、发展设施蔬菜,在山区及果园、林下发展中药材生产。同时优化品种结构,扩大优质强筋小麦面积,在全市秋播小麦播种面积达到36万亩以上,其中强筋小麦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秋冬种植新推广药材1万亩以上。
  抓项目到户。立足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完善产业扶贫规划,理出产业发展项目清单,逐个项目抓落实到户。迅速开展一次产业扶贫项目督查,重点检查项目实施进度、与贫困户匹配程度、覆盖到户情况,确保第三季度末80%以上的资金落实到项目,11月底90%以上的项目落实到贫困户。对错过季节或多年未实施无法到户的项目,按程序申报调整,必要时追回资金、严肃问责。2017年度省级产业扶贫切块引导资金支持的产业发展项目,12月10日前完成100%实物工程量。组织科技人员、帮扶干部、能人大户,采取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子或“技术托管”形式,加强生产一线实训和手把手指导,尽快让每个贫困户都掌握1—2门学得会、见实效的生产技能。
  抓资金投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整合资金用于产业扶贫的比例不得低于50%。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拨付资金,做好区县、镇村项目资金衔接。对分解下达的专项扶贫资金,除直接实施的项目外,于9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乡镇。年底前,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结余结转比例不得超过5%。建立产业扶贫投融资平台,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于9月底前补足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保持5—10倍放大规模,力争贫困户有效申贷获得率达到100%。严格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及时将“粮食直补”“生态补偿”等补贴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加大对贫困村,特别是深度贫困村的资金支持,积极发挥扶贫再贷款的引导带动作用,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配套支持政策,增加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信贷配比投入,真正让贫困群体享受到资金扶持的红利。


网络编辑:张璐瑶
信息审核:屈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