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区十项措施助推产业脱贫富民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7-09-20 08:2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今年以来,印台区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来抓,按照“长短结合、多方联动、示范引领”的基本方针,抓规划、强产业、优机制,实施57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1603户。
  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工作保障。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副区长任第一组长,区农业局局长任组长,13个区级相关部门及8个镇办为成员的产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采取周总结、月例会等形式,定期专题学习组织传达省市区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严把产业项目带动关、程序关、进度关、资金审批关、项目跟踪关五个环节,确保今年产业脱贫户稳定脱贫。
  科学合理规划,确保全面覆盖。结合全区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将农业产业划分为四大片区、六大主导产业,即东部现代果业产区,重点发展苹果生产。南部特色种植业产区,重点发展粮食生产。西部山地特色农业片区,重点以干杂果、中药材、肉羊、肉牛为主,围绕石林景区发展休闲农业。中部城郊型农业片区,以蔬菜、鲜食水果、蛋鸡、奶牛为主,引导发展农村乡土旅游、农业生态观光。
  依托龙头企业,搞好扶贫带动。产业扶贫要做大做强,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全区12个农业园区,3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农业企业,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初步统计全区贫困户在企业入股有2300户,实现户均年增收800-1000元。
  发展庭院经济,激发自身动力。积极支持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今年共拨付财政资金797.46万元,扶持1883户贫困户种植高产玉米3210亩、小麦1600亩,新栽植矮化苹果2250亩、核桃花椒等干杂果2840亩,发展丹参、川乌等中药材2200亩,养猪2160头、牛1260头、蛋鸡6500只、能繁母兔1250只。通过政策驱动,不断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动力,增强产业造血功能。
  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发展。充分利用“三变”改革,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安排涉农资金项目时,给2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注资1371万元。主要有:陈炉镇上店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成乡村旅游一条街和花椒加工厂,阿庄镇阿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500头肉牛养殖场建成投运,红土镇孙家贬村万只肉兔繁育基地已初显成效,金锁关镇徐家沟村发展黑猪养殖300余头。通过政策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实施重点项目,促进脱贫引领。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年初在认真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梳理筛选出了57个产业扶贫项目。总投资8700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5400万元,社会资本3300万元。目前,57个项目已经全部组织实施,拨付资金已达到80%,带动贫困户1603户,4260人。
  拓展电商渠道,扩大产品销售。目前区级电子商务中心已投入运营,基层电商服务站点实现了全覆盖。针对印台苹果、周陵大樱桃等名优果品,专门搭建了15个果业电商平台,培育果业经济人100余名,红土镇周陵村利用电商网点,帮助贫困果农销售樱桃、核桃近9万斤,创收达30余万元,使土特产搭上电商销售快车。
  突出乡村旅游,发展特色经济。依托陈炉古镇、玉华宫景区、金锁石林等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共带动贫困户260户718人。金锁石林景区流转土地1100亩种植油葵。烈桥村茶树源农业开发公司投入200万元,流转土地300亩种植百合,利用搬迁新村整村打造家庭休闲旅馆,发展民俗休闲旅游。
  加快三产发展,促进多产融合。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产业融合的主载体,实施了一批精深加工、果蔬展销、冷链物流等项目,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推动扶贫产业由传统种养向产、加、销、游多业转变。目前全区8个镇办以农村集体合作社的形式,建成果袋加工厂、蛋托厂、花椒加工厂等企业13个,为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素质。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促进村民增产增收。突出抓好专业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鼓励农业技术人才与“田秀才”结对子,最大限度的提升群众科技素养。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产业培训班、讲座300余场,18500余人次,印制发放资料2万余份。


网络编辑:张璐瑶
信息审核: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