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统计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铜川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4-16 08:2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2017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各项决策部署,紧扣“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主题,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五新战略”为抓手,以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市为目标,出台各项转方式、调结构政策措施,加快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全年经济呈现发展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综 合

  全市经济稳中有进。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8.5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增速较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4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179.76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144.3亿元,增长8.5%,占比41.4%,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1828元。

  结构调整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7 : 51.9 : 40.4调整为7:51.6:41.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81.4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非煤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8.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农业稳中有增。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全年粮食总产24.29万吨,增长0.5%。其中夏粮7.25万吨,增长1.6%;秋粮17.04万吨,下降2.3%。园林水果总产79.16万吨,增长4.8%,其中,苹果75.31万吨,增长5.4%。蔬菜种植面积10.23万亩,产量18.84万吨,增长3.1%。全年生猪出栏11.88万头,出栏家禽161.12万只。肉类总产1.69万吨,下降0.1%,奶类产量2.72万吨,增长1.3%,禽蛋产量1.64万吨,下降2.4%。

  5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48个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海升千亩矮砧苹果、上林苑葡萄庄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引领效果初显,5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和80个美丽乡村创建村扎实推进。

三、工 业 和 建 筑 业

  工业稳中有进。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0.8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6.24亿元,增长7.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24.13亿元,占16.5%,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122.1亿元;非能源行业增加值71.74亿元,增长11.1%,增速高出能源行业7.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1%,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4.33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55.3亿元,下降0.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9.12亿元,增长0.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58亿元,增长66.1%;电力生产及供应业16.33亿元,增长20.2%。

  食品、医药及装备制造业等接续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医药制造业3.39亿元,增长7.9%;装备制造业7.79亿元,增长10.6%;食品制造业3.9亿元,增长70.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2.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实现利润总额28.17亿元,增长182%;28个行业,21个盈利7个亏损,亏损额较上年减少0.19 亿元;税金总额21.85亿元,增长28.4%。

  全市在统的46个工业品,28个产量增长,18个下降。5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三增二降”。

  建筑业稳中向好。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38家,新增 2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339.92万平方米,下降19.8 %。

四、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地市投资和农户投资)471.15亿元,增长15.0%。民间投资166.75亿元,下降1.0%。全市施工项目1308个,增长28.7%;完成投资446.42亿元,增长21.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2个,增长28.2%;完成投资167.99亿元,下降5.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74亿元,比上年下降42.1%。其中,住宅投资12.65亿元,下降41.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54亿元,下降62.5%。商品房销售面积41.19平方米,增长18.5%。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297个,涉及金额765.75亿元。其中合同项目210个,涉及金额483.62亿元;全年实际到位资金195.73亿元,其中,签约项目到位资金71.59亿元。

五、人 口 与 物 价

  人口有所减少。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3.3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万人, 城镇化率为64.63%。全年出生率9.56‰,死亡率5.85‰,人口自然增长率3.71‰。

  物价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1%,涨幅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六升二降”:食品烟酒下降1.6%、衣着涨4.1%、居住降0.8%、生活用品及服务涨2.2%、交通和通信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涨0.9%、医疗保健涨12.3%、其他用品和服务涨0.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上涨17.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上涨9.5%,提高9.7个百分点。

六、国 内 外 贸 易 和 旅 游 业

  消费稳中有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7.1亿元,增长15.4%。

  分区域看,城镇实现零售额11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乡村实现零售额39.2亿元,增长14.7%。分形态看,餐饮收入28.22亿元,增长13.7%;商品零售125.04亿元,增长13.5%。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94.77亿元,增长20.7%;零售业销售额169.55亿元,增长20.2%;住宿业营业额9.45亿元,增长19.0%;餐饮业营业额25.62亿元,增长20.0%。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4605万元,比上年增长61.5%;其中,出口34415万元,增长60.6%。

  旅游业持续发展。铜川博物馆、照金干部学院、药王山养生文化体验中心等50个重点旅游项目顺利推进,四大景区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耀州区马咀村、宜君旱作梯田景区分别荣获“十佳美丽村镇”“十佳摄影地”殊荣。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1750.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9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5.46%和37.2%。

七、交 通 和 邮 电 业

  交通平稳发展。全年公路客货周转量97.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0%。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4301.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3.99公里,国道93.53公里,省道68.7公里,县道578.17公里,乡道889.11公里,村道2370.15公里,专用公路58.08公里。全年建成县乡油路80公里,通村油路69.7公里。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12.54万辆,其中汽车8.88万辆。

  邮政电信发展良好。全市邮政和规模以上企业快递服务总量11339.21万元,增长18.6%;业务总收入11981.72万元,增长19.6%。其中,快递服务272.63万件,增长18.1%;收入3619.56万元,增长15.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2.44万户,比上年下降2.5%;年末固定宽带用户18.84万户,增长8.8%。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2.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0.34万户。

八、财 政、金 融 和 保 险 业

  财政收支平稳。全年财政总收入36.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06亿元,同口径增长9.3%。财政支出117.63亿元,增长21.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91亿元,增长17.2%;教育支出21.11亿元,增长11.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66亿元,增长28.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76亿元,增长51.6%;农林水事务支出15.05亿元,增长17.4%。2017年民生支出较上年增加95.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1.5%。

  金融运行稳健。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4家,营业网点156家,从业人员2314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9.94亿元,较年初新增35.9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各项贷款余额206.95亿元,较年初新增33.46亿元,增长19.3%,其中短期贷款45.63亿元;中长期贷款129.69亿元。证券机构累计成交量167.38亿元,下降14.8%;客户资产量14.47亿元,下降2.3%。

  保险业较快增长。全市共有各类保险业机构25家,分支机构79家,从业人员6554人。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1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96亿元,增长12.2%;人寿险保费收入11.15亿元,增长24.7%。保险业累计赔付2.3亿元,增长23.4%;其中,财产险赔付2.07亿元,增长23.6%,人寿险赔付0.23亿元,增长21.5%。

九、教 育、科 学 技 术 和 文 化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中小学校131所,在校学生7.19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6万人,普通初中1.81万人,普通小学3.7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61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69人;各类幼儿园102所,其中,公办65所,民办37所;在园幼儿1.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高考二本上线人数2292人,上线率40.3%,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全面推进教育惠民六大工程,25所472套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完成。

  科技双创提升发展。2017年,全市科技经费投入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共有民营科技企业99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1项,受理专利申请301项,专利申请授权17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获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33项。荣获省级创业型城市殊荣,累计建成15个创业孵化基地,6个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基地。入驻企业601家,扶持2483人成功创业,带动5.79万人就业。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广播电台1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39个;公共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631.4万册,出版报纸 365份9.12万张;影视传媒公司2家,3D影院6家。铜川大剧院、铜川体育馆、铜川博物馆、铜川市工人文化宫完成基础建设,市县“两馆”(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部颁三级馆以上标准,成功举办第24届消夏纳凉广场文化活动、“我们的节日”2017年春节广场文化活动、等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全年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750场,放映公益电影6125场。

十、卫 生、体 育、档 案

  卫生计生事业持续提升。高规格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召开、“健康铜川2030”行动计划的制定、多位专家工作站(室)的落户和多项创新改革,全面开启了健康铜川建设。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84个;其中,医院4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0个,卫生院34个,村卫生室543个,门诊部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9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6534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702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505人,注册护士3767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44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31人。

  体育事业活力增强。全年举办全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全民健身”、“红色照金”全国门球邀请赛、篮球锦标赛等各类大型群体育竞赛活动24次,组团参加了2017年省年度比赛,获第一名5个,第二名9个,第三名15个。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161.2万元,较上年增长9.7%。市全民健身馆顺利建成。

  档案事业平稳发展。全市拥有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1个,大型企业档案馆1个;年末馆藏全宗465个,馆藏案卷36.07万卷,保管档案33.73万件,馆藏资料4.25万册。

十一、环 境 保 护 和 安 全 生 产

  环境治理持续给力。围绕建设“美丽铜川”目标,聚焦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狠抓铁腕治霾、柔性治水、科学治土。全年关闭7座水泥粉磨站,淘汰落后产能80万吨,限期治理污染企业106家,拆除燃煤锅炉507台,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4.79%。新建沮河上游隔离防护网10.66公里。收获优良天数242天,比上年增加32天,PM2.5年平均浓度54㎎/m3,下降8.47%。

  安全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4人,比上年下降2.56%,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 0.069人。

十二、人 民 生 活 和 社 会 保 障

  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62元,比上年增长9.4%,加快0.7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28元,增长8.5%,加快0.5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6元,增长9.2%,加快0.7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2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3%,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36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06万人,新增公益性岗位7060个。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提高了机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分别提高30元。社保卡持卡人数64.2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25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9.2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92万人,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1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85万人;其中,城镇职工19.06万人,城镇居民18.7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9.61万人。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3.8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9.46%。

  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2个,拥有床位1811张,比上年增长0.8%。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46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510元,比上年提高4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3470元,提高455元。

  注: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水果产量包括果用瓜,园林水果产量为果业统计监测结果。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②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③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行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④有资质的建筑业是指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是指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6、本公报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7、本公报由铜川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铜川调查队共同完成。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公路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电讯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市电信局、移动铜川分公司、联通铜川分公司、广电网络铜川分公司;旅游数据来自市旅游发展委;外贸进出口数据来自西安海关;保险数据、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铜川中心支行;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成果、技术合同、专利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文化数据来自市文广新局;档案数据来自市档案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计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环保数据来自市环保局;城镇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物价数据来自省统计局铜川社会经济调查队。


网络编辑:何江艳
信息审核:何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