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和重点帮扶村加快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来源:市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3-02-08 11:0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为扎实落实陕西省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和重点帮扶村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结合铜川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在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基础上,集中资源要素重点支持一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推进乡村振兴困难多的镇和村加快发展,有效发挥“后队变前队”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提升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从2023年到2025年,利用三年时间,将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3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打造成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示范样板。
  (一)重点帮扶镇发展目标
  到2025年,耀州区关庄镇、印台区广阳镇、宜君县云梦乡3个省级重点帮扶镇和王益区黄堡镇、新区坡头镇2个市级重点帮扶镇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全面巩固拓展,镇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镇区镇容镇貌全面提升;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创建产业强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市中等偏上水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镇政府所在地区域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和乡村经济中心地位全面确立。
  (二)重点帮扶村发展目标
  到2025年,耀州区照金镇高尔塬村、印台区王石凹街道傲背村、宜君县太安镇刘家河村等18个省级重点帮扶村和王益区王益街道办义兴村、新区正阳路街道陈坪村等13个市级重点帮扶村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全面巩固拓展,有劳动能力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全部动态清零;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每个村至少形成一个特色主导产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镇平均水平,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有收益,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率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工作任务
  (一)重点帮扶镇工作任务
  1.加强党政班子建设,增强推动发展能力。选优配强镇党政领导班子,定期开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综合研判,把一批政治坚定、熟悉农村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补充到镇领导班子。对镇班子成员开展乡村振兴轮训,系统提升抓发展、抓落实能力。统筹推进镇(街道)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职能配置和内设机构,强化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
  2.编制镇区发展规划,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以镇区为重点,加快重点帮扶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确定城镇开发边界内集中建设区的功能布局,明确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统筹安排医院、学校、养老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交通、物流、通讯等基础设施,形成建设项目清单和项目库。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支撑能力。做好县乡公路改造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提升对外交通条件。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重点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以及电力通信、5G网络、污水处理及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功能,推动客货运输、邮政快递、商贸融合发展,提升镇村物流配送水平。强化基础设施后续管护,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4.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完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抓好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中医馆内涵建设,配备中医药人员和常用设备设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好农村互助幸福院、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服务设施等,保障群众就学、就医和养老等基本民生需求。
  5.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强产业竞争能力。根据当地资源优势,适应市场需求,打造主导产业,形成“一镇一产”。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建设加工园区和物流节点,提升镇域产业集聚度。建设一批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满足田头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需要。提高产业发展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
  6.全面提升镇区功能,增强联城带村能力。完善商业体系,推进镇村级商业规范化建设,将集镇建设成镇域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加工能力,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水平,实现农产品流通与城市市场的顺畅对接,带动镇域产业整体发展;以集镇为节点,加快基础设施向进村入户延伸,把集镇建成串联城乡水电路讯基础设施、衔接城乡公共服务的枢纽和区域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中心,促进镇域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系统提升。
  (二)重点帮扶村工作任务
  1.实施基层组织建设提升行动,增强谋事创业能力。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提升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行“基本报酬+绩效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结构性补贴办法,强化正向激励。对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以及其他村“两委”成员每年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动态培养储备优秀后备力量不少于2人。
  2.实施动态监测帮扶提质行动,增强防止返贫能力。落实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细化网格化管理、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动态监测能力和水平。常态化开展入户排查,加大风险筛查预警频次,及早发现易返贫致贫人口。对发现的返贫致贫风险第一时间组织研判,开展针对性帮扶,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稳定达标,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3.实施“一村一品”建设行动,增强产业富民能力。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小商贸等“五小经济”,大力培育“一村一品”,每村有一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在重点帮扶村建设一批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满足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需要。加快布局即时零售场所,建好网上直播销售平台,实现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全覆盖,确保特色农产品及时入市销售。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稳固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4.实施劳动技能提升行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建立劳动力实名现状数据库、培训数据库和需求数据库,精准对接技能培训和就业需求,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积极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引导当地大学生、失业青年回乡就业见习,投身乡村事业发展。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培养乡村工匠承接技术要求低工程。
  5.实施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消薄培强”行动,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有收益。衔接资金和涉农资金支持项目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和固定资产,优先确权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充实集体资产。加强集体资产财务监督管理,规范集体收益分配制度,逐步建立组织运行规范化、资产监管信息化、经营管理市场化、收益分配份额化、产权流转顺畅化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增强村级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
  6.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增强环境管理能力。统筹实施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率达标,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加快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基本完成村庄和庭院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7.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加快产业路和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支持实施通村公路完善工程。巩固提升农村电网保障服务能力,推动网架结构和装备升级,满足乡村生产生活电气化需求。完善供水设施,提高建管水平,确保饮水安全有保障。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加强拟保留的小学、幼儿园建设,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就学。巩固提升基层文化服务阵地,充实基层文化队伍,满足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发挥农村互助幸福院在农村养老中的基础和平台作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
  8.实施“三治融合”深化行动,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基层群众自治作用,提高村民自我管理、服务、教育、监督能力。深入开展村级普法宣传,选优配强村级调解委员会和村级法律顾问,培训一批村级法律“明白人”,提升村级法治水平。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礼俗,深入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遏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发挥德治教化作用。
  四、支持政策
  1.加大资金支持。对省级重点帮扶镇和重点帮扶村,在中央和省级财政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每年安排500万元和100万元支持的基础上,市级衔接资金每年再安排100万元和20万元给予支持;对市级重点帮扶镇和重点帮扶村,在市级衔接资金每年安排300万元和60万元支持的基础上,由区县统筹各级衔接资金,按照重点帮扶镇每年600万元、重点帮扶村每年120万元的标准给予支持。重点帮扶镇、重点帮扶村实施的项目优先纳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确保财政衔接补助资金优先支持实施。区县在全面落实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基础上,倾斜支持重点帮扶镇一定额度经费,增加重点帮扶镇可支配财力,保障开展工作。
  2.加强帮扶力量。市级对每个省级重点帮扶镇确定1名市级党委或政府领导联系、组织1家规上企业或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帮扶、1个3到5人组成的科技服务队服务。发挥盐铜协作作用,协调对口县区安排经济强镇与省级重点帮扶镇开展对口帮扶。各区县确定1名党政领导、1个职能部门包抓辖区重点帮扶镇工作;安排1名县级领导联系、1名科级领导具体包联指导、1名驻村第一书记或1支驻村工作队常驻、1名科技特派员服务重点帮扶村。
  3.强化用地保障。支持重点帮扶镇、村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生的节余建设用地指标、新增耕地指标,优先组织交易,收益全部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可以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支持利用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村创业,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足额保障重点帮扶镇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对符合国家供地政策的项目应保尽保。
  4.项目倾斜支持。各级行业部门在安排行业项目、资金时,优先支持重点帮扶镇和重点帮扶村,在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中给予支持;在组织行业示范创建和评定中给予优先支持。
  5.配强领导班子。区县委组织部门为重点帮扶镇配备政治坚定、熟悉农村工作、业绩突出的党政领导班子。半年对重点帮扶镇领导班子、重点帮扶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进行研判,通过下派优秀年轻干部等方式,充实镇、村领导班子。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区县党委政府承担支持重点帮扶镇加快发展的主体责任;区县、镇党委政府承担支持重点帮扶村加快发展的主体责任。市委书记每年遍访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区县委书记每年遍访辖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建立由各级党委副书记牵头协调、相关行业部门支持配合的支持重点帮扶镇(重点帮扶村)加快发展工作机制,组织行业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定期调度工作进展。
  (二)实行清单管理。由各区县党委、政府负责,按照“一镇一策”“一村一方案”要求,组织重点帮扶镇、重点帮扶村编制加快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发展指标、责任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确保有目标、有任务、有项目、有资金、有责任单位、责任人、有完成时限。方案报市巩固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依据方案确定任务清单,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抓好组织实施。
  (三)广泛发动群众。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村级组织和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发展动力。坚持扶智扶志结合,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及时总结宣传推广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和重点帮扶村加快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和示范引领作用。
  (四)严格督帮督查。将重点帮扶镇和重点帮扶村加快发展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督帮督查,市级督查对重点帮扶镇实现全覆盖,区县督查对重点帮扶村实现全覆盖。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将支持重点帮扶镇、重点帮扶村资金、项目情况报市巩固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对照重点帮扶镇和重点帮扶村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支持措施,对年度达标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报工作进展,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附件:1.铜川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名单
      2.铜川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名单







附件:《关于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和重点帮扶村加快发展行动方案》起草说明(定稿).docx

图解链接:《关于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和重点帮扶村加快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网络编辑:任泊玮
信息审核: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