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卫健委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铜川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铜川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五年规划(2014-2018年)的通知

来源:市卫生局 发布时间:2014-06-17 17:4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铜卫发〔2014〕73号

 

 

铜川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铜川市健康教育与

健康促进五年规划(2014-2018年)的通知

 

各区县卫生局,陕煤化实业集团铜川医疗中心、铜富医疗中心,局属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铜川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五年规划(2014-2018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铜川市卫生局

                                       2014年5月15日

 

 

铜川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五年规划

(2014-2018年)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越来越高。多数群众开始重视疾病预防、重视养生保健,渴望获得健康知识,通过科学方法提高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因此,大力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教育与促进的需要,是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科学和规范地开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

(一)新医改出台的文件对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指出:“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新医改把健康教育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公众提供。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健康教育服务规范中要求的七个内容分别是: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通过五个服务形式向公众提供,分别是: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二)新医改方案确立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中,把健康教育放在第二位,体现了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生活观念、疾病构成等变化更加复杂,健康意识淡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有待提高;二是结核病、乙型肝炎、性病和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意外伤害、心理疾患及高血脂、肥胖症、结石病、痛风等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三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多,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健康工作刻不容缓。面对这些挑战,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社会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认识不足,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仍不足,市民的现代健康观念尚未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二是服务需求总量不断增加,难度加大;三是现有的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素质不高,数量不足;四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管理体制不合理,运行机制缺乏活力;五是政府对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健康教育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缺乏发展后劲。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总目标

建立和完善与铜川休闲养生城市要求相适应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与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政府领导、政策配套、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运行机制,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高效、协调和科学发展。

更新发展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主动适应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

三、原则

(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以人的健康为本,以公众对健康的主动追求为重,根据不同人群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的实际需求,因人制宜、促进市民健康素质全面发展。

(二)广泛参与,系统推进。进一步优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模式,不断健全和创新支持性政策环境和公众参与机制,逐步建立促进全民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科学规划,聚焦重点。关注城市转型进程中新出现的健康问题,借鉴已有经验,创新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保障性措施,切实解决其中的一些重点问题。

四、工作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社区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和功能,继续全面推进以“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为主题的健康促进工程

建立健全以政府领导,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骨干,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城市社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继续贯彻国家《健康教育服务规范》和《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指导方案》,将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以下简称《健康素养66条》)作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重点,继续开展健康教育进万家活动,并针对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社区综合预防干预;继续深入推广普及《健康素养66条》,到2015年《健康66条》的传播活动覆盖率以区(县)为单位达到100%以上。定期组织开展不同人群参与的公民健康素养知识竞赛活动,放大健康教育社会传播效果。城市居民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7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65%,基本技能掌握率≥65%。

1、在社区建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 让热心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掌握健康自我管理技能,开展高血压、糠尿病日常监测和自我管理,并通过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积极向周围人群传播健康知识,让市民关注自身的健康,树立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改善自身心理状况,提升市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能力,提高全民的综合素养。

2、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预防重大疾病健康教育,重点做好防治性病、艾滋病、结核、乙肝、出血热和地方病等重大传染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普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意识。继续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活动,旨在发挥社区居民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主观能动性,以社区健康教育骨干培养工作为抓手,组织开展“家庭保健员”培养工作,营造家庭成员主动学习、宣传慢病预防保健知识的氛围。 逐步在全市推广家庭保健员的培养工作,使之成为社区卫生工作的有益补充。

主要指标:每日盐摄入量知晓率;人均每日盐摄入量;每日油摄入量知晓率;人均每日油摄入量;果蔬有益健康知晓率;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个);“家庭保健员”(人);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市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

3、贯彻落实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积极开展减少烟草危害行动。一是继续加强我市医疗机构戒烟门诊等基础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建设,为广大烟民提供戒烟服务;二是开展烟草危害大众传播干预活动,引导媒体加强控烟健康教育与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控烟的支持性社会环境;三是开展控制烟草危害与成瘾行为的健康教育,在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上建立日常性的控烟宣传平台,电视台开辟一个时段专门播放控烟公益广告,普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开展吸烟行为干预,降低吸烟率;四是开展控烟骨干培训与交流,加强控烟能力建设;五是抓住每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控烟教育有利时机,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广大烟民禁烟、控烟自律意识。逐年推广实施“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餐馆”、“无烟家庭”等创建活动;六是加强烟草流行和控烟监测工作,为评估烟草负担奠定基础。

同时,将预防酗酒、吸毒等行为纳入公众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倡导不喝烈性酒,少喝低度酒,宣传过度饮酒对健康、生命的危害,特别要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主要指标:人群吸烟率;公共场所吸烟率;过量饮酒危害健康知晓率。

4、开展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传播和健康教育,提高市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引导市民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关注,知晓正确使用抗生素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正确的求医问药行为,减少滥用生素而造成对市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教育市民正确认识药品的利与弊,关注用药安全,不过度用药,不过度使用静脉滴注方式用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主要指标: 市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知晓率;市民合理使用抗生素行为正确率;市民药品安全科普知识知晓率。

5、以开展“人人坚持日行万步”活动为载体,组织市民开展全民健身日、“日行万步”等活动。倡导民间体育组织参与,为居民开展健身锻炼提供条件,如:社区在公共绿地、居民小区、步行街建造一条“科学健身路”等;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因地制宜适时开展各种健身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举办运动会或体育健身节;推广传统保健拳操,明年将联合相关部门在我市掀起第一轮全民健身热潮,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康生活新理念,适时组织全市太极拳操表演赛,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科学健身”的良好健身环境和氛围。

6、普及中医体质辨识及自我健康干预的知识和技能,积极推广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预防保健工作,按照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使广大市民便捷地接受质高价廉的中医服务。同时向市民传播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即“倡导养生保健,防患于未然”的理念;传授四季、饮食、运动、起居和精神等方面的基本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使市民能够结合铜川市的地理气候特点,根据季节变化和自身体质特点,优化饮食结构、调整运动起居等,开展体育锻炼测验、体质测定等活动,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主要指标: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健身步道增长率;“科学健身路”(条);市民中医“治未病”理念知晓率;市民中医养生核心知识知晓率;市民参与中医体质辨识的普查率。

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我市公民的生活方式现状;

(2)研究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干预模式;

(3)社会支持环境对公民健康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4)研究公民健康生活方式的监测与评估体系;

(5)社会生活压力事件对健康的影响;

(6)探索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适宜技术;

(7)研究我市公众健康素养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8)分析与研究影响我市公民健康素养的因素;

(9)研究制定我市公民健康素养综合干预技术;

(10)研究提高我市公民健康素养的有效方法。

(二)开展五大重点行业和公共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提高行业和公共场所健康促进工作水平

1、开展学校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规定,制定《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城乡各类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健康行为培养教育,重点做好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在各类学校中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到2018年,城乡中小学校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率达20-30%;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城市达到85%以上,农村达到80%以上;中小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城市达到80%以上,农村达到70%以上。

2、开展医院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结合整体护理等工作,向患者及其亲属提供面对面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务。积极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医院创建活动。到2018年,医务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理论培训覆盖率达到100%,患者及家属相关疾病自我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3、开展工矿企业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工矿企业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积极推进以“安全--健康--环境”为中心的“工矿企业健康促进工程”,倡导有益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和控制职业伤害、职业病及相关疾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工矿企业管理者和新职工、女工和接触毒尘工人等各种作业人群的岗前、岗位安全与健康培训,培训率达到100%。到2018年,大型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以上。

4、开展公共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科普法》等相关规定,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健康城市标准》的要求,监督和指导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复训,考核合格上岗;各类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要在所辖范围内对公众开展《健康素养66条》、健康生活方式和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宣传,达到禁烟、安全标志明显,消防疏散通道畅通,应急措施健全,积极营造健康环境。到2018年,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

5、开展公务员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公务员承担着国家事务和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公务员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存在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同时由于工作的繁忙,而忽略了自身的健康问题,为此,针对公务员的健康问题,要在全市公务员中积极倡导“健康也是一种事业”的新理念,分期举办健康的理念、怎样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衡量自我健康的标准、健康生活方式四大基石、公务员办公室健康等主要内容的健康讲座。公务员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80%。

主要指标: 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学生肥胖率; 健康医院达标率; 健康机关达标率;健康企业(事业)达标率; 公务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

(三)加强农村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健康素养水平

紧紧围绕“健康无处不在”和“心系农民的健康,农民走健康之路”的理念和宗旨,不断推进农村健康促进工作深入开展,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 “三个提高和三个降低”的目标(即“三个提高”为: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普及率;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核心信息知晓率;提高农村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三个降低”为:降低慢性病发病率;降低传染病发病率;降低地方病发病率)。

村卫生室要发挥网底作用,大力普及农民基本卫生知识,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医疗服务、健康教育,每年开展组织一次健康老人、健康家庭示范户的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建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农村居民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7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60%,基本技能掌握率≥60%。

主要指标:每日盐摄入量知晓率;人均每日盐摄入量;每日油摄入量知晓率;人均每日油摄入量;果蔬有益健康知晓率;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

(四)加强重点人群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提高重点人群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预防能力

1、在不同人群中选择合适的场所开展健康促进,即25岁以下人群(以学生为主)开展健康促进的场所重点在学校;25-50岁人群(以职工为主)重点在单位;50岁以上人群(以退休人员为主)重点在社区。

针对以体力劳动为主、文化程度一般,知识来源途径少的普通职工的健康行为干预策略是:提高认知,改善行为,开展以健康知识为主的讲座。由于此人群文化程度不高,健康知识的来源途径不广,健康知识相对缺乏,因此,以调整膳食结构,合理营养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讲座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认知,改善行为。

针对以脑力劳动为主,文化程度较高的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健康行为的干预策略是:提供方法,激发动机,开展以美容、着装形象、社会交际等为主的讲座。此人群文化程度较高,知识来源途径广,一般健康知识能掌握,因此,以实用型社会科学类知识易于受到欢迎,容易接受。

2、大力实施“优生促进工程”,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大力开展婚前、孕前、孕产和出生后各期干预服务,积极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供婚前、孕前优生咨询,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和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等工作。做好儿童系统保健工作,包括免费为学龄前儿童进行免疫接种,进行健康检查。对本市常住0-6岁学龄前儿童的养护人员,进行科学喂养、合理衣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等方面的宣传和指导。

3、提高妇女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素质。提供妇女保健技术指导,关注妇女生殖健康,加强妇女四期保护,加强节育和绝育的生理、心理保健,进一步提高妇科病免费检查和妇科两癌筛查的受益面,完善困难妇女重症救助机制、扩大救助覆盖面。开展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传播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青春期少女危机救助体系。

主要指标:各类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 各类人群肥胖率;人群“三高”率; 各类人群具备健康素养的水平; 孕产妇产前健康服务管理率;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0-6岁儿童健康服务管理率。

4、适应社会老龄化的健康需求,针对老年人的常见病和慢性病,加强对老年人群的健康促进。以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带动“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站点、老年学校、老年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向广大老年人普及科学、健康的生活常识,疏导心理健康问题,推广适宜老年人的健身操,开展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工作,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主要指标:60岁以上老年人年体检率;老年人求救知识知晓率(如急救、火警电话等);老年人基本血压测量、血糖测量。

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重大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2)研究重大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干预适宜技术和效果评估;

(3)研究建立重大疾病防治信息资源库。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职责,加强部门协调

区县政府应牢固树立“健康是第一民生”的思想,加强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这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医改重点任务之一。区县政府应加强多部门协调,充分利用、整合好政府和社会资源,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公共政策,营造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引导和培育社区群众广泛参与健康教育活动。

成立市、区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并在本级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作用,指导、帮助各部门、各行业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协助政府部门制定健康促进相关法规和政策。

(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健康知识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在宣传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大、效果好、刊登或播出的疾病防控知识信誉度高的特点,加强健康、医药卫生、保健知识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积极与媒体协商合作,向媒介提供卫生专业知识并借大众传媒传播方式,扩大卫生健康知识的传播范围。建立《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宣传与教育平台,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开辟一个卫生健康栏目,宣传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引导人民群众健身养生,预防疾病,不断扩大健康卫生知识宣传覆盖面。

(三)加强体系建设,夯实健康教育工作基础

2010年,卫生部制定下发了《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对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重点要加强健康教育基地建设,逐步建立起各级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以及机构健全、工作网络完善、设施配套、经费落实的运行机制。一是制定各级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规范的考核评估机制;二是合理配置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具有社会动员、倡导、传播与教育、计划设计、组织实施、监督与评价等基本技能的专职专业技术人员要达到70%以上,65%达到本科学历以上;三是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工作规范要求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接受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上级健康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四是针对严重危害我市居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良生活方式与成瘾行为等健康问题,加强与医学院校科研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同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技术咨询与政策建议;收集、整理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四)加强能力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市健康教育所要以建设“研究型”机构为目标,成为全市健康教育技术指导中心、健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健康教育科研培训基地。一是注重专业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对现有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逐年进行轮训,培训率应达到90%以上,努力培养一支具备10种能力(即健康及行为问题研判能力、规划计划设计实施能力、传播能力、社会动员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方案评价与应用、风险沟通能力、软件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培训策划组织能力)以健教机构专职人员为骨干,社区、单位等专(兼)职队伍为主体、广大群众为基础的“专兼”结合的健康教育队伍;二是加强与医学院校健康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学术团队和专业队伍培训机制,多渠道加速知识更新,研究健康促进新理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应急和常态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健康教育学科发展;三是建立各级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能力建设评估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估;四是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库建设。健康教育知识库是各级健康教育机构的生命线,建立、健全和完善健康教育知识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收集、评估、研判各类传染病、慢性病、健康素养、控烟等宣传材料的科学性、权威性,并将这些墙报、折页、小册子等各种宣传材料的电子版或影像整理分类,邀请权威专家审定后入库管理,以备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知识传播之用,以确保政府健康传播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五)逐步建立健康教育监测、评估、信息网络,构建公众健康教育平台

逐步建成健康教育信息网络,建立网络健康传播材料库、专家库及网络工作平台,促进信息交流和发布。

应用国家统一的居民健康素养评估指标体系,开发适合我市的健康素养监测工具;建立健全市、区县两级健康素养监测网络,配备健康素养监测工具,建立居民健康素养动态监测制度,定期开展监测工作,适时发布监测结果。做到每2年发布一次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结果。2015年完成全市健康素养监测试点抽样工作。

研发网络健康素养测评和个体健康素养学习与自测工具,建立居民健康素养动态监测制度,定期对市民的健康指标及健康素养进行监测,适时发布监测结果。

(六)开发创新健康教育传播材料,不断推进“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加强和扩大户外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健康教育宣传阵地是面向社会大众传播健康信息的重要阵地,宣传橱窗、画廊通过通俗化、形象化的艺术语言,在群众赏心悦目中接受科学知识,从而达到健康信息的传播任务,是一项有利于人民健康、社会进步的公益性事业,十二五期间,全市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实现健康教育栏全覆盖。

(七)多方筹集经费,确保规划完成

建立政府投入与多方筹集相结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规律的经费保障机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经费应纳入市、区县政府预算。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健康促进工作规划在部门预算中安排相应的经费,以保障各项规划顺利实施。

六、实施督导考核,监测评估

制定《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市、区县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中期评估、终末评估和总结。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刘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