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你是残疾人,生活无法自理时,你也一定要好好活着,不为别的,为了你的家人,为了未来,也为了你的尊严,好好活着。” 这是荣获“自强好青年”薛明明在2014年陕西省“中国梦·青年志”身边好青年故事分享会中的励志话语。多年来,他一直用坚强的心和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薛明明,28岁,中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担任铜川市印台区玉华办事处窑洞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铜川市肢残协会副主席。10岁那年他因触电失去双臂,亲人的悲痛和无法面对的现实让他幼小的心灵几度陷入绝望。然而,生命不仅仅是属于个人的,它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在身心极度重创下,薛明明选择了坚强,因为这是活下去、好好活下去的唯一出路。失去双臂的他,在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下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并重返校园。
2001年,他考入陕西省宝鸡市自强中专学习社会保障专业。刚入学时,他不会自己吃饭、不会洗衣,很多事情都是在同学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当他看到别的残疾人都能通过其它特殊办法来弥补自身缺陷时,他逐渐醒悟了。于是,他在三年的学习中不断发掘自身潜能,渐渐地学会了洗衣、吃饭、叠被子以及使用计算机、打乒乓球等。这些看似很普通平常的事情,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可以做到,我们难以想象。
毕业后,他始终不认输、不放弃,多次到用人单位应聘。可是,没有一家用人单位肯用他。为了能够自食其力,他向家人借了1000元钱自己跑到西安摆地摊,尽管当时过得风餐露宿,可是内心很踏实。
2009年,他在政府的帮助下,在社区担任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中他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因为自己是残疾人,他深知残疾人生活不易。为了能让每位残疾人都能享受到国家好政策,他走街串户、建档建册,共在辖区开展残疾人摸底286名,配合省、市康复专家为残疾人配发康复器具300余件,争取康复器械17件,为116名残疾人办理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帮助肢体残疾人王娟争取到了5000元的创业资金,为12名残疾人申请到了24000元的阳光家园项目。残疾康复是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为他知道一个人身体有缺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内心的缺陷。于是,他调动社区党员及热心人士组织了一支由30名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并分布在社区及5个居民小组里,同时成立了康复室、安排了康复指导员和联络员,亲力亲为地帮助残疾患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康复训练。组织200多位残疾人积极参与康复适配活动,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量身打造了适合自身情况的康复器具。他还经常为同事和朋友义务修理电脑,为失业残疾人寻找谋生出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愿意做一只荧火虫,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个需要我的角落照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1年薛明明荣获“全国残疾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工作之余,薛明明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从小刻苦练字,用嘴执笔书写人生。平日里热爱体育运动,跑步、足球、跳远、乒乓球等,曾代表铜川市参加陕西省残疾人第五届、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并取得过4金2铜的好成绩。2009年,他代表铜川市参加陕西省残疾人第七届声乐大赛并荣获全省第三名。2014年,他又代表铜川市参加陕西省残联举办的“中国梦之梦最美”残疾人读书达人比赛并荣获三等奖。
如今的薛明明已娶妻生子,妻子善良,孩子可爱,他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让父母放心,做生活的强者,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让父母过上安逸的生活”。他说:“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曾经健康的我给整个家庭增添了生活的色彩。然而由于我的淘气使得这简单、幸福与美好的生活仅仅维持了10年。因为当时伤势严重,许多人都劝说父母放弃,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为了我他们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借遍了亲戚邻里,将我从死神手中拉回,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但是无论他们怎样努力,也没能挽回电流夺去的双手,给他们的心里留下了一个永远抺不去的伤痛。如今年过50岁的父母依旧天天在外奔波,我知道父母想干什么,父母是想在他们有生之年多干一点、替我多分担一点。不可否认,是我为他们肩头增添了沉重的包裹,是我让他们变回我幼时的角色,重新教导我穿衣、吃饭和生活。我没有理由再轻视生命,更没有理由不坚强,我要用我健康的心灵来填补我那残缺的身体。”
人生就是这样,没有雷雨的冲击哪有腾空的彩虹,没有坎坷的经历哪有成熟的人生,没有一次次失败哪有一回回成功。薛明明在用自己的行动和自强不息感染着、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