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植(1917.1~2006.12),铜川市宜君县尧生乡东舍村人。少年时期,考入宜君高小,因带头闹学潮,两次入狱。“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阅读进步书籍,接触马列主义。193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加入红军。
1934年至1936年,历任陕北红军光中游击队指导员、陕甘苏维埃政府经济建设委员会建设科科长、陕甘省委工作团副主任、陕北红军陕甘独立团政委、陕甘省委白区科科长、陕甘苏维埃政府粮食部部长。在职期间,为解决红军吃粮困难,率部到白区运输粮食。配合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改革,扩充红军,实行民主选举,清除反革命分子。1935年10月,受命带着军需物资,到吴起镇迎接中央红军。随后担任红军二十九军政治部白区工作科科长、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统战科科长。1936年中央瓦窑堡会议后,任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东工委)组织部部长,在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等直接领导下,以红军代表身份做争取东北军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工作。在东北军上层军官中宣传党的抗日政策,激发高级军官的爱国热情,同时在下级军官中发展党员200余名。1936年7月从西安返回延安过程中,回宜君主持成立中共红宜县委。“西安事变”后,他受周恩来指示继续留在东北军工作,担任五十一军(中共)工委副书记,兼一一四师(中共)特委书记等职,并随东北军东征抗日。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徐州战役等著名战役。1938年参加武汉战斗后,在向苏、鲁敌后挺进中身负重伤,因而调回延安。重返延安后,历任中央调查研究四局研究室主任、中央调查研究局军事研究室主任、留守兵团司令部军事研究室主任等职。1940年到中央党校学习,担任班支部书记。“皖南事变”后,在周恩来和李克农的领导下,负责中央秘密交通部交通总站工作,完成向上海、重庆等地输送干部和文件的重要任务。
解放战争初期,历任中共辽北(辽宁)省委社会部部长兼省公安总局局长,辽宁省第四行政公署专员。1948年,任东北人民政府荣军委员会主任,落实东北局的指示,筹粮筹款,妥善安置复转军人的生活和工作,稳定社会秩序。1949年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林业部副部长、代部长。带领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向“北大荒”进军,建立起新中国第一批国营农场。他主持营造东北(包括内蒙古)西部防护林带,建造新林区。主持东北西部防护林带的建设,并创建东北林业学院。1952年后,任中央农业部国营农场管理局局长、中央农垦部部长兼党委书记,在北大荒建国营农场,创建国营农场场长学校(即农垦管理干部学院),筹办农业机械化学校。1958年2月,被定为“极右分子”。1978年平反后,任农业部副部长。1980年,他率团访日本,向农业部、教育部建议推广日本工农业实践大学的经验,成立了广播电视大学,为广大农村培养了大批农业技术实用人才。1983年后,曾任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政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社会民办高等院校联合会会长,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主任,辽宁省委、省政府顾问,张学良及东北军军史研究会名誉会长,陕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名誉会长。他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参政议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结合“三农”及资源生态状况,呼吁加快法制建设,抓紧制定《农业基本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办高等教育法》,提交议案200余份。十年间撰写了300多份调查报告和党史资料。先后出版《铁骨春秋》《国营农场四十年》《中国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道路》《中国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道路(续卷)》《富国强民治本之策》《深化改革纵横谈》《我国国营农场建设若干问题》《刘培植论现代化大农业》等二十余部著作。江泽民总书记看了他的回忆录《铁骨春秋》后,写信称赞他是“老一代共产党人赤心向党的写照”。2006年12月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