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科技创新驱动铜川高质量发展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08 08:5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铜川秦创原先进激光与光电集成产业创新聚集区获省科技厅批复创建;
  ——铜川市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药王孙思邈经典名方的开发及应用”项目纳入2024年度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四链”融合项目;
  ——4种农作物种子成功搭载神舟飞船参与空间育种科学实验;
  ……
  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行业,我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壮大“三大产业集群”,优秀人才汇聚铜川,创新成果遍地涌现,科技创新正在铜川落地开花、结出硕果,成为铜川走好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的最强引擎。
  搭台唱戏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长期以来,“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难题。为加快成果落地转化进程,我市通过路演活动,搭建科技成果与金融资本对接平台,促进“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落地赋能产业发展。11月5日,2024年“三项改革”地市行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舞台上,光束投下,此刻,创业者是主角。“举办路演活动,就是希望进一步摸清‘家底’,把成果从‘抽屉里’拿到‘桌面上’,唤醒‘沉睡’的资源。”市科技局成果科科长郭延鹏说。
  “铜川拿出满满的诚意支持和引导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后期我们会考虑项目落地铜川,借助铜川市光电子产业优势,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任凯利说。
  近年来,我市以科技创新推动陶瓷产业从根本上强起来,传统制造业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生机。铜川陶瓷特种陶瓷制造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朱琳琳说:“科技赋能,提升了我市陶瓷产业‘含金量’,今天,铜川的陶瓷生产线更有科技范儿、陶瓷应用更加广泛。”
  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运用,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加力,截至目前,铜川“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累计完成投资3500万元。全市与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共计47家, 涉及合作院校29所,承接以煤矸石综合利用中试、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桥本氏甲状腺炎中药验方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合作项目超50项,探索形成“五个一”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批示肯定,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唯一一个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
  壮大主体 培育高水平创新企业
  秋冬时节,陕西中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繁忙,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的“交响曲”正在奏响。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我们一直在不断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作用。”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在近期,省工信厅公布2024年省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我市中环机械XCY-1450LY煤矿用履带式巷道铣刨机成功入选,这是我市首个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该设备填补了矿用巷道路面机械化铺设领域的行业空白,属国内首创,标志着我市在装备制造行业技术攻关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铜川,像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市聚焦铝及铝合金、新材料、光电子等重点产业链,着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升级发展的技术瓶颈,有力提升了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瞪羚企业16家;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21家,认定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38家;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双创孵化载体9家、省级研发平台12家。秦创原铜川飞地孵化器入驻科创企业18家,成为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的地市标杆孵化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项目研究不仅要着眼于企业生产技术问题的解决,实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还要站位行业发展,做好项目研发。
  筑巢引凤 厚植引才聚才沃土
  一粒种子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必有充沛的阳光、雨露和肥沃的土壤;人才“带土移植”,更须“厚土培植”。
  在铜川新材料产业园的陕西省激光技术装备创新中心的产品线生产车间内,设备高速运转,工人正忙着生产。
  “陕西省激光技术装备创新中心由陕西澳威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牵头,陕西澳通激光技术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实施,2023年被陕西省工信厅认定为铜川市首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陕西省激光技术装备创新中心主任张彬告诉记者,澳威激光将根系深深扎进铜川沃土,团队从30人壮大到200余人,研发投入逐年攀升。
  “希望更多企业家在铜川投资兴业,希望铜川光电子产业更加壮大。”陕西日月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慧霞说。陕西日月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是铜川光电子产业的代表企业之一,也是第四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廖慧霞曾邀请香港葵青工商业联合会代表团来铜川考察交流,带队主持研发项目并获得10项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投产后,2023年产值达1.5亿元。
  今年,我市加快秦创原三支队伍建设,推荐16支研发团队申报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2人申报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申报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4人申报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指导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西安重装铜川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联合中煤西安研究院2支研发团队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推荐陕西省国家和省级重点帮扶县项目7项,新增科技特派员20人。选派“三区”人才45人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分别在宜君县云梦乡、印台区广阳镇、耀州区关庄镇建立科技服务团队,推动更多科研人员活跃在铜川大地上。(记者:李由)


网络编辑:陈柱源
信息审核:薛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