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交通运输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已归档信息

铜川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1-13 10:46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根据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为了加强全市交通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使公路交通运输适应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市域经济,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适合铜川市经济发展需要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并依据《铜川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05-2020年)和《铜川市农村公路发展规划》(2000-2020年),铜川市交通局编制了《铜川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

目前,铜川市国省道中铜(川)黄(陵)高速公路建成使用,G210线、S305线已基本建成二级公路,“十一五”期间全市交通发展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干线公路网,积极利用国家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民办公助”、“以工代赈”筹资办法和“县际公路工程”、“通乡油路”、“通达工程”、“通村公路”等建设项目优惠政策,紧紧依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对修路架桥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不断加大改造县际公路和县乡油路,提高乡村公路晴雨通车通达深度,服务“三农”。逐步建成以新老市区为中心,以国省道为主轴,县乡公路为网络,打通同周边市县断头路,形成干支结合的交通运输网。同时加强与公路建设相适应客运站点建设,大力发展和延伸运营线路,不断培育货运集散地,稳步建设适应铜川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

一、铜川市“十五”交通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十五”期末铜川市公路总里程达2060.35公里,全市完成新改建二级公路133.7公里,新改建三级公路216.1公里,新改建县乡四级公路219.5公里,新建桥梁1500延米/26座,新增县乡公路740.31公里,完成农村村级公路升等746.5公里,完成通达工程建设40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8.9亿元。全市新建二级汽车站一个,五级汽车站7个,累计完成投资1217万元。

二、铜川市交通现状分析和“十一五”交通发展面临形势

铜川市公路建设经过多年的新、改建,特别是通过“九五”、“十五”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基本形成了干支结合、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技术等级有了明显提高,路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公路总里程由“九五”末的1259.69公里,提高到“十五”末的2060.35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通达深度不断提高。尽管铜川市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但受建设养护资金制约,路网中技术等级高的公路偏少,四级以下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64.7%,瓶颈路、断头路依然存在,使得路网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全市经济发展。现有公路网总体仍然技术等级偏低,行车速度较慢,安全舒适性较差,桥涵防护等配套设施不完善,不少路段平、纵指标达不到技术要求,交通安全事故较多,超龄服役沥青路面占相当一部分,老化开裂严重,路面结构设计厚度小,路基排水防洪设施不足,抗灾能力较差。铜川市属资源型城市,近年来超限运输车辆大幅增多,致使路面破坏严重。随着公路建设的加快,公路养护受资金限制没有及时跟上,特别是全市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不到位,降低了公路服务水平,减少了服务年限。全市干线公路骨架网还没有形成,网车速只有32公里/小时,属“较差”范围;网里程饱和率34.62%,说明饱和路段急需改造提高等级;网连通度为1.65,属“一般”范围,说明现有路网,现有连接点之间没有形成便捷通道,给交通运输带来不便。

“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发展面临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省上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全市构建大市区及农村小城镇建设、全面实施项目带动、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全市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原材料基地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优质苹果基地建设,文物旅游风景名胜区建设为契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抓住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大力发展铜川大交通运输格局和网络。

通过对历年所掌握的经济运量的基础资料分析、研究,并与全市经济指标以及时序进行拟合,通过三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抛物线法、二次反函数模型反映客货运力发展规律,预测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达93万人,公路总里程达2200公里,机动车保有量达74141辆,公路客运量达638万人,客运周转量57039万人公里,货运量698万吨,货运周转量76732万吨公里,公路平均运距客运89公里,货运111公里。

三、铜川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要求,全市交通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着力解决好制约铜川经济发展的瓶颈路、断头路、扶贫路、资源路和旅游路,构建铜川市干线公路网,打通毗邻市断头路,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铺装水平,改善公路通行能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坚持实事求是,有效利用有限建设资金,尽可能提高公路建设投资效益,促进全市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铜川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是根据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计划纲要以及我市现代化建设第二、三步战略目标及“十一五”发展基本思路对公路交通需求,并充分考虑综合运输体系的大交通格局。

规划坚持实事求是,讲究科学,讲究效益的原则;坚持量力而行,适当超前原则;坚持全市交通发展规划与全省和区县交通发展规划相协调原则;坚持专业规划与总体规划相结合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原则。

规划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按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数字模型与专家经验相结合,长远发展战略研究与近中期项目规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四、铜川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

(一)铜川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十一五”末铜川市区域内公路将达到干支结合,布局合理,汽车站点设置恰当。铜川市交通发展布局优化采用系统分析法,依照现状交通量OD调查的的资料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预测结果,拟定区域公路网的布局方案,以交通流行程时间最短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交通流的路网分配及路段分担计算,得到规划期内各规划年度的路段交通量,并根据不同等级公路的通行能力,确定路网内各路段相应年度的技术等级。在路网布局优化的过程中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①依据国土规划,做好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②对于不同层次的公路网络,力求衔接、协调;③根据本市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路线走向因地制宜;④规划的长期性与阶段实施的可能性相结合;⑤着眼于布局的整体优化;⑥富于经验的构思与科学定量的计算密切配合。

在规划区域内分析运输集散点,选择路网节点,将实际路网简化为抽象网络。在作公路网布局时,为便于图上作业和直观描述,采用抽象网络来模拟实际网络,即将所研究的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都视为一个点,称为节点。功能表现强的节点,其所处的地位重要,反之地位不重要或不太重要。选取人口、国民生产总值以及综合修正系数这三个因素作为计算干线公路网各节点重要度的综合指标。对全市35个节点(根据铜川市行政区划的特点,归纳合并为35个运输集散点),经过计算机的反复聚类计算,聚成四类,如下:

第一类:王益区、印台区、铜川新区;

第二类:耀州区、宜君县;

第三类:黄堡镇、玉华镇、照金镇、小丘镇、柳林镇、瑶曲镇、红土镇;

第四类:王家河乡、金锁关镇、王石凹镇、阿庄镇、广阳镇、陈炉镇、高楼河乡、孙塬镇、关庄镇、坡头镇、庙湾镇、石柱乡、演池乡、五里镇、彭镇、太安镇、棋盘镇、哭泉乡、雷塬乡、云梦乡。

并把35个节点在系统聚类分析基础上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铜川王益区、印台区、铜川新区、耀州区、宜君县(即第一、二类节点作为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黄堡镇、玉华镇、照金镇、小丘镇、柳林镇、瑶曲镇、红土镇(即第三类节点作为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王家河乡、金锁关镇、王石凹镇、阿庄镇、广阳镇、陈炉镇、高楼河乡、孙塬镇、关庄镇、坡头镇、庙湾镇、石柱乡、演池乡、五里镇、彭镇、太安镇、棋盘镇、哭泉乡、雷塬乡、云梦乡(即第四类节点作为第三层次)。

根据对全市35个节点分类,结合实际情况,将铜川市公路网最优布局方案分为五个层次:

1)第一层次线路(见图1

①铜黄高速公路;②省道305线。

2)第二层次线路(见图2

210国道;②店头(黄陵)一腰坪(黄陵)-财神梁(黄宜界)-太安镇-崾岘-背塔-石柱-耀州;③黄陵县城-五交地(黄宜界)-五里镇-榆舍-棋盘镇-云梦乡-周陵-尖山-半坡(富铜界);④范家塬(黄陵)-白沟(黄宜界)-西村-五里镇-榆舍-南山公园-八里店-高楼洼-太安镇-玉华宫-画眉梁;⑤雁门山-雷塬镇-李家河-迷家河-棋盘镇-哭泉;⑥川口-王家河-演池-石柱-安里-庙咀-照金-湾里;⑦铜川新区-坡头镇-小丘镇-照金镇-暗门(耀旬界);⑧铜川新区-关庄镇-庙咀-柳林镇-瑶曲镇-背塔-金锁关-高崖底-云梦乡-肖家堡-红土镇-尖山-孙塬镇-铜川新区。

3)第三层次线路(见图3

①五里镇-雷塬;②太安镇-彭村;③崾岘-崔家沟-瑶曲;④背塔-王家河;⑤中原-太阳庙(耀淳界);⑥坡头-马额(耀三界);⑦川口-陈炉镇-尖山。

4)第四层次线路

其他县乡公路

5)第五层次线路

乡村公路

铜川市干线公路网现有铜黄高速公路、国道210线和省道305线,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一定的格局。就国省道网来说,铜黄高速公路和国道210线纵贯陕西南北,也是铜川市的交通脊梁,是关中通往陕北、内蒙古、宁夏的最重要的通道;省道305线是陕西省公路次骨架的重要路段,横穿铜川市。上述两条通道构成铜川市干线公路网的“十”字主骨架,在这主骨架上分布着铜川市绝大部分生产力,是铜川市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根据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及路网布局等方面发展需要,全市公路骨架网可概括为“四纵四横一环线”。

“一纵”指店头(黄陵)-腰坪(黄陵)-财神梁(黄宜界)-太安镇-崾岘-背塔-石柱-耀州;“二纵”指铜黄高速公路;“三纵”指210国道;“四纵”指黄陵县城-五交地(黄宜界)-五里镇-榆舍-棋盘镇-云梦乡-周陵-尖山-半坡(富铜界);“一横”指范家塬(黄陵)-白沟(黄宜界)-西村-五里镇-榆舍-南山公园-八里店-高楼洼-太安镇-玉华宫-画眉梁;“二横”指雁门山-雷塬镇-李家河-迷家河-棋盘镇-哭泉-金锁关-崾岘-画眉梁;“三横”指孙家河(白水铜川界)-红土-铜川老城区-川口-王家河-演池-石柱-安里-庙咀-照金-湾里;“四横”指耀州-铜川新区-坡头镇-小丘镇-照金镇-暗门(耀旬界);“一环线”指铜川新区-关庄镇-庙咀-柳林镇-瑶曲镇-背塔-金锁关-高崖底-云梦乡-肖家堡-红土镇-尖山-孙塬镇-铜川新区。“七条连接线”指五里镇-雷塬;太安镇-彭村;崾岘-崔家沟-瑶曲;背塔-王家河;中原-太阳庙(耀淳界);坡头-马额(耀三界);川口-陈炉镇-尖山。(见附件1

(二)铜川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和2020年交通远景发展展望

“十一五”期末,铜川市新增县乡公路200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2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56.6公里/百平方公里。打通铜川市“四纵四横一环线”970公里主骨架路网建设任务,建设完成铜川市东环线,打通铜川市与毗邻县市断头路,重点发展资源路、扶贫路和旅游路,解决改善县乡公路通行能力,市辖区内通县通乡公路全部实现等级化、油路化,85%的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其他所有行政村都能达到晴雨通车,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结构趋于合理。

2020年末,全市交通发展初步实现现代化,新增县乡公路300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500公里,公路密度达64.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四纵四横一环线”970公里主骨架路网全部达到二级以上,乡乡油路等级化,行政村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自然村村村晴雨通车,田间地头通汽车,城乡客运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货物运输集装箱化,物流服务系统化,运输管理职能化,公路信息智能化。

(三)“十一五”交通发展建设规划重点(详见铜川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附表)

“十一五”铜川市计划新、改建公路1626.4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46.7公里,三级公路522.6公里,四级公路957.1公里,计划完成投资135676万元。

期间铜川市交通发展将集中力量重点抓好耀州区柳林至照金、黄陵店头镇至印台区后烈桥、王益区宜古村至富平界半坡、王益区川口至耀州区瑶曲、印台区红土经阿庄至富平界(南洼)、云梦经红土至陈炉尖山、宜君五里镇至黄陵界五交地、云梦经棋盘至哭泉、耀州区经孙塬至尖山等一批重点工程、县际公路和断头路的新建、改建项目,建成耀州区经孙塬、陈炉、红土、云梦、棋盘至哭泉的铜川市东部环线,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在现有路网的基础上,完成全市通乡公路,集中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为煤炭、建材、陶瓷、果业、农副产品等的运输服务,建立快捷、通畅的公路运输网。同时为加快铜川市旅游事业的发展,计划改建耀州区香山旅游公路19公里。

“十一五”铜川市客运汽车站点根据全市路网规划和现有站点布局情况和规模,新建新区九州一级客运站1座,印台、宜君二级客运站各1座,玉华宫三级客运站1座,新、改、扩建五级客运站10座,简易站3座(见图4),同时为加强交通系统职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拟建铜川市交通职工培训中心,客运站点和培训中心计划总投资5165万元。

五、“十一五”规划筹资措施

(一)积极利用国家向西部倾斜政策,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努力争取国债、养路费、扶贫、以工代赈等各类资金,大力发展农村公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继续利用国家、省市交通发展优惠政策,改善建设环境,加强市县(区)财政(特别是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对交通发展建设的投入,不断降低成本,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三)贯彻全省农村公路工作会议精神,铜川市属资源型城市,建议市政府借鉴延安市从原油销售收入中提取10/吨及西安市收取公路沿线土地级差费专项用于农村公路的成功经验,开征资源税费(煤炭3/吨,水泥3/吨),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同时建议将全市公路建设征收的营业税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公路。

(四)按照国家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集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滚动发展。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修建公路和客运站点,按照谁投资、谁养管、谁收费、谁还贷,以缓解交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

(五)依托科技进步,降低工程造价。

(六)充分发挥农村对交通建设的积极性,按照“一事一议”办法筹资投劳,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发展。

六、规划政策建议和问题

1、农村公路建设“民办公助”政策执行中,国家补助资金到位好,市区(县)财政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影响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铜川市属资源型城市,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现象十分严重。

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新形式下,现在“民工建勤”费已不再收取,并随着农村“费改税”和“中央1号”文件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的大环境下,建议国家和上级部门能够出台新的农村公路建设政策,积极探索“公修民养”。

4、针对农村公路服务“三农”的实际情况,建议省上能够出台农村公路建设征地、拆迁安置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建设成本。

5、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现象严重,铜川市四个区县中三个属国定贫困县,财政收入不足,区县养护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建议省上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投入,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并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模式。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