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自然生态优良、文旅资源富集、文化底蕴厚重,绿色养生文化游、红色革命文化游、青色耀瓷文化游、蓝色工业文化游汇聚成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我们聚焦市委、市政府实施“六大战略”、打造“三大产业集群”目标,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健全公共服务、推进融合发展、树立特色品牌,努力培育特色现代文旅产业,全市文化旅游产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项目驱动,夯实产业基础。我们围绕全省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群谋划项目112个,先后实施了药王山景区山门广场、玉华宫冰雪世界、陈炉古镇游客服务中心、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铜川剧院、市群众艺术馆、铜川博物馆、铜川书画公园等一批场馆、场所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铜川文旅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2024年全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建立“四个一批”项目清单并进行动态管理,目前在库项目94个,其中开工项目45个,已完工项目15个。玉华宫遗址陈列提升改造项目、耀州窑遗址陈列改造项目开工建设,玉华宫文旅融合示范区项目、照金镇红色资源整体保护传承工程等项目正在持续推进。
二、融合创新,塑造特色品牌。推动文化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开发了红色研学游、中医药康养游、耀州瓷非遗游等旅游产品,不断传承创新,努力将“文化符号”转化为“经济符号”。借助省十艺节在铜川举办契机,以“十艺节到铜川,看大剧‘趣’旅行”为主题,推出“十艺金秋,万人游铜川”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展“大地欢歌迎十艺”文旅消费季活动。依托铜川非遗展示中心,广泛开展非遗文化展示、研学等形式多样非遗文化传播活动,建成市非遗博物馆,铜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发利用中心——花月荟投入运营,常态化展示展销展演非遗项目。做好“文化旅游+”全业融合,旅游与中医药文化融合,建成市级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示范基地2个,示范项目21个,培育创建了6家孙思邈康养中心,成功举办2023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节庆期间打造康养精品线路2条,推出药王养生餐示范店10个、药王养生特色小吃店10个、药王养生小吃21种,丰富了中医药康养游产品内容,推动了中医药养生文化和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与体育融合,利用十四运、高山滑雪、马拉松、射箭、篮球等赛事活动在铜川举办契机,设立铜川旅游商品展示窗口、宣传推介铜川旅游线路,推出运动员免费游景区优惠政策,积极拓展体育旅游新业态,提升照金国际滑雪场、玉华宫冰雪世界等服务功能,推出冬季冰雪游产品,在景区举办太极拳、新春登高、广场舞、健身操等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实现了体育与旅游互动发展。
三、示范引领,强化发展势能。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全市高A级景区创建工作,2018年至今,全市4A级景区数量由3家增至8家,全市A级景区数量达到25家,近期耀州窑博物馆景区已通过省文旅厅验收,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A级景区数量也将增至9家,照金红色文化创意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铜川书画文化街区入选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福地湖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24年新评定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十百千”工程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基地)4家,创建成功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6个,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52个,文旅产业优势逐步凸显,发展势能不断增强。
四、培育市场,扩大品牌影响。依托铜川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西安半小时经济圈的便利条件,结合旅游市场需求,整合旅游线路,积极对接国旅、铁旅、陕中旅、西安中旅等省内外旅行社和文旅企业120余家,先后邀请300余家旅行社来铜踩线,开展洽谈会、签约活动等23次,与陕西省旅游协会、西安海外等 76家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关中平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联盟平台,在铜召开了关中平原城市群旅行社联合体成立大会,启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十四城万人游铜川活动,目前已形成鄂尔多斯-榆林-铜川、庆阳-黄帝陵-铜川、平凉-铜川等20条固定旅游线路,正在洽谈临汾-壶口-铜川、渭南(华山)-铜川等18条线路,持续不断向铜川输送客源。先后赴西安、渭南、三门峡市、庆阳等周边地市进行推介,与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开通渭南-铜川旅游直通车等事宜达成合作意向,各主要景区和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15个。今年以来,我市共接待旅行社团队566批次57920人,接待研学团队172批次52623人,旅游直接门票收入220.1万元。相继开通西安--铜川四季火车旅游专列,周内大巴游+周末火车专列游的组合方式基本形成。
网络编辑:刘媛
信息审核: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