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东胜: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铜川市政府门户网站特别制作的“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王东胜。9月8日,全市“百天百项百企百亿”投资促进行动暨工业稳增长会议召开,杨长亚市长在讲话中指出“工业是铜川经济的主战场、‘大个子’,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强则铜川强”,那么,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我市工业如何实现稳增长?又如何实现工业强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邀请到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市中小企业局局长郭林芊做客我们节目现场,就“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千亿工业强市”主题,同大家一起交流沟通。你好!郭局长,先跟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 宾】郭局长: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有机会在“在线访谈”与大家共同交流,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借此机会,我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各位网友和观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王东胜:众所周知,铜川是先矿后市,但是,大家可能并不是很了解铜川建市后工业发展的情况,所以,请您在节目一开始,先简单介绍一下咱们铜川工业的发展历程。
【嘉 宾】郭局长:好的主持人,您说的很对,铜川,因矿设市,因煤而兴,是一座老工业城市。铜川工业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建市初期,全市工业门类较少,产品比较单一,工业主要集中在煤炭、水泥、食品制造业、陶瓷四大产业上。那时正值我国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我们依靠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条件,开始了大规模开采煤炭的历史,形成以煤炭采掘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像奠定我国工业基础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王石凹煤矿就布局在我市。随后,煤炭工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在国家以"备战为中心"的建设方针指导下,部分国防和重要企业内迁,在铜川建厂布点。我市相继建成了一批水泥制造、石灰石开采、铝冶炼、耐火材料制造、机电、炼铁、化工、日用陶瓷等工业企业。比较典型的是列入国家"一五"计划的全国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的陕西省耀县水泥厂,这是当时全国最大、亚洲能力第二的水泥厂。这一阶段,基本形成了以煤炭和建材为主的工业产业群及地方工业体系。第二阶段,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工业经济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大多企业顺川道而建,沿210国道分布,呈串珠式布局。煤炭、建材、铝冶炼、机械、陶瓷等成为主导产业,纺织、医药、食品、冶金、造纸、化工也得到了发展。然而,“超重型”工业结构并没有得到改善,仍占主导地位。至此,铜川工业基本走的是资源开发型道路,主导产业单一,产品结构也不尽合理。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工业增长质量,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双突破。如今我市工业坚持环保优先、产城结合,以“两化融合”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全面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接续产业做大做强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大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材料、信息产业、食品制造和医药保健业等产业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主持人】王东胜:嗯,通过您的介绍,我相信大家对我市工业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就您刚才所提到的,在过去,我市工业结构不尽合理,需要进行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我市工业也的确进行了资源整合,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但是,大家并不很清楚,在这一征途中,十三五期间,我市工业转型升级从哪些方面开展?郭局长,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
【嘉 宾】郭局长:在今后的工业发展中,既要补短板,又要转型升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继续坚持工业强市战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工业深度调整、技术改造、创新驱动、培植产业、提质增效五大工程,做优做强10大支柱,到20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 元。其中做优做强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550亿元;做大做强六大接续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450亿元。 四大传统产业,这里面就是:做精煤、做活铝、做强电、做优水泥。1、做精煤:稳定煤炭产量2000万吨左右。促使煤炭精洗和加工500万吨,煤炭就地转化1200万吨。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稳定在100亿元。2、做活铝:围绕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做大做强铝产业,形成70万吨铝冶炼产业,加工能力60万吨以上。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3、做强电:加快美鑫公司自备电厂4×35万千瓦和华能铜川照金电厂二期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使火力发电总装机突破460万千瓦/时,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4、做优水泥:优化水泥产业结构,依靠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和产业融合,努力稳定3000万吨产量,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这是四个传统支柱产业,还有六大接续产业。1、打造名优陶瓷产品生产基地: 依靠黄堡、陈炉工业园区,推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科技与艺术相结合,大众化与高端化相结合,加快发展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和工业陶瓷,支持发展紫砂产业。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2、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与陕煤化、陕有色、陕汽集团、西电公司等大企业合作,争取煤矿机械、电器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更多产品配套项目支持。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3、打造医药产业基地:全力用好“药王”品牌,重点发展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中药提取、健康食品制造等相关产业业。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4、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以台湾旺旺为龙头,打造优势品牌和优势食品加工企业。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5、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建成中广核100兆瓦光伏电站二期和美光100兆瓦光伏电站等项目。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6、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气凝胶、蓝宝石长晶和PVC管材等项目,争取引进实施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电子机械等的产业项目。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
【主持人】王东胜:您的这番话提振了大家信心,也让大家看到了我市工业的宏伟蓝图。但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2016年,我市工业稳增长又做了那些具体的亮点工作呢?
【嘉 宾】郭局长:今年以来,面对国内经济普遍下行、我市传统产业普遍受阻的严峻形势,我市工业经济能够继续迎难而上,逆风前行,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及时制定“铜10条”稳增长措施;得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各区县,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发展,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提质增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主要做了八方面工作:1、谋发展强化政策激励稳增长。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工业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务实措施,精准发力促工业发展。今年初,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市政府拿出近3000万元,兑现了上年“铜12条”奖补激励政策;春节刚过,开展全市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干在实处,帮贫解困促发展”行动;6月份,率先出台促进工业提质增效稳增长“铜10条”《意见》,围绕工业稳增长核心,狠抓“铜10条”44项工作全面落实见效,13个市级部门和各区县、园区齐上,深入企业单位和项目工地的工业主战场,解决问题,支持工业稳增长。市工信局逐区县、逐园区开展了3次全市落实“铜10条”工作督查,逐项逐条对照检查责任清单执行情况,推动各级、各部门抓实工作稳工业,层层传导压力,力促“铜10条”中各项重点工作有效推进。9月份,又开展“百天百企百项百亿”促进投资活动,全市齐动,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稳增长。2、狠抓重点企业促止跌回升。坚持“周梳理”机制,扎实开展“双包抓”工作。一是全员齐动,包抓华能、声威、东铭等50户重点骨干工业企业,逐企施策,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使企业正常运转,千方百计释放产能,稳定工业增长基础。二是选好融资项目,用好“过桥资金”,争取金融支持稳增长,重点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紧缺难题,并兑现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财政贴息,激励企业扩大生产。三是推进“洗煤补原煤、非煤补煤炭、国企补地方”策略,努力弥补地方煤矿停产带来的影响。四是全面谋划,开展主要工业品促销活动12次,竭尽全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五是积极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确定 40个名牌产品培育点重点支持,其中3户申报省级名牌,截至目前我市有省级著名商标工业企业23户。六是鼓励企业“抱团取暖”,9月30日,美鑫公司与铭帝铝业举行合作发展签字仪式,就目前铜川铝业直供电解铝液及后续铝镁合金项目合作等达成协议,降低双方企业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七是利用3000万元财政建设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规上企业提产扩销、提质增效。推动做优4大传统产业,快速做强6大接续产业,力促工业转型发展。3、化解煤炭落后产能优结构。贯彻中、省化解煤炭落后产能决策部署,今年坚决完成去煤炭产能713万吨,其中全力支持陕煤铜川矿业公司2016年退出3处矿井、产能300万吨;地方煤矿在完成纳入今年既定任务8处关闭矿井的基础上,再新增关闭6处矿井,共涉及产能413万吨。在强烈的剧痛中优化煤炭行业结构,切实为发展非煤经济腾出空间。4、狠抓规上企业培育工作。加大保障要素,强化跟踪服务,促使10户入规企业满负荷生产,多做贡献。同时,针对各区县、园区确定的20户规上企业培育点,逐户梳理、逐户包抓,力争全年培育规上企业15户以上,超额完成目标任务。5、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增后劲。一是落实包抓责任,严格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力促方舟雾化提取等9个项目建成投产,力促印台建筑陶瓷生产线等13个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对“国企进铜”“西洽会”等签约项目紧盯不放,力促大秦铝业年产10万吨高强度铝合金中厚板材生产线等一批项目加快落地建设。三是围绕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陕西制造2025实施意见,深入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包装、储备产业项目,打好招商引资项目驱动攻坚战,确保全年工业投资任务100亿元以上。6、加强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支持各工业园区:一是利用财经发展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鼓励和支持园区包装1—2个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二是重点抓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5大产业集群项目按期建设,加快推进坡头园区华能二期项目尽早全面开工。三是加大园区工业运行监测和调度,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2-3个百分点。8、狠抓“三项”机制落实,用硬的作风推动发展。严格落实省、市出台的“三项”机制,激励大家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加强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用廉洁高效、求真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稳增长。
【主持人】王东胜:在推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很多长效措施,全市工业系统也做出了努力。但就大家所知道的,我市工业经济顶住了巨大的下行压力。这里就有网友提问,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中,工业系统做出的努力我们也都看到了,但是,我市工业经济情况是怎样的呢?郭局长,请您介绍一下我市工业经济目前的运行情况?
【嘉 宾】郭局长:好的,这位网友的问题一针见血,政策有没实效,努力有没有成果,都是要让成绩来说话的。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业系统认真贯彻中、省、市各项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政策措施,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全市工业经济艰难前行,取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工业经济止跌回升。1—9月,全市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5%,较1—8月提升0.2个百分点,扭转了自5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的下滑态势,实现止跌回升。2、非能源行业快速增长。非能源产业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8.9%,高出能源产业增速29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15.9%。煤炭开采业完成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28.6%,分别较2015年、今年二季度下降13.1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3、工业效益持续好转。1—8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润较快增长,分别较7月和上半年增长71.57%和118.73%。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65.4%。4、工业投资较快增长。1—9月份,全市工业完成投资109.06亿元,同比增长13.5%,完成市考年度任务的109.06%。美鑫锦阳电厂、方舟低温逆流雾化等14个项目建成投运。5、培育规上企业贡献大。1—9月,全市新增规上企业10户,提前完成市考年度任务,完成增加值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0%。
【主持人】王东胜:这样的成绩的确不负众望。郭局长,这里还有一位网友的提问。请问郭局长,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了一个“热词”。我市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又是怎么一个情况呢?
【嘉 宾】郭局长:好的,感谢这位网友。的确,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一个热点问题,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了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的“两个毫不动摇”,这就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现实地位,用“三个没有变”作了明确表述: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二是我们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三是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并且首次用“亲”“清”两字定调新型的政商关系。这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同时,也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近年来,我局认真落实中、省、市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呈现总量提高、结构优化、比重提升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大、大企业发展受阻的形势下,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在增加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作用突出,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支撑作用持续增强。2015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62.98亿元,年均增长14.6%,高于同期GDP增速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50.2%,较“十一五”末提高6.45%,年均提高1.2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59%,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市场主体不断增强。2015年,全市发展私营个体单位3.37万户,较“十一五”末提高1.83倍。全市私营个体单位注册资金299.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0.36倍,年均增长59.6%,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一五”末的20.95:50.57:28.59,调整为2015年的19.5:54.6:48.9,呈现一产逐步下降,二产稳步提升,三产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四是吸纳就业能力越来越强。2015年,全市私营个体单位从业人员7.7万人,较“十一五”末净增2万人,占全市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为54.1%,较“十一五”末提高7.2个百分点。五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96家,较“十一五”末增加18户。全市民营企业获得市级科学技术奖有10项,后稷奖19项,后稷特别奖16项。下一步,我们将想方设法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引导激励民营资本加快投入,起草制定《关于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做优做强工业主导产业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优化环境,大力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氛围,强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产业孵化、管理培训、融资服务等措施,真正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推动民营资本加快投入,确保全年新增私营企业300户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5%。
【主持人】王东胜:各位观众、各位网友,本期“在线访谈”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非常感谢郭局长能在百忙之中来到我们节目现场和广大的网友进行交流互动,为大家耐心的解答了这么多问题。
【嘉 宾】郭局长:感谢主持人,也再次感谢广大网民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主持人】王东胜:回看本期节目,大家可以登录铜川市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查询。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网络编辑:刘媛
信息审核: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