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药王品牌 扎实推进中医药工作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16 10:0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主持人]贺梦娇:各位观众、各位网友,这里是由铜川市政府门户网站制作的“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贺梦娇。本期“在线访谈”我们邀请来的嘉宾是市中医药发展局局长石建国。石局长,首先请您跟我们的观众朋友们打声招呼。

  [嘉宾]石局长:主持人好,大家好,很高兴在“铜川市政府网站”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中医药发展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各级领导、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多年来对中医药工作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贺梦娇:石局长您好,市中医药发展局作为全市中医药发展的主管部门,在全市中医药转型发展中任务艰巨。请您介绍一下咱们中医药发展局的职责?

  [嘉宾]石局长:铜川因煤而兴,随着2011年我市提出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需要,我市在2012年成立了市中医药发展局,我局主要承担全市中医药事业、产业规划和中药产业政策和中医药的扶持政策的制定;组织拟订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并指导组织实施;负责全市中医药事业管理工作,弘扬药王文化,推动中医药发展

  [主持人]贺梦娇:我市中医药历史悠久,那么请石局长简单介绍一下我市发展中医药的优势和基本情况有哪些?

  [嘉宾]石局长:我市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他是大医精诚医德思想的创始人,他的养生保健理论为后人所推崇,他编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至今大量的药方仍在广泛应用。我市自古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据统计,全市共有中草药品种683种,载入国家《药典》的有198种,其中质地优良、产量较大的有30多种。我市的党参、黄芪因其品质优良而闻名,“宜党”还被收入《本草纲目》,“耀芩”,曾作为贡品上贡给朝庭,2014年“耀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我市出产的中药材经天士力集团测定,其中,黄芩中黄芩苷含量高出国标49%,丹参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含量分别高出国标134%和60%,丹参素含量更是高出天士力集团标准98%。除此之外,我市野生中药材资源也很丰富,仅野生连翘面积就达30多万亩。
  中医药事业方面,全市共有市中医医院1所,区县中医医院3所,民营中医特色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3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所,村卫生室543所。省级重点专科及农村特色中医专科11个,在建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1个

  [主持人]贺梦娇:我们都知道,我市因煤而兴,曾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2009年我市被国家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我市也提出发展中医药,促进城市转型发展,都制定了哪些具体的发展措施?

  [嘉宾]石局长:是的,主持人。2009年,在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资源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铜川市被列入其中。市委、市政府对如何实现城市转型进行了反复研究,最终确定将中医药产业作为资源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201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决定》,市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作为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2014年市财政局、工信局、中医药发展局等八部门联合制定了《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在招商引资、企业扶持、药材种植、科研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奖补措施。例如在土地政策方面,对于新建中医药项目在建成投运后,给予每亩土地6万元的补助;在招商奖补方面,对引进落户我市的中医药项目,给予中介人按企业实际到位资金0.5%—1%进行奖励;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凡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种植企业或种植大户,按照每亩每年100元给予补贴。

  [主持人]贺梦娇:石局长,我也了解到,中医的发展遵循“育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发展规律,而各地基层医疗机构都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实际问题,目前我市实际情况怎样,针对出现的问题有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嘉宾]石局长:是的,人才是成事之基。近几年来卫生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卫生技术人才尤其是中医药人才匮乏,优秀中医药人才短缺尤为显著。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市上和区县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中医药人才引进办法,加大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二是始终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派出中青年骨干到国内外知名中医院校进修学习,同时争取省上的支持,与江苏常州市中医医院、陕西中医医院等建立对口支援关系,由他们选派专家来我市进行专科扶持。三是给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我们结合全市医院实际,开展了省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在人员配备、资金分配上给予大力支持,现已有11个专科被列为省级重点专科和省级农村特色专科。四是开展市级名中医的评选。通过组织评选首届市级名中医,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育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中医特色之路

  [主持人]贺梦娇:今年,新华网、凤凰网、中国中医药报、陕西电视台、当代陕西、铜川电视台、铜川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我市实施孙思邈中医堂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也请您介绍一下孙思邈中医堂建设情况。

  [嘉宾]石局长:好的。铜川作为药王故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铜川老百姓优先享受到中医药的服务。因此,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工作。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要求,在工作中,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建设标准,按照市级中医医院80万、县级中医医院50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万进行补助。年初,筛选出25家基层医疗机构作为试点,实施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工作。
  截止目前,全市第一批25家孙思邈中医堂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余孙思邈中医堂也在加紧建设,有望年底实现全覆盖。

  
[主持人]贺梦娇: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实施以来,给广大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呢?

  [嘉宾]石局长:孙思邈中医堂实施以来,带动了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全市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增强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内涵,使传统的中医针灸、药蒸、推拿、按摩、理疗等特色诊疗服务得到应用,让全市群众体验到发展中医药带来的实惠,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比如耀州区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前只是开展公卫和西医诊疗服务,业务骨干赴北中医培训学习后,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孙思邈中医堂建成之前日门诊人次不到20人,孙思邈中医堂建成后,门诊人次100人,其中针灸理疗患者就达80人,因为服务好、见效快、收费低,郭林医师被社区群众誉为“神针”。新区下高埝卫生院孙思邈中医堂建成前,卫生院的年门诊5000人次,孙思邈中医堂建成后第一个月门诊就突破1000人次。在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专门对我市孙思我市孙思邈中医堂实施情况进行视察,看后充分肯定,并表示给予支持,要求以此为样板大力推广。

  [主持人]贺梦娇:中医药发展除医疗服务外,还包含了种植、加工、及研发等环节,网友们都很想知道我市目前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现状,请您介绍一下我市近年来中医药产业方面的情况。

  [嘉宾]石局长:好的,我先说一下种植方面,近年来,我市中药材种植呈现科学化、规范化,截至2014年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7万亩,质地优良、产量较大的品种有30余种,如党参、丹参、苦参、黄芪、黄芩、柴胡等,占种植总面积70%。全市中药材种植已形成了孙塬、周陵2个产业示范园;耀州西北山区、小丘照金沿线,王益东部塬区,印台东部塬区,宜君县棋盘镇、西村镇等7个重点区域,10个规模化示范种植基地。全市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16个,企业7个,专业合作社11个。

  [主持人]贺梦娇:听了我市中药材种植的情况,让人非常欣喜。

  [嘉宾]石局长:下面,我再介绍一下全市中医药生产情况。全市共有中医药生产企业三家,分别是陕西兴盛德药业有限公司、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和陕西颐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其中,陕西兴盛德药业有限公司位于新区工业园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中药饮片企业,前身为西安盛兴中药饮片公司,其一期投资1.6亿,于2014年12月建成GMP认证并正式投产,年加工中药材5000吨,项目二期将于明年启动建成后可实现加工中药材10000吨/年,销售总额5亿元/年。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位于宜君县彭镇工业园,拥有胶囊剂、片剂、原料药3条生产线,生产销售的中成药品种有“复方斑蝥胶囊”、“定喘止咳胶囊”等6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2.5亿。陕西颐生堂药业有限公司,位于印台区李家塔拥有“咳特灵胶囊”、“大黄碳酸氢钠片”等27个药品生产批号,年产值4000万。
  陕西丰禾药业、陕西龙康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分别在新区南部工业园区和坡头工业园区建设。

  [主持人]贺梦娇:我们知道当今社会是科技社会、信息社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支撑,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科研创新的支持,那么我市中医药研发方面有哪些方面的工作?

  [嘉宾]石局长: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中医药研发工作”。首先,我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依靠院校的科研优势开展研发创新工作。其次,鼓励引导中医药企业开展研发工作。例如,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已经成功报批11项生产批件,获得3个发明专利,目前已经有6个自主研发的中药产品投放市场。新成立的陕西起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耀州区,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育种、组织培养、规范化种植和土壤改良,现已掌握半夏、珠子参等稀缺中药材的人工繁育技术。再次,铜川孙思邈中医药研究院,2012年9月成立,与市中医药发展局合署办公,依托现有人才优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宜君县哭泉核桃产业示范园共同开展中药材林下套种项目,实施果树及林间中药材种植科研实验,已完成夏枯草、柴胡、半夏和黄精的育苗和试种。申报并完成了《铜川市中医药发展市级资源综合利用平台建设项目》、《党参黄芩保健饮料开发》、《铜川市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中药茶饮品加工工艺研究》、《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和《不同体质人群颈肩部理疗方法和规范研究》6个科研项目。目前《党参黄芩保健饮料开发》已获得国家专利设。

  [主持人]贺梦娇:刚近年来,我市中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形势更是喜人,一批中医药产业项目相继签约,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嘉宾]石局长:好的,主持人。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出击,外引内联推进产业发展,积极与各大医药企业对接洽谈。2015年积极与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陕西超群医药集团、西安千禾制药、西安幸福制药等知名医药企业对接联系,邀请到以上企业负责人对我市中医药产业投资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就投资事宜进行了接洽。2015年的第十九届西洽会暨丝博会上,我市就成功签约了药王谷产业带示范基地农业设施项目、中医药种植示范园项目和中医药加工生产线项目等7个中医药类合同项目,签约资金共计5.52亿,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共签约各类项目26个,涉及资金51.77亿,其中中医药类项目7个,协议项目1个,涉及资金11.6亿。在第二十二届杨凌农高会上,我市与和上海今日在线集团正式签约,计划投资2.6亿建设集中药材种苗培育、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示范基地。中医药产业项目相继签约,将为铜川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主持人]贺梦娇针对我市中医药发展现状,结合全国中医药发展趋势,请问石局长在未来几年,咱们在中医药发展方面有哪些计划、打算?

  [嘉宾]石局长:近年来,我市中医药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中医药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做为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中医药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实施好“1234”工程。

  [主持人]贺梦娇:看来我们市中医药发展局对全市未来中医药发展工作已经胸有成竹,那么请石局长介绍一下“1234”工程的具体内容,首先请您介绍一下“1”代表着什么?

  [嘉宾]石局长:“1”指的是打造好一个基地,即药王山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今年,药王山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丰富基地内涵,扩大基地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计划在基地实施百草园、国医大师园、养生体验园等三个主题园区建设项目,将药王山打造成既能满足群众科普宣传、养生保健、休闲观光,又能弘扬药王文化、传承医德思想的全国知名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主持人]贺梦娇:那么“2”代表着什么呢?

  [嘉宾]石局长:“2”是指加快“两园”建设,即大唐养生园和中医药产业园
  大唐养生园项目占地面积14061平方米,由展示区、调养区、保养区和补养区四个部分组成。现已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加快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吸引更多中医药企业入驻产业园区。

  [主持人]贺梦娇:接下来的“3”代表着什么呢?

  [嘉宾]石局长:“3”指的是实施“三孙战略”,即孙思邈学院、孙思邈纪念馆和孙思邈医院建设。
一是加快孙思邈学院建设,该项目已被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写入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实施意见》。目前,孙思邈学院选址已经初步确定,建成后的孙思邈学院将按照3000人规模进行招生。二是推进孙思邈纪念馆建设,孙思邈纪念馆年底完成主体,明年将投入使用。三是孙思邈医院正在进行装修,很快将投入使用。

  [主持人]贺梦娇:最后还有一个“4”,代表什么呢?

  [嘉宾]石局长:主要是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做好人才培养,抓好基层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省、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全面推进中医“名院、名科、名医”三名战略,实现孙思邈中医堂全市全覆盖。
  二是加强中医科普宣传。使广大老百姓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关注中医药、支持中医药。
  三是稳步推进中药材科学化、规范化种植。保护利用好道地药材,开展GAP认证。
  四是开展中医药研发创新。加大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药王品牌战略,力争科研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

  [主持人]贺梦娇:好的,中医药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关心、关注,在此,非常感谢石局长为我们耐心解答了这么多问题。各位观众、各位网友,由于时间关系,本期节目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让我们再次感谢石局长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各位观众,再见。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