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生态环境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铜川市环境保护局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来源:市环保局 发布时间:2017-03-10 21:06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铜川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公布铜川市环保局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及咨询受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费用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组成。
  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6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
  一、概述
  2016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铜政办发〔2016〕25号)精神,我局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完善公开内容,积极拓宽公开渠道,围绕环保中心工作,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1、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遵循“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规范信息发布格式。与铜川日报合作开设“治污降霾 保卫蓝天”专栏,每月在铜川日报办生态专版一期,全年共刊登环保通讯254篇,其中铜川日报219篇,专版8个,中国环境报22篇,陕西日报9篇。大型环保活动,环境监察执法等环保重点工作都邀请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参与,及时报道跟进环保最新动态。
  在市环保局网站公开领导组成、机构职能、内设机构等基本信息。在市政府网站、市环保局网站,“铜川环保”微信、微博及时发布环保工作动态。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公开财政预决算信息及“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根据“权力清单”,从群众和企业办事角度,将原来单一、分散的办事指南,进行整合更新为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为基础的集中、统一、浅显易懂的办理流程。在市环保局网站添加了依申请公开在线填报系统,提升网站服务能力。
  2、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紧紧围绕环保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群众特别关心的事纳入政务公开的范畴。推进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在铜川日报、市政府网站,“铜川发布”政务微博坚持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周报和月报,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空气质量日报子菜单。在市环保局门户网站每月发布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今年共发布12篇。在市环保局网站设置污染源环境监管专题栏目,依法向社会公开企业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等情况。对环境影响评价受理、审批、验收等进行全过程公示,实现了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全公开。积极推进行政处罚公开,在市政府网站、市环保局网站公开违法企业名称、违法事实、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执行情况等信息,确保公众知晓权。
  三、多途径积极与公众互动
  结合“法制宣传日”“世界环境日”“科技宣传月”等纪念日宣传活动,设立咨询台,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现场受理投诉,增强群众知法、懂法意识、现场答疑解惑。拍摄了臭氧污染宣传片,印制了《关于提前淘汰“黄标车”补贴申领有关说明》宣传折页。充分发挥12369环保热线功能,为公众提供环保咨询、举报等服务,对每季度的12369受理情况及分析在市环保局网站进行公开。局长万水库亲自走进《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现场接听群众来电提问,与群众亲切互动。召开了“发展也要山水绿,转型创造铜川蓝”新闻发布会。开展了公民走进市政府、走进水源地大型公益巡访等开放日活动,群众通过现场参观体验,深入了解环保工作。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2016年,在市环保局门户网站共发布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33条,在市政府网站发布信息160条,回复网友咨询投诉14件。发布环保政务微博72条。制作47条图文消息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日报304期、周报53期、月报12期。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及咨询受理情况
  2016年度我局未收到信息公开申请和咨询。
  四、政府信息公开费用及减免情况
  2016年我局均未对政府信息公开收取任何费用。
  五、行政复议、诉讼情况
  2016年度我局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和申诉情况。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6年,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体运行状况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网站服务功能不够强,在线办理业务能力较弱;政府信息公开不够及时,主动公开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不够系统,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在今后的信息公开工作中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升网站服务能力。对网站进行升级改版,提升网站整体水平,优化网站页面布局和整体效果,科学合理设置公开事项栏目,增强网站在线服务办事能力。
  二是增强信息公开时效性。规范工作规程,明确责任分工,努力实现日常工作与信息公开无缝对接,提高信息公开的权威性、丰富性、时效性。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做好网站公众留言的收集、办理、回复等工作,提升网民留言办理的时效性。
  三是创新信息公开方式。坚持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拓展工作领域,深化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优势,探索多载体多途径相互配合补充的信息公开新模式,提高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网络编辑:王延清
信息审核:赵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