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果业发展中心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已归档信息

陕西省果业优势(特色)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1-05 11:5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陕西省果业优势(特色)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我省具有生产多种果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品种资源,渭北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近年来,以苹果为主的果业迅速崛起,成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我省优势特色产业,我省被国家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果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进一步发挥我省果业的比较优势,提高果业国际竞争力,根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特编制本规划。

一、我省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1、果品产量持续增长,质量优势明显增强。2002年全省水果面积1056万亩,居全国第五位,产量515万吨,居全国第四位。其中苹果面积554万亩,居全国第一位,产量392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20%,世界总产量的近7%;梨面积86万亩,产量46万吨,均居全国第五位;猕猴桃面积24万亩,产量18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红枣面积143万亩,居全国第四位,产量9万吨(干重),居全国第五位;桃、葡萄、草莓、石榴、樱桃、杏、李等特色时令水果面积超过150万亩,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全省优果率显著提高,苹果达到45%、梨50%、猕猴桃70%、红枣90%,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建成绿色果品基地80万亩,其中苹果7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苹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九五”以来,我省水果进入调整期,19992003年,全省新增果园面积387万亩,其中苹果104万亩,淘汰落后品种和非适宜区果园273万亩,其中苹果145万亩。全省水果进一步向优生区集中,分别在渭北建成了全国乃至世界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在无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的河流沿岸建成了酥梨基地;在黄河沿岸建成了红枣基地;在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建成了猕猴桃基地;在大中城市郊区建成了时令名、优、特、新水果基地,初步形成了区域比较优势明显的水果生产带。水果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主栽品种突出的多元化品种格局基本形成。

3、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1998年到2002年,全省水果贮藏能力由190万吨增加到230万吨,增长21%,其中冷藏和气调能力由15万吨增加到60万吨,增长了3倍。苹果浓缩果汁设计生产能力由4.6万吨增加到30万吨,增长5.5倍,成为全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果汁出口由2万吨增加到12.8万吨,增长5.4倍。洛川、礼泉、白水等一批集物流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开始建设或投入使用,华圣、海升、富安、宏达等一批龙头企业正在发展壮大,果品贮藏、加工、贸易协调发展。

4、果农收入增加,果区社会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全省果品总收入由1998年的80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40亿元,增长75%,其中苹果总收入由65亿元增加到115亿元,增长77%。果品为果区农民提供的人均纯收入由520元增加到910元,增长75%,果农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果区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果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建设山川秀美的新陕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存在问题

1、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主栽品种比较单一,红富士苹果面积占到苹果总面积的63%,秦美猕猴桃面积占到猕猴桃面积占到猕猴桃总面积的70%,酥梨面积占到梨总面积的80%以上。苹果早中熟与晚熟的比例为2080,熟期过于集中,销售压力较大。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不协调,鲜食品种多,加工品种少。

2、良种苗木生产管理不够规范。除苹果外,梨、猕猴桃、红枣等其它果树尚未建立起无毒苗木繁育中心,苗木质量难以保证。良种选、育、引和区域适应性试验相对滞后,品种更新速度缓慢。苗木销售缺乏监督和管理,调运秩序比较混乱。

3、果品优果率较低。我省苹果的优果率仅为世界果品生产先进国家的一半,而且外观、包装质量与国外差距更大。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刚刚起步,标准化生产体系尚未健全,果品质量整体上与国际市场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4、采后处理环节薄弱。果品商品化处理比例仅占总产量的2%左右,贮藏能力仅占总产量的45%,且以土窑洞贮藏为主,冷藏和气调贮藏仅占10%,缺乏冷链流通设施,难以满足国际贸易周年供应的要求。深加工产品除苹果浓缩汁外,其它品种尚未形成一定规模。

5、产业化程度较低。果品生产、经营基本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关联性差,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与果农利益联结松散,产业带动力弱,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三)优势条件

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果业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2000年作出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2001年成立了陕西省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和陕西省果业管理局;2002年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以果业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果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2003年省政府把渭北300万亩绿色果品生态基地列入新时期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基地之一,创造了果业发展的优越环境。

2、国家把陕西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提升了陕西果业的品牌和竞争优势。为了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提高国际竞争力,国家已把陕西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洛川县被确定为全国苹果优势区域产业化建设唯一试点示范县。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农业部等有关部委对陕西果业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加大了投资、支持力度。

3、西部大开发为加强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西部大开发重点加强以生态环境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将有效改善我省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环境。

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果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扩大果品及其加工品出口;有利于优化果品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有利于改变果品生产管理方式,提高果品质量;有利于生产要素流向果业,提升果业素质和效益。

二、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立足农民增收,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结构,加强基地建设,实施优果工程,壮大龙头企业,强化销售系统,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建成果业强省。

(二)优势产品确定的原则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对苹果、梨、猕猴桃、红枣优先规划布局,进行重点扶持。确定的主要原则:一是国际国内消费需求量大,生产有潜力;二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外销潜力较大。

(三)预期目标

2006年,全省水果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到1300万元和800万吨,85%以上水果集中在优生区,主要水果生产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10年,全省水果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到1500万亩和1200万吨,90%以上水果集中在优生区,主要水果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优势产品及优势区域布局

根据优势产品确定的原则和我省实际,在渭北黄土高原建设优质鲜食苹果、酥梨生产带;在关中和渭北南沿建设加工与鲜食兼用苹果生产带;在黄河沿岸和渭河流域部分地区建设红枣生产带;在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建设猕猴桃生产带,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各具特色的果业生产力布局。

(一)苹果

1、市场前景:根据农业部预测,我国苹果总需求量到2006年将达到2690万吨,2010年达到3250万吨。其中鲜果出口2006年将达到75万吨,2010年达到137万吨;鲜果边境贸易2006年将达150万吨以上,2010年有望突破200万吨。苹果浓缩汁出口200620万吨以上,201025万吨。鲜苹果国内需求2006年将达到2137万吨,2010年达到2405万吨。苹果汁人均消费量到2006年达到1升,2010年达到2升。我省是全国苹果生产主要省份,将在国内果品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2、竞争力分析:我省苹果生态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渭北黄土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生产的苹果品质优异,而且价格竞争优势明显,生产成本分别是山东、全国和世界的74%97%53%,出口价格分别是新西兰、美国、法国的85.5%68.7%64.2%,低于世界平均价格39.1%,从而造就了我省苹果巨大的国际竞争力。

3、主攻方向:调整区域布局,优化品种结构,适度扩大优生区基地规模,加快标准化和绿色果品基地建设,突出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名牌和龙头带动战略,推进果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4、优势区域:根据苹果生态适宜指标、产业基础、发展优势和潜力、行政区域,将我省苹果优势区域划分为27个苹果产业县、20个专用加工果产业县。

127个苹果产业县    以延安、铜川、渭南、咸阳、宝鸡等5个市的洛川、宝塔、富县、黄陵、宜川、耀州、印台、宜君、白水、澄城、合阳、蒲城、富平、韩城、礼泉、乾县、淳化、旬邑、彬县、长武、永寿、陈仓、风翔、扶风、岐山、陇县、千阳等27县(市、区)为优势产区,重点建设洛川、白水、礼泉、旬邑、富平、合阳、富县、淳化、彬县、永寿、澄城、蒲城、乾县、宝塔、扶风、耀州等16个国家苹果优势区域确定的扰先扶持县。

220个专用加工果产业县    以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延安、榆林等6个眉县、陈仓、风翔、扶风、岐山、礼泉、乾县、淳化、泾阳、三原、富平、莆城、大荔、合阳、韩城、耀州、洛川、延长、绥德、吴堡等20县(市、区)为优势产区,重点建设淳化、合阳、洛川、耀州、乾县等5县(区)。

5、预期目标:2006年,全省苹果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800万亩和600万吨,优质果率达到60%以上,高档苹果出口量达到15万吨,边贸60万吨,加工能力达到总产的30%以上;到2010年,全省苹果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000万亩和1000万吨,优质果率达到70%以上,高档苹果出口量达到60万吨,边贸100万吨,加工能力达到40%

(二)梨

1、市场前景:梨果大、肉细、汁多、味甜香,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梨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我省酥梨已开始大批量进入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市场空间广阔。

2、竞争力分析:梨仅次于苹果,是我省第二大水果。我省梨主产区无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的河谷台地和汉中盆地边缘低山坡地光热充足、雨量适中、土地广阔、土层深厚,生态资源优势明显,果品质量上乘。梨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我省生产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年我省出出口贸易价格低于国际市场报价50%左右,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力。

3、主攻方向:进一步调整生产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加快无公害、绿色果品基地建设,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推进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提高竞争能力。

4、优势区域:以渭河以北至无定河以南海拔500米以上白梨优生区和汉中盆地砂梨优生区的16个县为优势区域,其中,渭河以北至无定河以南海拔500米以上白梨优生区的宜川、安塞、子长、延长、延川、彬县、礼泉、乾县、富平、蒲城、大荔、临渭、华县、陇县等14县(区)重点发展酥梨、中华玉梨、绿宝石等品种;汉中盆地砂梨优生区的洋县、南郑等2县重点发展黄金梨、水晶梨等品种。重点建设彬县、蒲城、延长、洋县、礼泉、临渭、子长等7县(区)。

5、预期目标:2006年,全省梨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00万亩和60万吨,优质果蟀达到70%以上,高档梨产量达到10万吨;到2010年,全省梨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20万亩和100万吨,优质果率达到75%以上,高档梨产量达到25万吨。

(三)猕猴桃

1、市场前景:猕猴桃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高,风味独特。我省是野生猕猴桃的原产地,也是全国人工栽培最早的省区之一,栽培技术体系完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猕猴桃认识的提高,国内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国际市场上欧、美、日等国家具有一定市场空间。

2、竞争力分析:我省的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广阔、土壤湿润肥沃,是世界优质猕猴桃的最佳适宜区,所产猕猴佻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2001年我省猕猴桃生产成本仅为新西兰的三分之一,是全国平均生产成本的60%,市场报价比国际市场低60%以上,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3、主攻方向:大力引进培育新品种,加快种苗基地建设,进一步调整生产布局、优化品种结构,狠抓优质配套技术示范、推广和果农技术培训,突出提高果品品质,加强产后处理和贮藏、加工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

4、优势区域:以秦岭北麓的周至、户县、长安、灞桥、眉县、岐山、陈仓和汉江流域的城固、南郑、洋县等10县(区)为优势区。重点建设周至、眉县、户县、城固等4县。

5、预期目标:2006年,全省猕猴桃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30万亩和25万吨,新建和改造以海沃德为重点的新优品种10万亩,建成绿色基地10万亩,优质果率达到75%以上;到2010年,全省猕猴桃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35万亩和30万吨,新建和改造以海沃德为重点的新优品种10万亩,建成绿色基地20万亩,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接近国际生产水平,实现批量出口。

(四)枣

1、市场前景:红枣营养丰富,被誉为“活维生素丸”。我省红枣栽培历史悠久,在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市场红枣走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保健意识增强,国内市场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2、竞争力分析:我省红枣的主产区陕北黄河沿岸和关中渭河、泾河流域属温带半干旱气候,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是红枣生产的最佳适宜区,这里所产的红枣个大、核小、皮红薄、肉黄厚、糖度高、味甜香、而贮运,既可鲜食,也是加工蜜枣、酒枣、干枣的上好原料,具有生态、资源、规模和质量优势。2001年我省红枣生产成本仅为国际平均成本的1/3,出口报价低于国际市场60%左右,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3、主攻方向:调整生产布局,形成集中产区,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发展加工业,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4、优势区域:以陕北黄河沿岸、泾河流域和渭河流域的17个县(区)为优势区域。其中以陕北黄河沿岸的延川、延长、安塞、宜川、子长、佳县、清涧等7县为制干枣优势区;以泾河流域的长武、彬县、淳化、礼泉等4县为鲜食与加工兼用枣优势区;以渭河流域的大荔、澄城、白水、蒲城、临渭、华县等6县(区)为鲜食枣优势区。重点建设清涧、大荔、澄城、佳县、蒲城、延长等6县。

5、预期目标:2006年,全省红枣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50万亩和10万吨(干重),优质果率达到95%以上,建成绿色红枣基地20万亩;到2010年,全省红枣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60万亩和11万吨(干重),优质果率稳定在95%以上,建成绿色红枣基地40万亩,出口2万吨。

四、推进优势果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措施

(一)加快果树良种苗木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调整果品品种结构

以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为源头,在果品主要产区建设扩繁基地,尽快建立健全我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加快新优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繁育和推广,从品种结构上抢占果业发展的制高点。建设陕西省苹果研究发展中心,加强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用先进技术支撑产业发展。认真贯彻《陕西省果树种苗管理办法》,加强对果树苗木的管理,净化苗木市场,从源头上确保果品结构调整有序进行,实现果业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创建产地名牌

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培训,推动标准入户,按标准生产。苹果生产上重点推广“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改善品质。按照国家和我省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加强对生产过程、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测管理,建设“五配套”生态果园。建立专业机防队,实行统防统治,创建一批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示范区。强化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尽快建成渭北300万亩绿色果品出口基地,批量生产符合国际出口标准的果品。加强苹果原产地域保护,树立陕西果品品牌,创建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

在果品集中产区重点建设规模较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果品专业批发市场,搞好贮运、包装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果业信息网络,加强省果业信息中心和果品基地县及乡村信息网络系统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工作,提高信息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力,及时准确地向果农和贮藏、加工、营销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果品价格、新品种、新技术及生产资料信息。建立信息发布制度,把网络技术与技术与传统媒体结合起来,以快速、便捷的方式为果农服务。按照“网络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思路,支持、引导基地县和果品营销企业有组织地在国内重点城市组建果品销售中心,在中小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在通向越南、俄罗斯的主要边境口岸,统一组织设立陕西果品营销窗口。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发展稳定的代理商,建立长期的产销合作关系。

(四)发展中介组织,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和果农的组织化程度

鼓励、引导果区生产经营者组建果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物资供应、贮藏、加工、运输和信息等服务。加强各类果业中介组织的管理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培训,规范市场运作程序,强化果农、中介组织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契约意识,形成利益共同体。鼓励果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企业,组建行业协会或企业联合会,加强自律意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无序竞争,提高我省果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走大集团发展之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培育和壮大一批能够带动果农进入市场,与果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果业的发展。鼓励支持列入国家和省上扶持对象的龙头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参股、租赁等形式实行资本扩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好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和延安、渭南、咸阳、西安、宝鸡、汉中等六个分中心的建设,逐步发展成为陕西苗木集团,服务陕西,辐射西北,走向全国;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促进果汁加工业走向联合,逐步发展成为陕西果汁加工集团,占领国际果汁市场;依托“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保护范围,支持果品营销优势企业开展创名牌活动,促进强强联合,逐步发展为陕西果品销售集团,实现陕西苹果争中国第一,创世界名牌的目标。

 

 

 

 

 

 

 

 

 

 

 

 

 

 

 

1    陕西省苹果优势(特色)产品区域布局发展规划预期目标表

项目

             

2002

2006

2010

生产

全省苹果总面积

万亩

553.6

800

1000

27个产业基地县面积

万亩

406

640

850

20个专用加工果产业县专用果面积

万亩

10

50

100

全省苹果总产量

万吨

392.2

600

1000

27个产业基地县产量

万吨

334.5

500

750

20个专用加工果产业县专用果产量

万吨

1

50

200

贮藏

全省苹果总产量

万吨

185

360

700

其中

气调贮藏能力

万吨

14.5

45

150

冷库贮藏能力

万吨

43

75

200

土窑洞贮藏能力

万吨

127

240

350

加工销售

全省浓缩果汁加工能力

万吨

30

40

50

鲜果出口量

万吨

1.2

15

60

边境贸易量

万吨

40

60

110

浓缩果汁出口量

万吨

12.8

20

30

全省龙头企业销售比重

百分率

10.5

30

60

收入

全省苹果总收入

亿元

115

150

300

全省苹果增加值

亿元

30

60

110

 

2      苹果优势区(渭北)300万亩绿色生态基地发展计划

                                                                       单位:万元

基地县序 

县区

2002

2003

2006

各县发展乡镇

01

礼泉

1

5.5

16

烟霞镇、赵镇、昭陵乡、建陵镇、叱干镇、南坊镇、石潭镇

02

洛川

5

12

30

全部乡镇

03

白水

10

15

24

全部乡镇

04

澄城

5

5

22

善化乡、冯原镇、王庄镇、赵庄镇、罗家洼乡、庄头乡、安里乡、城关镇、交道镇、雷家洼乡、尧头镇、刘家洼乡

05

淳化

 

5

20

全部乡镇

06

乾县

 

3

12

漠西乡、城关镇、石牛乡、临平镇、阳洪镇、新阳乡、峰阳镇、关头乡、阳峪镇、梁山乡、灵源镇、周城乡、梁村镇、王村镇、注泔镇

07

富县

5

9

22

全部乡镇

08

宝塔

 

3

15

全部乡镇

09

蒲城

3

8

10

罕井镇、大孔乡、高阳镇、上王乡、洛滨镇

10

彬县

5

5

18

龙高镇、得庙乡、炭店乡、小章镇、新堡子乡、新民镇、永乐镇、义门镇、西城乡、城关镇、太峪乡、水口镇、北极镇

11

永寿

 

3

12

全部乡镇

12

合阳

7

12

15

全部乡镇

 

13

旬邑

5

10

18

全部乡镇

 

 

基地县序 

县区

2002

2003

2006

各县发展乡镇

14

耀州

 

3

6

全部乡镇

15

富平

5

5

8

觅子乡、淡村镇、庄里镇、齐村乡、梅家坪镇、宫里镇、白庙乡、曹村镇、小惠乡、底店乡、薛镇、美原镇、老庙镇、峪岭乡

16

扶风

 

2

2

天度镇、南阳镇、法门镇、召公镇、杏林镇、太白乡、城关镇

17

宜川

 

5

7

全部乡镇

18

黄陵

5

7

10

全部乡镇

19

宜君

2

5

7

全部乡镇

20

长武

 

3

5

全部乡镇

21

岐山

 

2

2

凤鸣镇、益店镇、青化镇、蒲村镇、祝家庄镇、曹家镇、枣林镇、京当乡、大营乡、麦禾营镇、故郡乡、五丈原镇

22

凤翔

 

2

2

全部乡镇

23

印台

2

4

4

全部乡镇

24

陇县

 

2

2

八度镇、东风镇、杜阳镇、李家河乡、底下镇、东南镇、天成镇、固关镇、火烧寨乡、曹家湾镇、温水镇、河北乡、牙科乡、城关镇

25

陈仓

6

6.5

7

周原镇、慕仪镇、金河乡、县功镇、凤阁岭镇、陵原乡、蟠龙镇、贾村镇、桥镇镇、钓渭镇、天王镇、溪镇、八鱼镇、硖石乡、坪头镇、晃峪乡、新街镇、胡店乡、赤沙镇、香泉镇、拓石镇

 

基地县序 

县区

2002

2003

2006

各县发展乡镇

26

韩城

 

3

3

嵬东乡、龙亭镇、芝阳镇、金城办、乔子玄乡、芝川镇、板桥乡、西庄镇、龙门镇、新城办

27

千阳

 

1

1

城关镇、草碧镇、水沟镇、文家坡乡、崔家头镇、柿沟乡、南寨镇、张家塬镇、寇家河乡、沙家坳乡

28

合计

66

146

300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