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果业发展中心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已归档信息

铜川市发展现代果业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1-05 11:4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果业在铜川新农村建设中举足轻重,大有可为,发展现代果业,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主要抓手,是促进农民生活宽裕的主要途径,必将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起到巨大的促动作用。为了发展现代果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果、农业部门立足农民增收,狠抓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优果工程和“菜篮子”工程,扶持、培育食用菌、花卉等新兴产业,全面推进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一)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业已成为全市农村头号主导产业。一是基地规模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水果面积已达到45.9万亩,产量26.3万吨。其中苹果41.4万亩,产量25.3万吨;建成优质苹果、干鲜杂果和名优时令水果三大基地;新区陈坪村的大樱桃、王益区黄堡孟家塬村的鲜桃等特色水果异军突起,成为一村一品新的亮点;苹果主产区宜君县、印台区、耀州区分别被省上确定为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苹果出口基地和专用加工果基地,基本实现区域化生产的产业布局。二是管理水平提高。30万亩苹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认证面积占到苹果总面积的70%以上,成为全省唯一的绿色果品基地市;印台区被国家商务部和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确定为中国唯一的出口导向型鲜苹果产业发展试点基地,在全省率先引进实施了欧洲EUREP-GAP标准,并通过认证。三是果园面貌改变。全市苹果园全部实施了以大改形为主的四项关键技术,各级各类示范园总面积达到20625亩,其中10个总面积1700亩果园,通过省级优质苹果示范园验收认定。四是果品质量提升。优果率达到63%;成功取得了“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权;“公權”苹果被中国商业联合会确认为全国第一个水果类放心“果盘子”产品,九州龙苹果在我市历史上首次实现鲜果直接出口。五是产业配套健全。成立各级各类协会102个,培育果品营销经纪人1200名;有绿想集团、九州公司和昱青公司、兴华公司4家企业取得了鲜果自营进出口权;在国内水果营销中率先建立并应用高科技二维码质量追溯体系,成功加入国际原产地委员“ORIGIN”组织;果品贮存能力达到8万吨,年加工消化鲜果能力达到15万吨,年生产育果袋2.9亿只、果实网套1.2亿只、纸箱100万套;全市果业管理、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从事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的科技人员有108名,拥有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560名,在果业新技术推广和优果工程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六是经济效益增长。全市农民人均果业收入678元,占农民年纯收入2010元的34%,果区果农人均果业收入1357元,超过人均纯收入的2/3,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广泛吸纳劳动力,减轻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方面果业及其相关产业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规模性就业机会,果业还带动了贮藏业、运输业、包装业、加工业、服务业对外贸易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拉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为建设山川秀美新铜川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蔬菜成为全市农村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种植面积8万亩,总产10.3万吨。保护地设施栽培面积11000亩,其中日光温室1313亩,兴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蔬菜基地,丰富了市场供应。在产业配套上建成了以渭北秦椒加工厂、印台区红土镇粉条加工厂为主的蔬菜加工企业,建成各类蔬菜市场72个,日销售量200多吨,上市品种50多个。
  (三)花卉逐步兴起。全市露地花卉500亩,大棚设施50个,年生产盆花18万盆,观赏绿化植物360万余株,新区牡丹园对外开放,各类花卉交易随处可见。
  (四)食用菌发展速度加快。以香茹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已发展到四个区县的10个乡镇,42个村,形成鲜明的小区域特色产业,年生产香菇500万袋,平菇80万袋,产鲜菇3000吨,干菇750吨,产值2000余万元,其中宜君香茹产品经干制加工已成为铜川地方特产,质量上乘,知名度高,远销国内各地,年间接出口30余吨。成为当地不少农户增收的主要来源。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果业发展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不明显;二是产业实力不强,水果面积少、规模小、总量不大,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缺乏有力的促进作用;三是科技含量低,产品产量、质量和安全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五是果园管理水平不平衡,整体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六是产业化程度低,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难以实现关联带动和产品的高附加;七是产业基础条件差,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投入机制不健全。八是果农商品意识不强,分级不严,混采、混堆、混装、混销,包装粗糙、简单,规格过少,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九是营销环境有待改善。
  二、发展现代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最有机遇优势和环境优势
  从政策环境来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把其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连续以一号文件形式出台了一系列惠农、促农、扶农政策,又在经济社会整体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阶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战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中心和主题。果业在我市农业和农村中的特殊地位,必将成为各项政策支持的重点。二是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因地制宜,明确规划了农产品优势区域,把黄土高原确定为苹果优势产业带,我市位于产业带的中心,将多方受益;三是省委、省政府对果业提出了“把苹果做成国际化的大产业”和“争全国第一,创世界名牌,出一流效益”的明确目标,陕西苹果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面积、产量、质量三个全国第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会越来越有利;四是市委、市政府把果业列入5523工程,作为“十一五”提升壮大的五个传统产业之一,连续两年都把鲜干果栽植作为全年重点工作的战役之首,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强势推进,使全市上下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增强了干劲,形成了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有利局面。五是果业机构逐步健全,2001年市果业局在全省率先组建,宜君、印台、耀州也相继成立了果业管理局,理顺了体制,充实了队伍。六是我市印台区因地制宜,明确地提出建设苹果专业区的发展目标,开创了我市果业发展新的机制和模式;七是从上到下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都给予了果业较大的优惠、保证和倾斜,把果业叫得响,抓得紧,落得实。
  从市场环境来看:由于世界范围内苹果主产国生产规模普遍萎缩,国内由于山东等老果区和非苹果适生区面积产量连续大幅下降,果业特别是苹果产业格局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为我省让出了大量的发展和市场空间,加之陕西近年来乘势而上,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实施技术创新,加强产品宣传,加大市场开拓,扩大出口创汇,果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质量信誉越来越高,客商云集,果价不断攀升,销售更加畅通,成为世界果品生产经营的主力军,开创了果业产业前所未有的辉煌,以销带产的形势逐步形成对果业的巨大推动力,不但大大激发了果农生产作务的干劲,更使我省我市果业更具活力。
  从铜川果业实际来看:自然条件优越,是世界级的苹果和多种北方水果生产栽培的优生区,有较为雄厚的果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陕西苹果”地理标志的使用、高科技二维码质量识别追溯技术的应用,以及成功加入国际地理标志组织等成效使铜川果品在营销上占据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制高点;产业配套体系的不断完善、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各级各类协会建设的突飞猛进,加速了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民风纯朴,勤劳上进,思富图强,勇于开拓创新,还有近百万亩宜果地,都为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2010年,世界主要水果总需求量将达到51074万吨,其中苹果5549万吨。目前,世界人均果品消费为65公斤,发达国家高达100-300公斤/年,而我国仅为20公斤,果品消费空间非常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对水果的需求将逐步大幅上升,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内果品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在5%左右,我市作为世界级优生区,发展前景将极为广阔。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十分巨大
  全市2005年农民人均果业收入678元,占农民年纯收入2010元的34%,果区果农人均果业收入1357元,超过人均纯收入的2/3,经过常规保守预计,到2010年,全市果业总收入将达到30亿元以上,其中仅水果一项收入就达到20亿元,是2005年的4倍多。
  (四)有利于改善农村面貌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为载体,既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又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既注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又注重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既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又注重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果业及其相关产业能有效地激活农村经济发展要素,壮大农业产业规模,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规模性就业机会,在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果业还能带动贮藏业、运输业、包装业、加工业、服务业、对外贸易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兴起果业文化和绿色观光旅游,对于拉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促进村容美化整洁、提高农民的组织民主意识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五、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规模栽植果树、花卉、蔬菜,能大大增加绿色面积,提高林草地覆盖率,加之园艺工艺技术的应用,对美化、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建设山川秀美新农村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发展现代果业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贫困村、专业村和果业主产村为重点,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充分发挥自然、区位、资源优势,遵循市场规律,结合生产实际,分类培植、壮大、提升现代果业产业,整村推进,形成高效优质、各具特色的村级优势产业格局,注重发展、管理、服务配套协调和机制创新,全面促进果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按照“强果、兴菜、扩花、增菌”的发展线路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范实施,高点起步,加速进程,在全面促进果业产业升级的同时,尽快建成一批规模大、数量多、发展好、效益高的以果、菜、花、菌为主导产业的新型专业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果品 坚持以自然资源为依托,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稳步发展苹果,加速发展樱桃,适量发展名、特、优、新时令水果,大力发展设施高效特色水果,着力提高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生产绿色、有机果品为重点,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作务,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施名牌战略、龙头带动战略和项目支撑战略,培育精品,打造名牌,促进销售,扩大出口,推进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尽快形成“苹果为主、多果并举、特色突出、名优荟萃”的产业格局,全面提升壮大果业,实现产业升级和效益新突破。
  ——蔬菜 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优势,依靠科技进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反季节蔬菜生产为重点,积极发展设施栽培,大力推行无公害蔬菜生产,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按照产业化的要求,扩大菜田规模,增加产品总量,提高质量,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尽快把蔬菜培育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花卉 结合新老区城市建设,以发展绿化用花木为主,同时依托地理区位优势,瞄准周边西安、咸阳以及国内其它大中城市市场需求,积极引进并集中规模发展名贵稀有、艺术造型、节日礼仪用花卉品种,形成辐射范围较广的花卉生产和供货基地。
  ——食用菌 调整栽培品种结构,增加栽培种类,扩大栽培区域和生产规模,注重产品商品化处理,积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包装档次,大力做好产品宣传,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三)发展原则
  1、发挥优势原则。立足铜川实际,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条件、产业特色、有利环境及引进标准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全面提升,重点突破,打造强项,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平稳发展型向跨越提升型转变。
  2、市场导向原则。着眼国际、国内两大市场,针对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用长远的眼光、大流通的思维、市场化的理念,组织果品商品生产与流通,创立品牌体系,全方位提高我市果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果业发展由生产促进型向市场拉动型的根本转变。
  3、产业化开发原则。立足果业整体开发,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提高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4、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实现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总体目标及分阶段实施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15年的努力,到2020年,实现果品大跨越、蔬菜大提高、花卉大普及、食用菌长足发展的目标,形成大果品、强蔬菜、特色花、规模菌的产业格局;建设100个(2010年建成50个)人均2亩果(包括菜、花、菌),户年均果业收入超过2万元;以果业专业村为重点,培养10万名(2010年3万)生产技术过硬、管理作务过关、善于参与经营、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成立300个(2010年100个)正式注册、机构健全、规范运作、服务水平高的村级果业协会,确保专业村、重点村村村有协会。分阶段实施目标:
  做优苹果。在规模、产量、品质、品牌、产业配套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到2010年面积达到50万亩,产量40万吨,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鲜果贮藏能力占到总产量的50%,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苹果出口量占到总产量的20%以上,建成一大批果品贮藏、加工、运销及种苗繁育龙头企业。实现苹果产业大发展,效益上台阶,农民收入上水平。
  到2020年,面积达到60万亩,产量70万吨,优质果率90%以上,鲜果贮藏能力占到总产量的60%,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苹果出口量占到总产量的25%以上;把我市建成国内一流、具有较大国际知名度的国际化果业区。
  做大樱桃。扩大基地规模、优化栽植品种、提高果品质量、研发适用技术。
  到2010年建成以大樱桃为主的时令水果基地10万亩,产量10万吨;其中大樱桃规模发展到4-5万亩,形成国内最好的大樱桃基地。
  到2020年,以大樱桃为主的时令水果发展到15万亩,产量15万吨,其中大樱桃8万亩,建成国内重要的大樱桃出口基地。
  做精蔬菜。以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为重点,规模引进栽植新、优、稀、特品种,稳定大路菜,扩大精细菜,大力发展设施保护地反季节菜种植和菜产品加工,不断提高作务管理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
  到201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达到15万吨,保护地栽培达到2万亩,建成6万亩以上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总产达到20万吨,保护地栽培达到5万亩,建成10万亩以上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和有机蔬菜基地,产业化体系更臻完善。
  做好花菌。重点是扩大规模,引进新优珍稀品种,开展特色种植和工艺加工,开发花卉文化产业,建设集中规范交易市场。
  2010年,花卉栽培面积达到1100亩,设施大棚500个,扩建牡丹生态园,建成较大型专业花卉交易市场1-2个。食用菌年生产总量达到800万袋,产量10000吨,形成省内驰名产品。2020年,花卉和食用菌生产规模均较2010年扩大2倍。形成优势产业群落。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规模扩张,着力建设专业村
  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品种优新、集中连片”的要求和“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业)”的规划思路,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花则花、宜菌则菌,科学培植村级主导产业,实现100个人均2亩果的果业专业村建设目标。一是加快新园(田)建设。继续优化区域布局,深化结构调整,苹果以中早熟品种为主,时令水果以大樱桃、葡萄、杏为主,蔬菜以高档精细菜为主,花、菌以高效及名贵珍稀种类为主,积极发展适应国内外高端市场的新优品种。二是全面建设无公害、绿色基地。苹果以绿色基地为主,蔬菜、食用菌以无公害基地建设为主,不断扩大认证规模。三是建设加工专用果基地。以加工企业为主体,按照“企业加农户”的模式,建成与果品加工能力相匹配的专用加工果及加工鲜食兼用果基地。四是加快苹果出口基地建设。通过改造提升和规划新建,在中东部残塬区建设20万亩以上符合国际标准的出口苹果园。五是发展有机果品生产。实施果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按照优质、营养、安全、放心的质量要求,逐步实现由绿色向有机的转移。
  (二)实施科技兴果,注重果农综合素质培训
  按照“全面推广、规范到位、标准作务、集约管理”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高果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益;按照“园(田)貌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辐射力强”的要求,各具特色建设各级类示范园,重点抓建苹果四项技术示范园、不同树形试验园、优质丰产高效园、综合技术观摩园、欧洲模式展示园、精品苹果示范园、设施水果样板园、时令水果示范园等,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规范作务管理,真正为果农起到典型示范、带动促进作用;按照“技术为主,综合全面,不拘形式、全面覆盖”的总体要求,加大果农培训力度,从生产技术、质量观念、诚信意识、市场知识、外销规则、品牌维护等多方面对果农进行全面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技术精、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果农队伍,提高其综合素质;积极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大力建设“五配套”生态果园,发展循环经济;扩大果业开放与交流,积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3、壮大龙头企业,促进生产、经营和谐发展
  积极培育扶持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带动力强的涉果贮藏、包装、加工、营销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发展果业产品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和储藏保鲜,尽快形成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知名品牌,力争在企业规模、经营体制、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营销市场六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加强基地、农户、企业间的联合与合作,建立互惠利益联结,促进和谐发展。
  4、提升果业品位,形成产业鲜明特色
  充分发挥我市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并将其与世界级的品种和国际一流生产技术有机地整合,形成规模产品,全力提高优果率和整体商品性,树立铜川果业最优的产业形象,突出地域产业和优质产品的鲜明特色。积极做好新优品种的筛选、引进、繁育、推广工作,加速现有基地的品种升级换代,同时,全方位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推行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标准化生产作业,为果业产业国际化、现代化奠定基础。
  5、开拓市场,加强营销
  实现工作重心向销售转移特别是向国际市场的销售转移。围绕自然优势、安全优势和原产地域产品标志、二维码质量追溯体系等特色优势,充分做好产业宣传、市场宣传、舆论宣传,提升知名度,叫响铜川果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流通型龙头企业,加快渭北物流中心项目立项实施,建设产地市场体系和销地市场网络,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销售市场的规模化和连锁化,在稳定和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拓展国外市场,以东盟、欧盟市场为主,构建跨国营销市场体系,加强出口基地注册、认证和监管工作,扩大果业产品直接出口规模。不断优化销售环境,全面推行诚信营销战略,营造运销“绿色通道”。
  五、政策措施
  (一)明确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地位和作用建设新农村,经济是基础。离开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无疑是一句空话。果业关联着全市90%以上的农民和农村,是全市农村最大的一项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地位。而且随着果业规模和效益的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其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贡献将越来越大,果业兴,则农村兴,因此,对我市而言,致力于发展现代果业,不断转变果业发展理念,强化内在动力,提升经营水平,不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的工作方向,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产业保障,全市上下必须在对发展果业的思想认识上形成共识。
  (二)广泛宣传动员,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果业发展
  小果品,大产业。发展现代果业,需要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要单靠整体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观念意识普遍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信息资源相对匮乏、投入能力十分有限的农民,在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基础设施极不完善的农村,从事发展现代果业的宏大工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加大宣传,动员各行各业都能关心、支持、参与果业发展,制定和落实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和资金向农村流动,向果业参透,形成支持果业发展就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舆论导向和认识倾向,逐步形成合力,促进现代果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正确认识形势,把推进现代果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工作来做,明确职责和任务,强化力度和措施,建立健全市长、区县长、乡长三级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对果业工作的领导;建立部门包抓、企业参与和技术人员全面定点指导的长效机制;建立严格的考核和督查制度,强势推进。同时,做好综合协调与管理,组织相关部门和行业,在果业的生产、贮藏、加工、流通和出口等工作中加强配合与协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龙头带动体系。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支持重点龙头企业,以资产、名牌产品等为纽带,采取兼并、联营、参股、租赁等多种方式实行低成本扩张,在种苗生产、产品销售、加工等方面强强联合,发展大公司、大集团,组建行业协会或企业联合会,依靠大公司、大集团、大组织带动产业大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加快渭北园艺中心等一批果业科技研发机构项目建设,以此为平台,增强果业科技创新,开展课题攻关,促进果品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转化;依托省内、市内科研院校、技术推广单位实施果业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地县、乡干部、果农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组建村级技术服务队和病虫害统防机防队,强化一线服务力量;加快基层协会建设,完善果业协会组织体系,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组织形式的专业合作方式,提高果农、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实现在全市果、菜、花、菌基地乡镇、村,全部建立专业协会或其它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的目标,建立市级行业协会组织,形成遍布全市各乡村的专业协会组织和网络,不断壮大组织,增强服务,搞活运作,实现协会职能对果业的全面覆盖,将我市果业各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新格局。
  三是建立标准化体系。制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涵盖果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地方标准。修订完成绿色苹果标准、苹果保鲜贮藏标准、苹果浓缩汁标准等,以质量和标准引导和规范广大果农的果品生产。
  四是建立信息网络体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信息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力,逐步建立果业信息化体系,及时准确地向农户和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果品价格、新品种、新技术及生产资料等相关信息,达到内联外通,收发流畅,更好地服务生产,指导销售。五是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督体系。建立果品质量检测中心,完善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加强产品标志标识使用和管理,强化农资和包装市场监管,确保铜川果品质量。
  (五)落实惠农、扶农政策,调动果农生产积极性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效的惠农政策,涉及生产、生活、社会活动方方面面,关键在落实,要让农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让农民真真正正减负受益,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其发展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投入能力和水平。果业部门要重点争取并落实好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贮藏设施建设、开展科技攻关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以及省上对果农套袋、购买果用机具、建设灾害防御设施等方面的补贴政策和资金,逐步改善果农生产设施装备和基本条件,引导果农更多地应用优质农资和先进工具,全面提高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
  (六)创新机制,健全体制
  不断创新、变革、完善原有的、不适应发展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分配方式、运作程序、制度、理念、职责效能等,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建立有利于发展的一整套工作保障体系。同时,理顺果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级果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设置,形成市、区县、乡三级联动的有利局面。
  (七)加大资金投入,
  千方百计开辟投资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果业投入机制,增加投入总量,调整投入方向,注重投入实效。争取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增加对果业的投入,设立果业专项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果业标准化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技术培训、实用技术推广、良种苗木繁育引进、示范园建设和培育中介服务组织,扶持果业发展。同时鼓励金融、企业和农户多方增加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果农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融资体系,协调金融部门逐步把果业项目作为扶持重点,充分研究、探索对果业项目的投资办法和方式,调整信贷结构和投向,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的贷款规模。充分利用国家对西部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投入向果业倾斜,着力改善果业基础条件、加强产业薄弱环节。另外,通过挖潜增效、注重节约、促进产品营销等多途径为发展现代果业增加发展资金。
  做强产业。建设渭北物流中心、果蔬园艺中心,新上并扩大果蔬加工龙头企业,发挥协会作用,培育果蔬营销大户,2010年水果产业收入达到16.8亿元,到2020年,果业总产值达到43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果品收入3009元。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