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财政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关于铜川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3年3月20日在铜川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来源: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3-11-05 01:0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铜川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的总体要求,全市各级财税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创新工作理念,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全面完成了财政各项目标任务,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据12月31日电月报统计,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15948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收61385万元,增长17.3%。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00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1.3%,超收21300万元,较上年自然口径增收21056万元,增长11.1%,剔除上年两权价款等一次性收入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径增长31.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003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8.6%,较上年增长17.9%;非税收入完成8997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4.3%,较上年同口径增长47%。

全市财政支出完成724131万元,较上年增支80707万元,同口径增长21.1%,完成调整预算的97.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89012万元,增长29.6%;科学技术支出3775万元,增长35.5%;教育支出164350万元,增长25.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6219万元,增长3.1%;公共安全支出33493万元,增长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048万元,增长24.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0031万元,增长9.6%;交通运输支出14280万元,增长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998万元,增长25.8%。

全市基金收入完成47059万元,比上年下降5%,加上中省补助收入16765万元和上年结转收入15396万元,基金总收入79220万元;全市基金支出6697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2250万元。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224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较上年同口径增长25.2%。其中:各项税收完成5518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6.2%,较上年增长7%;非税收入完成4705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3.3%,较上年同口径增长42.4%。

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271266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2.8%。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8477万元,增长65%;科学技术支出896万元,增长36.6%;公共安全支出18803万元,增长2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096万元,增长23.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4474万元,增长5.6%;交通运输支出12253万元,增长6.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812万元,增长41.5%。

市本级基金收入完成42542万元,比上年下降9.9%,加上中省补助收入16765万元和上年结转收入5672万元,减去补助下级支出38802万元,基金总收入26177万元;市本级基金支出1934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6828万元。

(三)2012年财政主要工作

1、狠抓收入征管,财政收入在困境中实现增长。2012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减税、上年一次性收入抬高基数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市税收收入出现短收。我市各级财税部门强化收入征管,采取“四个并重”、“六个坚持”,力保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全面完成。“四个并重”:一是“大”、“小”税并重;二是国、地税并重;三是税收和非税收入并重;四是日常征管和重点稽查并重。“六个坚持”:一是坚持包抓收入责任制和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坚持各收入征管部门的协调配合,联合开展财税大稽查专项治理;三是坚持落实中省有关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四是坚持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五是坚持源头控税各项措施,有效堵塞征管漏洞;六是坚持收入监控机制。通过以上有效措施,确保了我市财政收入连续九年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在加强收入征管的同时,密切关注中省项目资金和政策信息,加强联系和汇报,全年共争取各类中省补助资金59.12亿元,较上年增加5.76亿元,增长10.8%。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24.53亿元,中省专款28.24亿元,各类专户补助资金6.35亿元。

2、强化支出管理,财政支出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双提升。在支出管理上,一是完善加快支出的长效机制,强化部门、区县的预算支出主体责任;二是加强支出绩效考核;三是加强资金调度,缓解区县资金压力;四是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及时解决支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措施,财政支出进度是历年来完成最快的,在全省排名居前。在保重点上,一是提高了市直机关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比例由原来的65%提高到70%。二是积极筹集落实“科学发展双十行动”配套资金4.51亿元。三是筹集3.3亿元用于新区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拨付6000万元用于八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1.46亿元用于四大景区建设。投入5160万元用于交通畅通工程,并通过担保融资1.3亿元解决其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四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3、坚持民生优先,事关百姓民生事业稳步发展。在年初预算时就将新增财力16715万元中的13536万元用于民生领域,占到新增财力的81%。全年民生工程总投资28.87亿元,比上年增加5.72亿元,增长24.7%。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全年教育支出完成16.44亿元,较上年增长25.9%,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22.7%。筹措资金2000万元,购置校车55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安全校车全覆盖。二是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筹集资金74618万元,用于我市社会保障各项“扩面提标”政策的落实。将集体超龄人员、职教幼教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此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三是加大科技、文化事业投入力度。2012年,全市用于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支出达到26773万元,较上年增加5712万元,增长27.1%。四是全力支持“四创”工作。全年市级财政直接投入“四创”资金7460万元,确保了四城联创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全市保障性住房支出达到73389万元,为全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12175户36077人审核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152万元。六是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因油价上调增加支出实行财政补贴,全年共发放石油价格补贴4577万元。

4、夯实农业基础,支持“三农”发展成效显著。一是构建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新机制。2012年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达到89012万元,较上年增长29.6%。二是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全市共完成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275个,总投入达1.26亿元,受益群众达30万人。特惠制试点和普惠制扩面工作得到省财政厅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三是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全年争取现代农业园区、苹果产业和设施蔬菜项目资金6500万元。共投入3197万元扶持了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四是各项支农惠农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粮食综合补贴资金7450万元,补贴面积97.58万亩,受益农民41万人次。兑付44113台家电下乡产品补贴资金1461万元。兑付8895台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754万元,受益农户3650户。

5、政策资金“两轮”驱动,保增长措施及时有力。一是加大与各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以贴息、担保为主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全年担保贷款3.5亿元,较上年增加1.5亿元,落实贴息资金2950万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流动资金1.11亿元,扶持企业53户。二是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安排2200万元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奖励专项资金;拨付9223万元用于“两园四区四基地”建设;拨付2200万元用于旅游宣传及旅游产品开发、推介和商贸物流业发展。三是整合资金促工业发展。整合各项扶持资金,全年共拨付工业发展专项资金2800万元,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和现代建材、陶瓷产业及企业保增长。四是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对水泥企业利用三废享受退税等退付增值税653.5万元。暂停征收煤炭调节基金、铝厂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全年共免征2500万元;对铝厂电价实行8分/度优惠政策,省市财政补贴2828万元。对劳务密集型中小企业实行贷款贴息892万元,支持了企业发展。五是进一步完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落实好“保增长”的各项要求,提出财政支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十项措施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财税环境。

6、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覆盖,实现了对单位、个人、供应商的全面监控、查询。二是市级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市本级预算公开试点部门扩大到20个,区县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工作逐步推进。三是公务卡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市级254家预算单位参与试点,为全面推进市级公务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将市本级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统筹使用,统一管理。五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动态监控系统步入正轨。制定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工作规程》等三个办法,进一步规范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行为,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动态监管。六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编制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将市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等四大公司纳入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全年实现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000.5万元。试编了《铜川市2012年社保基金预算》,预算体系更加完善。七是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市级单位申请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全部实行网上审批,初步实现电子化政府采购。八是政府性债务管理不断完善。制定出台了《铜川市政府债务资金管理办法》,增加了偿债基金规模,债务资金的举借、使用、偿还不断规范。

总结2012年财政工作,虽然收入任务圆满完成,财政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非税收入占比高,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待提高。二是刚性支出逐年增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三是一些部门和基层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不够规范合理,财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3年财政预算安排

(一)2013年财政收支形势

2013年我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煤炭、建材、铝冶炼等行业的产品价格,目前虽然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较小,企业经营情况不容乐观。落实中央宏观调控、西部大开发、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支持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短期内必然造成减收。随着去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相继提高,营业税改增值税范围扩大,加之国家从今年起取消或免收3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这些都将造成收入减收。

尽管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然而我市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骨干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随着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强劲,现代建材、商贸流通、休闲养生、文化旅游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出台和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将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2013年,我市将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过亿元的项目40个。随着华能铜川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30万吨铝冶炼、铭帝年产10万吨铝型材项目、美鑫年产30万吨炭素项目、康元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的开工建设,秦岭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声威三期水泥生产线投产达效,陕汽铜川零部件加工基地二期、旺旺三期等项目加快建设,铜黄高速、合凤高速、中石化宜君油气勘探等大项目的全面推进,为税收增收带来一定空间。在支出方面,按照中省要求,需要保障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较多,继续加大对教育和“三农”的投入,兑现社会保障各项“扩面提标”政策,落实保障性住房配套资金,债务还款压力大。

总之,2013年财政工作,既有不少矛盾挑战,又有很多有利条件。我们将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圆满完成财政各项目标任务。

(二)2013年财政预算安排

按照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对2013年财政工作的部署和要求,2013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重大决策和统一部署,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认真落实中省市保增长、调结构各项政策,创新财政政策机制,研究财税扶持政策,大力支持调结构、转方式和产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步伐,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以建立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为契机,加快财政支出改革步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特别是要优先保障民生支出的需要。努力构建职责清晰、分配科学、编制透明、支出高效、管理规范、监督有力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1、全市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按照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确定的目标,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安排240000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1%。其中:国税计划36900万元,较上年完成数增长18.4%;地方税收计划97000万元,较上年完成数增长18.2%;非税收入计划106100万元,较上年完成数增长9.6%。

201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40000万元,加上上级的各项补助及转移支付173966万元和专项用途的上级补助39660万元、减去部门经费上划1717万元后,全市总财力为451909万元,比2012年总财力增加55598万元,剔除专项财力增加3290万元因素,全市可用财力实际增加52308万元。

2013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451909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7%。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68838万元,增长16.7%;国防支出914万元,同口径增长9.6%;公共安全支出29028万元,增长5%;教育支出100630万元,增长11.4%;科学支出2866万元,增长10.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176万元,增长3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403万元,增长28.4%;医疗卫生支出25771万元,增长17.6%;环境保护支出4152万元,同口径增长9.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3181万元,增长30.1%;农林水支出39136万元,增长21.1%;交通支出7067万元,同口径增长6.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6508万元,增长15%;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829万元,增长3.2%;金融监管支出440万元,增长193.3%;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2164万元,增长25.2%;住房保障支出4688万元,同口径增长9.1%;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744万元,增长11.6%;预备费支出8578万元,占当年预算支出的1.9%;其他支出30696万元,增长31.4%。

2、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市本级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115500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8%。主要税种及非税收入安排情况是:国税24400万元,较上年完成数增长18.2%;地方税收45700万元,较上年完成数增长18.3%;非税收入45400万元,较上年完成数增长5.7%。

按照地方财政收入计划115500万元,加上中省补助收入28336万元、区县上划收入182万元、中省预下2013年资源转型转移支付资金30690万元、成品油改革转移支付5009万元、工商质监机构下划基数1313万元,剔除专项上解-30万元后,2013年市本级当年的总财力为181060万元,剔除专收专支39500万元(其中:城建税7600万元,排污费、教育附加费及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14400万元,罚没及行政性收费收入17000万元,其他收入500万元)和具有专项用途的上级补助37012万元(其中:资源转型转移支付30690万元,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收入5009万元,工商、质监机构划转1313万元),当年可用财力104548万元,当年新增可用财力11005万元。

2013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8106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1%。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718万元,增长8.8%;国防支出699万元,同口径增长8.4%;公共安全支出14293万元,增长6.9%;教育支出16208万元,增长13.1%;科学支出883万元,增长10.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202万元,增长47%,主要是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增加了对景区基础设施的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209万元,增长19.1%;医疗卫生支出8409万元,同口径增长7.8%;环境保护支出1507万元,加上基金安排的环保支出,同口径增长11.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574万元,增长23.4%;农林水支出17824万元,增长19.2%;交通支出5759万元,同口径增长9%;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5006万元,增长18.7%;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425万元,增长4.9%;金融监管支出440 万元,增长193.3%,主要是增加了金融专项补助;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654万元,增长48.3%;住房保障支出2630万元,加上基金安排的公租房配套和城中村改造2500万元,同口径增长69.6%;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365万元,增长7.8%;预备费支出4500万元,占当年预算支出的2.5%;其他支出14655万元,下降10.1%。

三、2013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保收入”,确保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一是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二是抓住重点环节,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和培植新税源。三是提高收入质量,逐步降低非税收入比重。四是加强支出绩效考核,提高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和科学性,全年支出进度达到调整预算的95%以上。

(二)“保增长”,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3年,财政支持保增长做到“三个落实、三个加大”。“三个落实”:一是落实我市关于保增长的各项措施。二是落实好财政支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十项措施。三是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三个加大”: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经济建设和重点项目的投入力度,2013年,市本级支持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资金达到21664万元,其中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全面落实中、省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通过贴息、担保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三是加大对园区和县域经济的投入,2013年,我市资源转型资金用于园区建设的资金占到转型资金总额的50.8%。

(三)“保民生”,保障各项民生支出足额到位。继续坚持民生优先,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一是确保“两个80%”。2013年,继续将新增财力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80%以上。市本级2013年民生工程预算安排28708万元,较上年增加8837万元,占新增可用财力的80.3%。二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2013年,全市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预算支出达到39136万元,较上年增长21.1%;实施农民增收“七大工程”,支持生态工程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及时兑现各项惠农补贴资金,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四)加大投入,支持工业园区及休闲养生产业发展。一是支持“二园四区四基地”建设。2013年市财政安排1.24亿元用于支持“二园四区四基地”建设。二是加大对旅游、商贸产业的投入。安排2500万元支持旅游产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安排400万元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融资,加快休闲养生产业发展。

(五)深化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是全面推进预算公开改革。市本级所有政府组成部门的部门预算全部公开,指导区县推进预算公开试点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务卡制度改革。制定出台市本级公务卡强制消费目录,不断规范公务消费,降低行政成本。三是积极探索综合治税改革。联合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建立综合治税大厅,实行“一厅式”办公,堵塞征管漏洞。四是积极推行惠民补贴“一卡通”发放工作。在耀州区和新区先行试点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改革,年内实现惠民“一卡通”发放全覆盖。五是大力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充分发挥资金聚集效能。六是建立账户定期清理制度。建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卡和社会保障账户季度清理制度,防止“吃空饷”。七是积极开展绩效预算评价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八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大新增资产配置审核和资产收益的收缴监管工作力度。九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部门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市人大和各位代表的监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财政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转型提速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网络编辑:皇甫静洋
信息审核:邵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