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栏 / 聚焦国卫 / 健康教育

让人民群众得到切实的健康保障

——2018年我市卫生计生工作大盘点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9-02-26 08:1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2018年,全市卫计系统高举健康铜川、追赶超越两面大旗,围绕防病促健康、治病保健康、计生促和谐三条工作线,深化综合医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养结合、社会办中医四大改革,大力推进重点项目、人才学科、应急能力、信息化等建设,全市卫生计生工作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更多更好的健康保障。
  聚力舞龙头,健康铜川建设蹄疾步稳。成立健康铜川建设委员会,形成党委统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市人民医院新区二期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市卫计综合监督执法楼项目完工,市中心血站、市妇幼保健院、铜川五官医院迁建项目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北中医孙思邈医院创建成三级甲等医院,宜君县人民医院创建成二甲医院,王益区骨伤医院创建成二乙中医医院,王石凹矿职工医院、陈家山矿职工医院通过二乙医院现场评审。
  聚力激活力,医药卫生改革持续推进。市妇幼保健院与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建立全面协作关系,北中医孙思邈医院与黄堡镇卫生院、太安镇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宜君县在全市率先建立县域医共体,全年各级累计下派帮扶医师257人。为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全市中药材种植留存面积10万亩,100亩以上种植大户32家,专业合作社26家,中药材种植企业11家。成功掌握白芨、珠子参等4种稀缺濒危中药材组胚和脱毒技术,濒危中药材繁育工厂建成运行。与重庆三峡植物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园项目规划有序推进。
  聚力补短板,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继续加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提升疾控机构和卫计综合监督机构能力建设。率先在全省完成妇女健康促进项目试点任务,五个区县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全市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技能竞赛和“儿童优先母亲安全”送健康献爱心健康中国行活动。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服务3616人,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干预率100%。强化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不断提升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依法执业检查医疗机构660家,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1起。
  聚力强弱项,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人民医院成为延安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陕西精准医学基因检测示范中心铜川市人民医院示范基地暨博士后工作站设立,建成全市首家静配中心,成立铜川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北中医孙思邈医院设立胡大一院士工作站、刘华为、米烈汉名医工作室和铜川首个博士后创新基地(博士后流动站)。深入推进盐铜健康帮扶,两市互派医护人员59人次,涉及儿科、麻醉、护理等17个专业。
  聚力优服务,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深入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硬件改造提升,推进门诊流程再造,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大力推行日间手术,优化就医服务,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率和完成率不断提升。深入实施计生服务,建立计生特殊家庭关心关爱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开展“把健康带回家”活动,促进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整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信息三大基础数据库,完成全市居民健康卡用卡环境改造,建成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推进诊疗与健康管理服务系统进一步融合。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服务覆盖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并在全省首家将3所民营医疗机构和3所乡镇卫生院接入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将13所40张床位以下的市管民营医疗机构移交区县管理,审批特色连锁体检中心1所。出台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意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环节,优化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环境,全市民营医院涵盖眼科、骨科、妇科、肿瘤科等10余个专科,占医院总数的41.67%,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聚力抓扶贫,贫困群众健康保障有效落实。全额资助908.9万元为47854名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贫困人口“四重保障”全面落实,2.89万人次享受健康扶贫政策,新农合补助6639.80万元,1844人次享受大病保险政策232.42万元,民政医疗救助14162人次1326.79万元,4173人次享受补充医疗保障120.66万元;深入推进“三个一批”分类救治,137名大病患者全部救治完成,救治率100%;全市成立283个家庭医生团队,对全市7536名贫困患者进行签约管理,市财政拿出10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贫困慢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全市建立市、县、乡镇三级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算窗口。(记者:李阳 见习记者:党江妮)


网络编辑:张泽
信息审核:张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