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辞(之十九)

弘扬照金精神 奋力追赶超越
中共铜川市耀州区委书记 杨宏伟
(2019年8月22日)

来源:市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9-08-22 16:0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耀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耀州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33万勤劳质朴的耀州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在16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实现了从一穷二白、温饱不足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沧桑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牢记总书记“让老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的殷殷嘱托,紧扣“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主题,持续实施工业强区、果业富民、文化兴耀、城镇化带动四大战略,大力推进“2342”工程,努力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健康文明幸福耀州,开创了革命老区建设的新局面。
  (一)综合实力跨越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91.63亿元,是1949年的2053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91亿元,是1949年的5672倍。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二、三产业为主的方向性突破,由1949年的75.3:15.5:9.2调整到2018年的12.6:47.5:39.9。1987年完成了产业结构的第一次质变,第二产业占比超过了第一产业。1994年完成了产业结构的第二次质变,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第一产业。2018年第三产业支撑作用更为凸显,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8%,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4个百分点,区域发展趋向协调,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一是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跨越。解放初期,耀州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生产力低下、方式落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持续实施果业富民战略,大力发展以苹果、核桃、花椒、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着力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区鲜干果面积达到100万亩,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以建设“生态、特色、休闲、高新”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实验站、天成园脱毒果树苗木繁育示范基地、鑫天源、起源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推广新技术、研发新品种,实施土壤改良,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档次,海升现代果业、天辰高效设施农业、步寿塬苗木花卉产业园等一大批现代农业园区落户我区,建成省市区级农业园区25个,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显著提高。2018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83亿元,是1949年的76倍。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48元,是2004的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0元,是1978年的151倍。
  二是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的历史性跨越。耀州是工业老区,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一直是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占生产总值的70%以上,我们得益于此,也受困于此,特别是面对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传统粗放型的模式失去了上升空间,在优化结构、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挑战越来越突出。面对这一系列不利局面,我们深刻分析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势而谋、顺势而动,把八大产业核心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历史文化名城、锦阳新城、照金香山大景区、药王山大景区、关庄电商物流创业园、210国道汽配服务产业园)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战场,以全区2%的开发面积,聚集了90%以上的产业项目,实施重点项目360个,培育重点龙头企业55家,创造就业岗位3万余个,使耀州产业发展从“煤黑子”“灰脸子”转到“循环、绿色、生态、创新”发展之路。十九大以来,面对高质量发展大势,我们在“八大产业核心区”基础上,谋划实施了“2342”工程,全力打造关庄物流扶贫产业园、西北耐物流园2个物流园;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民营经济扶贫产业园、装配建材产业园3个产业园;照金红色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董家河产城融合特色小镇、小丘现代农业生态田园特色小镇、关庄物流和现代农业特色小镇4个特色小镇;大数据产业园、药王大健康产业园2个新兴产业园,实施总投资700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美鑫、铭帝、上海摩贝、辕点汽车等一批大集团大企业入驻我区,特别是大数据产业园今年上半年交易额达到了31.45亿元,年内有望突破百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持续提升。201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107.99亿元,是1949年的887倍。
  三是实现了由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的历史性跨越。耀州217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哺育了“一圣四杰”等300多位历史名人,催生了各类文物古迹490余处,积淀了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内涵。近年来,我们始终保持对传承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和担当之责,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突破口,大力实施文化兴耀战略,坚持文旅融合,建设全景耀州,激活了沉淀千年的优势。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照金香山、药王山大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文庙街、玉门、马咀、柳公权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多点开花,荣获“全省旅游示范县(区)”称号。2018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55亿元,是1949年的8913倍。文化事业持续繁荣,三级文化网络体系逐步健全,每年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300余场次,多部文艺作品亮相央视和全国舞台,被命名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获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同时,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耀·新风”“耀·传承”等“耀”字品牌,涌现出王家砭村助人为乐先进群体、最美乡村医生李文强等500多名“耀州好人”,构筑了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新风尚,好人之城叫响全国,成为了耀州的标识。
  (三)蹄疾步稳深化改革,发展活力充分激发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耀州人解放思想、创新求变、谋求发展的步伐从未停顿、从未止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完成了533项改革举措,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建设、全国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试点,以及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试验区、海绵城市等6项省级试点稳步推进,工矿企业管理运行机制、集团化办学等自主改革有声有色,先后与陕文投、陕煤化、陕有色、铭帝、美鑫、海升、上海摩贝、中国供销集团、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等100余家大集团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吸引人才近千人,有效破解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发展有活力、有潜力、有张力。
  (四)城市建设蒸蒸日上,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耀州城历史古、无遗存,长期以来规划滞后、基础薄弱、空间不足,与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强烈反差。近年来,我们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抢抓政策机遇,秉承先进模式,按照“古城新城并进,区市错位发展,地域优势互补,传承传统文化,再现市井生活”思路,掀起了城市建设热潮。紧扣“全市个性化休闲产业聚集区和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定位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永乐城市广场、正大文化商业广场、耀州中央广场投入运营,全季酒店、如家酒店、居然之家、肯德基等知名品牌相继入驻,城市商业持续繁荣、品位不断提升;积极传承历史文脉,修复了耀州名人馆、林徽因故居、老舍纪念展馆、于右任纪念展馆等,恢复了文庙街、永乐坊、天宝坊等一批古街巷,使城市更有韵味、更有魅力。锦阳新城围绕打造“全市设施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环境最优美、生活最舒适的现代新城”定位,植入“海绵城市”理念,沮河湿地公园、绿色风情廊道、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等项目建成落地,汇集人气、承载产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一座现代化的产城融合新城正在崛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特色鲜明,“照金模式”全省推广,玉门村、马咀村、移村等荣获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称号,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7.1%,荣获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区称号。
  (五)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70年来,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为民兴办大事实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努力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脱贫攻坚扎实推进。耀州区共有贫困村5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79户21877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坚持将其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一号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准发力、尽锐出战,通过多年的艰苦奋战,4769户16408人摆脱了贫困,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2.4%降至2018年的3.09%。今年计划1426户4136人脱贫,实现整体脱贫摘帽,2020年巩固提升,同步够格步入小康。二是民生事业持续改善。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投入近10亿元实施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完成了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任务,耀州中学百年老校升级改造,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全省“双高双普”合格区,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投资4亿多元的区人民医院建成投运并由西安交大二附院托管运营,孙思邈中医院与北京东直门医院、东台市中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专家名医长期坐诊,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群众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医疗救助实现城乡一体化,新农合参合率达99.7%,城镇登记失业率3.21%,多次荣获“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十佳区县”称号。全区公众安全感测评和社会治安满意率连年居全省城区前列。三是坚守生态环保底线。我们牢固树立“两山”理念,不断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为子孙后代守护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痛下决心牺牲了15亿元的工业产值和1亿元的财政收入,果断拆除关停7家大型水泥企业和93家白灰窑、石渣企业,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还给了老区百姓一片蓝天,往日“无风三尺土、下雨一地泥”的景象不复存在,群众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回顾70年的不平凡历程,过去的发展成就值得我们骄傲,但未来的美好愿景更值得我们去追求。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耀州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进,为建设现代化的“四个耀州”、共圆复兴梦想作出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网络编辑:蒋明明
信息审核:王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