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助力转型发展
铜川市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升级版”新闻发布会发布辞

市创建联席办公室主任、市文化广电局局长 梁秀侠
(2017年7月14日)

来源:市创建联席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07-14 15:0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铜川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联席会议办公室、铜川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对各位记者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今天,我就铜川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基本情况
  (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背景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财政部为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11年开始至2017年底用6年时间分三批在全国东、中、西部建成90个左右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每批创建周期为两年。其目的在于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集中解决一批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2011年,我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成功申报为第一批示范项目,2015年5月,我市以西部组第一的佳绩获得第三批示范区创建资格。
  (二)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目标任务
  通过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我们将集中解决在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创新、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前完成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使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省乃至西部前列。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化、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到今年年底,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建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具有铜川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目前我市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自创建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对标达标补短板,创新创优做示范,求实务实惠民生”的思路,扎实稳步推进创建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实质性的成效。截止目前,指标任务完成率已达到80%以上,在创新示范的探索中,着力实践创新,在很多方面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些做法经验。
  (一)创建重点任务推进有力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更健全、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按照“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利用一批、规划新建一批”的思路,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建成了孙思邈纪念馆、耀州区文化艺术中心、宜君县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设施;计划总投资8.08亿元的铜川大剧院、铜川博物馆、全民健身馆等六大市级公共文化场馆开工建设;通过改造提升,市县“两馆”已全部达到部颁三级馆以上标准;乡镇(街道)60%的文化站达到省级三级站以上标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呈现多样化特点,抓统筹,促整合,形成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X”文化服务新模式,“一镇一品”试点中心建设成效显著。2016年共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39个,达标率50.7%,在全省名列前茅。
  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丰富。在坚持需求导向、品牌引领、鼓励原创、多方参与的原则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多样化、服务标准化。“菜单式”服务让百姓的选择权越来越大;“唱响铜川 舞动铜川 书香铜川 诗画铜川”四大品牌文化活动走向常态化、系列化、特色化,群众影响力日益扩大;针对特殊人群的残疾人文艺汇演、留守儿童夏令营、农民工诗会等文化关爱活动更丰富;《照金这片天》《孟姜女》《绿梦》等7部特色剧目的陆续推出,群众反响良好,显示了我市原创文艺作品实力和水平。
  积极跟进群众文化需求,服务方式更有效。构建“文化阵地服务、基层流动服务、远程数字服务”相结合服务网络,实现阵地服务标准化、流动服务常态化、数字服务开放化。绘制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图,完善了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及设施运行的管理制度,免费开放更加规范;对基层的流动服务次数增多,并着重加大贫困地区流动服务力度;数字服务步伐加快,成功上线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维展示APP《耀州窑瓷艺》。结合国家数字资源推广项目,已启动建设了我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设置率由创建前的70%提升到目前的90%以上。
  (二)公共文化服务长效保障机制更健全
  自创建以来,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际,对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关键性的问题深入研究探索,从政策、制度层面加大保障力度。成立了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初步建立起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市委、市政府以及文化部门相继出台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见》《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从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队伍培养、服务方式等多方面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机制保障体系。《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效能提升》课题研究报告初稿已经形成,相关落实意见正在拟定。各区县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设、场馆服务项目、流程及内部管理制度也形成了各自的模式特点。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亮点频现
  在创新创优方面,我市着眼统筹发展、着力实践创新,已经形成了具有铜川自身特色的做法和经验:深化完善铜川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项目,让群众阅读更便捷、更舒心。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图书文献自助查阅借还系统延伸至区县;继续延伸市图书馆的“你看书我买单”服务项目,目前正在试点把全市农家书屋纳入其中;持续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让文化活动更多彩、更出彩;“一心多点”整合利用基层文化资源,着力提升“一心”即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不断拓展利用“多点”即辖区个文化活动站点(场所)、文化组织和文化中心户等社会文化资源的方式和手段,开辟新的文化活动空间,让群众活动有去处、更方便;加大文化精准扶贫力度,按照“筑阵地、强队伍、送文化、扶产业”的思路,建好5个文化精准扶贫试点,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丰富、更均衡;统筹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让文化阵地建得好、用得上;进一步挖掘铜川文化资源,打造博物馆、纪念馆之城,让铜川的文化资源活起来、走出去。
  三、创建示范区的社会效应
  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我市可以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普遍提升。从政府层面讲,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从群众层面讲,普遍均等、便捷高效、惠及全民的文化阳光将会普照每一个人。
  各位记者朋友,近年来,铜川市文化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广大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借此机会,我向各位记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欢迎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文化工作,支持示范区创建工作,共同谱写铜川文化建设新篇章。


网络编辑:张文华
信息审核:张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