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战“疫”中的巾帼力量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3-09 08:3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她是白衣天使,她是人民卫士,疫情下她们是最美逆行者……今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如期而至,但却注定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下,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女性,如铿锵玫瑰,展现巾帼力量。
  救死扶伤 铿锵玫瑰逆风绽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全国一盘棋”的统筹部署下,广大医务工作者闻令而动,全力以赴,坚守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在医务工作者队伍中,有一群人略显柔弱、目光坚毅。她们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展现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她们无惧疫情、逆流而上,用生命为健康护航,展现了铿锵有力的巾帼担当。是她们的劳动让“三八”妇女节更加醒目,让我们向这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巾帼英雄们致敬!
  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场。大年初一早10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劳累了一天、刚躺下就要进入梦乡的市人民医院南院儿科护士长房艳荣如弹簧般地一跃而起。“按照医院紧急安排部署,要把病区改造成隔离病区,你立即赶到科室搬家。”科室打来紧急电话。晚上9时,房艳荣又接到通知第二天要进感染病区工作,她说回复道:“请组织和医院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护士长,我要严格要求自己,起到带头作用,主动承担更多的任务。”大年初二,进入了隔离病区参与一线护理工作的房艳荣说。对于陌生的感染专业,她立即参加防护培训和演练,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并与两位护士长优化排班、制订各班次工作职责、完善各种工作流程。
  虽然,每天在隔离病房工作时间只有4个小时,但算上进出病区前后穿脱防护服和消毒措施,一个班次差不多将近6个小时。为了节省防护用品进入病区前,房艳荣不敢多吃、多喝,饿了、渴了就忍着。每次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整个人就像进了桑拿房,全身开始冒汗,护目镜里都是雾蒙蒙的,呼吸也不顺畅。但是,每当看到病床上一双双期待的眼神,她的心中就充满了斗志。
  “阿姨,我们准备抽血了。”忙碌了一早上的房艳荣端着治疗盘来到吴女士床前说。“姑娘,辛苦了。为了我们,你忙了一早上都没停点,太感谢了。阿姨年纪大了,血管不太好,没关系的,扎多少针都不怕。”患者睁开眼睛微笑着说。
  房艳荣透过起雾的护目镜隐约看到一双泛着泪光的眼睛,没敢多说话,怕自己控制不住,眼里打转的泪水会掉到护目镜上。虽然,她找到了一根适合进针的血管,但是戴着三层手套操作起来还是很困难,于是她克服紧张的心理,调整好进针角度,一针下去不偏不倚。
  进入隔离病区后,家人和同事们每天都会发来问候的信息,为房艳荣加油打气,叮嘱她做好防护、照顾好自己。房艳荣时常感激地说:“谢谢大家。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场,这种时候我更要担起这份责任。”
  不是生而无畏,只是选择担当。在这个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白亚文不畏惧不退缩,第一时间投入一线救治工作,与科室其他同事组织学习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知识。
  1月23日,连续值班的白亚文刚刚下班,还没到家电话铃声就响起,得知医院来了3位从武汉返乡的疑似患者,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回到工作岗位中。从那天起,白亚文一直参与救治工作,整个春节期间都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没有回过家。
  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与恐惧。在病患入院初期,情绪不稳定,这无疑给治疗增加难度。白亚文每天面对面与患者耐心沟通,交流开导,为他们普及疾病防控和治疗知识,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白亚文说,虽然很辛苦,但是能够为患者的安全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再苦再累都值得。
  随着疫情的发展,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最多时收治了5名确诊病例,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白亚文和同事们没有任何怨言,24小时连轴转,认真对待防疫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终于,在医院的支持和感染科团队的精心救治和照护下,2月6日至7日,医院收治的最小患者小晗和她的父母陆续出院。
  “这些其实都是我应该做的,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我们不是生而无畏,只是选择担当。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站在最前面。我想,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疫情。”白亚文坚信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据了解,白亚文有丰富的抗“疫”经验,2003年正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进修的她参与过非典的救治工作;2009年甲型H1N1病毒全面爆发,白亚文作为王益区抗击疫情的主治医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一线工作。而在这次在新冠肺炎疫情波及我市的第一时间,白亚文签下抗“疫”请愿书,毫不犹豫地站在了疫情防控战役的最前线,肩负起救治确诊患者的使命,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共同抗击疫情。
  正是有像白亚文一样的白衣天使,化身白衣战士,身着白色战袍,担起了医者的职责和使命,我们的日子才能如此祥和安宁。
  初心守护健康,担当履行使命。出现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科长赵丽莉被分配到患者的流调追踪组,她积极组织人员学习讨论防控方案,无数次穿脱防护服演练,让流调队员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患者行动轨迹,以及时掌握并管理密切接触者,达到迅速控制传播的目的。
  1月29日,赵丽莉被派驻守王益区疫情防控突击队,担任队长,带领工作组先后多次深入到疫情所在社区、两个集中观察点、宾馆酒店、公交公司等重点防控地区和环节实地察看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设法解决。
  面对王益区双龙社区出入通道较多、人员管控不严等问题,她及时建议对双龙社区40号楼和5号楼进行全面封闭,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必要时采取心理干预。针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她还要求王益区对辖区所有酒店宾馆再做一次摸排,重点了解铜川籍返乡人员入住情况。
  2月5日,在王益区政府召开的工业企业复工生产及疫情防控工作协商会上,赵丽莉对复工过程中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培训。建议企业做好返岗人员的排查与管理工作,健康监测和隔离观察14天,食堂错峰就餐。
  坚守防线 筑起疫情防控坚强堡垒
  裕华小区是耀州区的一个大型小区,人口密集,疫情防控任务重,压力大。
  疫情发生后,天宝路街道天宝滩社区党总支书记梁耀红和社区同志严防死守,对来往车辆和人员,按程序消毒、测体温、登记、宣传等一个环节都不少。
  裕华小区杨阿姨在西安工作的儿子带儿媳第一次回耀州过年,却被拒之小区门外。她找到梁耀红,想通融一下,让儿子和儿媳回家吃顿团圆饭就走,梁耀红坚决拒绝了。
  为看好小区大门,梁耀红把90多岁的公婆托付给亲戚照顾,昼夜坚守在小区大门口的疫情检测点,唯恐哪个细节出了纰漏。
  “儿子,你在研发一线,有什么好的预防措施,给妈妈说说,妈也好让社区的群众都做好防护。”永安路街道邻德社区党总支书记侯雅静给在厦门参与新冠肺炎诊断试剂研究的儿子打电话。
  “妈,你和社区的阿姨们守好小区大门,别让传染源输入,就是最好的药方。”侯雅静依“方”行事,科学调配力量,周密排兵布阵,设置检测点20处,封闭步道7处,每日投入管理力量30余人,严防死守各小区大门,没有让一个外来人员进入社区。
  今年52岁的印台区文旅局派驻肖家堡村工作队队员杨嫚平,第一个报名参加“党员突击队”,站上肖家堡村疫情检测点那一刻起,她一点也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特殊”。肖家堡村群众原本就熟悉她,而在这一个月防控期间,大家见得最多的更是她。在值守点上,时刻都能见到袖戴“巾帼志愿者”红袖标,手持红外线测温枪的杨嫚平,引导车辆有序停放、询问从哪来到哪去,逐人认真测量体温、提醒做好防护措施;忙起来顾不得吃、顾不得喝,甚至因为站的时间长,腰疼、腿疼,但她都在咬牙坚持,不愿意休息。这段时间不论是太阳晒、雪花飘、寒风吹,都是她冲在前、作示范,举手投足间尽显肩上之责任、“巾帼”之风采、党员之担当。
  “大爷,怎么不戴口罩?我给你一个,现在是非常时期,快回去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区咸丰路景丰村疫情监测党员防控岗总会出现一个瘦弱的身影,包里放着备用口罩,随时送给没有口罩的老人。她就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第三大队民警、全市交警系统五优共产党员、景丰村驻村第一书记杜程程。
  连日来,她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带领村“两委”组建党员防控岗,动员党员和志愿者参加防控工作,走街串巷摸排务工返乡人员和流动人口,宣传广播防疫知识,为村内巷道和垃圾桶消毒。
  村民李大妈说:“这娃看似柔弱,身体里却蕴含着意想不到的强大意志,为守护景丰村村民生命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墙。”
  全力以赴 女人撑起“半边天”
  杨彩霞是公交9路的一名调度员,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蔓延以来,杨彩霞主动请缨。她认为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冲在一线,越是危险的时候,越要站出来,坚守岗位。每日一来到调度室,就先对调度室进行消毒、通风。并坚持做好日常工作,对司乘人员进行岗前体温和酒精检测,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认真检查自我防护情况,叮嘱他们文明服务、安全驾驶,根据实际合理调配车辆,安排人员,确保线路正常运行。
  “我除了是一名调度员,还是一位妻子、是母亲,丈夫是公交9路车驾驶员,两个女儿都在矿医院工作,全家都在抗疫“一线”,丈夫和女儿都很辛苦,由于工作关系,我不能很好的照顾他们,每天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我却没能给他们做上一顿热乎的饭菜,心里感到非常内疚。”谈到这儿时,她的眼眶湿润了,声音哽咽了。
  在这次疫情面前,铜川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李丹,闻令而动,连续“作战”,不惧艰险,带伤逆行,第一时间将抗疫一线的最新信息进行报道,以能打硬仗的素质,尽显一名新闻战士的本色,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1月26日,大年初二,李丹在得知铜川“抗疫”战斗打响时,不顾还没有消肿的脚伤,第一时间从老家返回铜川,深入一线进行“抗疫”新闻报道。
  27日一大早,李丹深入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了解武汉籍一家三口目前的治疗情况。到医院,在与医院领导、工作人员了解了基本情况后,经过现场策划、协商,她们做了央视新闻移动网的现场直播。作为一名女记者,要持续30多分钟不间断徒手拍摄,再加上她还没有消肿的右脚,增加了操作的难度,男记者也很难做到,但是李丹做到了!拍摄结束,她整个右胳膊已经抽筋,全部淤青。她随后说,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镜头中的人给了她一股强大的力量。拍到20多分钟的时候,感染科主任应桂花医生用手机展示隔离治疗区情况时,声音里带着疲惫,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都不能说出来。
  李丹说当时她揪心的难受,心疼这位英雄医生。再看到9岁的小晗给说自己很好,“我很感谢这里的医生对我爸爸妈妈的细心照顾,我想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那一刻她喜极而泣,白衣天使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效果,她为他们感到高兴。在很多人躲避医院这样的易感染区域时,李丹逆向而行,不惧艰险,以一名新闻战士的素质,扛起自己的职责,她经常在采访拍摄完后,顾不上吃饭,赶回单位赶制新闻。忙完所有的事情后,才能松口气,以泡面充饥。
  不仅在疫情战场上,在社会的任何领域,“她力量”永远最动人心弦。在社区、在农村、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她们”以特有的柔韧成就非凡业绩,凭专业说话,用实力圈粉。回到家,“她们”关掉滤镜、不带美妆,却用最真实的样子,让生活展现出动人的美,让我们向这些奋斗在一线的铿锵玫瑰致敬!(记者:刘西艳、朱红卫、徐国玺、张芳 通讯员:张健)


网络编辑:杨思萍
信息审核:张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