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王益区“六个聚焦”推动高质量脱贫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1-22 08:4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近年来,王益区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以“六个聚焦”推动全区高质量脱贫、可持续脱贫。
  聚焦“三精准”,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扶贫对象识别精准。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及“两评议两公示四核查一比对一研判一公告”程序开展扶贫对象识别工作,上半年和年底调整无新增及返贫贫困户;科级干部帮扶精准。选派442名科级干部帮扶442户在册建档立卡户,继续推行“三包三到”帮扶工作模式,442户户均享受6项帮扶措施;贫困对象退出精准。逐级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计划脱贫户退出“5项标准”达标台账,每季度进行研判推进,严格按照“一评议一公示三核查一公告”程序开展退出工作。
  聚焦“三落实”,全面兑现措施政策。强化责任落实。区委、区政府认真履行抓落实第一责任,将惠民强区十项工程中涉农任务全部纳入《2019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安排》,切实以脱贫攻坚统揽“三农”工作全局;精准落实政策。大力实施“两推进两完善”及“八个巩固提升方案”落实,442户建档立卡户户均享受3项产业帮扶措施,户均实现增收3800元以上。推进就业扶贫,512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就业455人,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全部就业。强化易地扶贫搬迁,按照“一户一策”落实了产业帮扶措施,实现就业44人。扎实开展危房改造,组织专业机构对全区农户住房进行鉴定。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发放各类资助资金,进一步减轻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积极实施健康扶贫,对4个村卫生室进行了修缮,区域内“一站式”服务实现全覆盖,为1427人次贫困人口报销住院、慢性病、大病等费用303.19万元。做好金融扶贫,严格落实“5321”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59笔765万元,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户数的35.2%,建立健全信贷风险预警评估、化解、分担、处置机制,全年未出现逾期情况。巩固提升饮水安全水平,投资1814万元实施王益北塬、黄堡石坡、黑池塬村等6处农村供水工程,惠及群众1.2万人;强化工作落实。大力推进“一补两送一议”“两推进两完善”、对标对表抓差补缺等重点工作,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攻城拔寨清零、“三比一提升”行动,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聚焦“三保障”,筑牢全面小康基础。根据省、市“两不愁三保障”存在问题核查工作安排,及时印发了《摸底核查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村组摸排、镇办汇总复核、行业部门认定步骤精准查找问题,全区贫困户均符合“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要求。
  聚焦“三整改”,持续提升工作水平。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整改责任。针对中央反馈问题,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查找问题根源,对标制定整改措施,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清单台账;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2018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国家脱贫攻坚巡查分别反馈及自查的81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标本兼治,健全长效机制。把问题解决与建章立制相结合,把眼前整改任务与长远制度安排相结合,在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动力培育等10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促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
  聚焦“防返贫”,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制定印发了《王益区2019年度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王益区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监测预警处置办法(试行)》“两业”“两房”“两非”等8个巩固提升方案,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安全饮水等12项提升工程,全面提升脱贫质量;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大力开展教育引导、村民自治、文明创建、公益救助4项活动,完善“爱心超市”物资供应机制,规范爱心超市积分兑换。2019年以来,动员各包村单位累计为各村“爱心超市”投入价值7.45万元物资,兑换积分2.45万分;扎实推进社会扶贫。大力开展“同心”帮扶、“非公企业补短板”“巾帼劳模树新风”“青年扶贫做先锋”等活动,发动爱心人士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
  聚焦“提效益”,全面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报账制管理规定,印发了《王益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部门报账制实施办法(试行)》文件,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规范项目管理。坚持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扶贫资金分配、项目计划机制,分配结果、项目计划在区政府网站及各级公示栏进行公告公示,严格按照“村级申报、镇办初审、部门审核、领导小组审定”程序及“三公示一公告”制度开展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确保项目精准;加快项目建设。2019年安排的18个项目已完成17个,通过审计验收16个;累计硬化道路16.32公里,提升0.8万人安全饮水保障,栽植翡翠梨、苹果192亩,建成300吨果库、肉羊养殖基地,饲养珍珠鸡2000羽,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产业发展。(记者:程红兰)


网络编辑:张兴林
信息审核:张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