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用最美青春点亮老区孩子的希望

——记2019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照金红军小学副校长陶建刚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1-19 08:4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同学们,快过年了,上周教的新年贺卡大家都会做了吧。记得过年时送给家人和朋友……”1月5日,临近期末,为缓解考前压力,耀州区照金红军小学副校长陶建刚给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美术课。看到陶校长走进教室,孩子们高兴地鼓起掌来,对陶建刚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32岁的陶建刚是山东枣庄人,2011年毕业于西安文理学院美术专业。2012年9月响应国家特岗教师计划,他来到耀州区支教,先后在北梁红军小学、照金红军小学担任副校长。大山里孩子和家长们期待的眼神,使他决定,服务期满后留下来,改变老区教育面貌、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怀着改变老区教育面貌的初心,陶建刚全心投入。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借助红色照金优势开展红色革命教育,形成了红色教育“135”模式;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形成学生自我教育、师生互动的新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搭建留守儿童交流互动平台,创建学校网站,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及时了解孩子情况。他的努力为老区孩子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点亮了老区人民的希望。
  2019年12月,陶建刚被中宣部、人社部评为“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
   山东小伙支教耀州
  2012年9月,山东枣庄小伙陶建刚不远千里来到耀州区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成为一名特岗教师。
  报到当天的场景他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的老校长在耀州区教体局接了他,领着他到耀州汽车站坐上开往照金镇的班车。车行驶到野狐坡村时他想着快到了就问司机师傅“到了没”,然后到了关庄、墓坳、九里坡、柳林……“一路上我最少问了司机师傅五六次‘到了没’”,终于一个多小时后到学校了。
  当时学校的光景让他震惊。“甚至不如我上学时的条件。”陶建刚说,一块土操场的尽头,矗立着两栋刚刚完工的教学楼,还没有添置任何配套设施,学校只有一至三年级,全校33个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5个老师都是上了50岁的人。当天恰逢周五,随着学生放学,偌大的学校里就剩了他一个人。
  晚上躺在床上,陶建刚陷入了沉思。自己山东枣庄的家在城郊,家境还算殷实,自己离家千里为的是寻求一份更好的生活,可眼前的状况和理想似乎相差太远。
  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黑漆漆的夜里,窗外的拉煤车不断呼啸而过,山东小伙思考着自己的支教生活。
  山里人的期待让他决定留下来
  随着陶建刚这一批4个教师的到来,北梁红军小学一下子有了活力。不管是学校的老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大家对于年轻老师们的到来充满了欣喜。
  学校实行包班制,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这些课陶建刚都带过。陶建刚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亲和力非常强,很快就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他发现,山里的孩子特别淳朴、天真。“每次讲课时看到孩子们那专注的眼神,我内心都很感动,那眼神里分明写着对知识的渴求、对山外世界的向往。”既然孩子们渴求知识,当老师的就要趁机好好引导他们。为此,陶建刚想方设法为孩子们设计课程,尽力在简陋的教学条件下让山里娃了解到更多新鲜事物。家访是了解学生情况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次次家访让陶建刚有了“留下来,扎根老区教育”的决心。每次走进学生家,他看到的几乎都是一样的情景:篱笆围成的小院,几间土屋子,屋子里面一个大火炕、一张桌子、一台旧电视机,孩子连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每一家的爷爷奶奶或父母亲问的几乎都是同样的问题“老师,你是不是待上半年、一年也走呀”。
  2013年5月家访中,他到读中班的芋园村宋保庆家家访。“下了校车之后走了至少4里山路,过一条小河再上个坡才到她家”。这个孩子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还要照顾年龄更大的太爷爷,她的爸爸在外照顾残疾的妈妈。由于家境贫寒,孩子写字都是用两个小方凳子拼起来趴着的。
  看到眼前的情景,陶建刚心疼得厉害:“真想不到孩子这么可怜,当时我就决定一定要留下来给娃们好好教书,让穷人的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特色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为山里娃打开看世界的窗口
  坚定了选择,陶建刚把“改变老区教育面貌”作为自己的初心,开始一系列教学、管理中的大胆探索、创新。
  他深知,孩子们怎么样,祖国的未来便怎么样。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学处于人生成长的奠基阶段,做什么样的人对其成长成才有深远影响。
  为此,陶建刚借助红色照金优势开展红色革命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了特有的红色教育“135”模式,即坚持以红色基因传承为灵魂,开展红色课程、组建红色联盟、发挥红色教育基地,推广“唱、讲、行、育、评”系列活动;每天组织学生唱红歌,每周开展红色故事演讲、上红色教育课,每学期组织师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打造“小红星足球队”“小红星讲解员”“小红星合唱团”“小红星舞蹈社团”等优秀社团,形成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红色德育品牌,为老区教育事业发展和红色传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如果说红色传承是立校之魂,那么教学质量就是立校之本。陶建刚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形成学生自我教育、师生互动的新机制。
  “教书育人,首先要给孩子们充分的尊重。美术课上,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创新,坚持自己的想法,用线条和图形去表达多维空间和它所蕴含的无穷美感,每位孩子都应该勇敢地去探索、创造和感受。”在陶建刚的美术学科教案上,没有评分、只有评语,他为每个孩子写下鼓励的话语,让他们去寻找自己内心的那一盏灯。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之后,学校获得了更多来自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在研学活动中,孩子们走出了大山,来到了一心向往的北京。“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来到了清华园,将来我也要来清华大学读书。陶校长说我用功学习就一定能去清华,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四年级学生张嘉欣说。
  山里娃看世界的窗口打开了。
  扎根山区奉献教育
  2014年,陶建刚和同为特岗教师的铜川姑娘王芳喜结姻缘。那几年,正赶上学校大发展,工作千头万绪,异常忙碌。孩子出生后,为一心一意干好工作,小两口一狠心把几个月大的娃放到了千里之外的老家山东。
  孩子满三岁后要上学,回到了铜川。由于要适应一方水土,再加之铜川气候干燥,孩子刚回来的那个冬天一直感冒、发烧,经常住院,到现在也是一到冬天就生病。即便是这样,通情达理的妻子每次都自己承担照顾孩子的任务,让陶建刚一心一意、毫无牵挂地做好学校工作。
  红军小学师生身上往往都有深深的红色烙印。在照金红军小学,随便一个学生都知道照金精神的内涵。陶建刚坚持用照金精神立德树人,鼓励孩子们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刻心系祖国,热爱人民。他也把照金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信仰。
  2018年,山东的家人还劝说他回老家发展。对他来说,老家在地理环境等方面比起山区照金要优越很多,可他却放不下照金的孩子们。“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换个新老师娃们还要适应呢。”他总说,我在老区照金教书,先烈们为革命牺牲了性命,我也愿意为山里的孩子留下来,让山里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点亮大家的希望。(记者:段海洲、董唯韦)


网络编辑:蒋明明
信息审核:蒋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