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铜川:让蓝天碧水绿地成为高质量生活的“标配”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9-11-29 08:36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初冬时节,王益区水文化主题公园天空湛蓝、风景如画,群众三五成群惬意地散步、娱乐。在王家河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张大爷说:“原来这里就像一条烂河滩,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这两年不仅治理了河道,还修建了风景带、水文化公园,河水干净了,景色也宜人。家门口就有公园,每天可以休闲锻炼,感觉生活品质一下子提高了,只要环境好,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幸福。”
  在新区,铜川书画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穿梭在塔楼、主题雕塑、文化长廊、临水阁楼、音乐喷泉等美景里,感受着浓浓的唐风宋韵,沉浸在浓厚文化艺术氛围里,不禁让人流连忘返。带着孩子在这里游玩的市民范女士感慨地说:“铜川书画公园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让铜川成为一座处处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还极大地增强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我们在这座城市生活得更加舒适惬意。”
  ……
  过去的铜川,过度依赖资源的粗放发展模式带来了盛极一时的经济繁荣,也给铜川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病,城市像盖上了一层黑色的纱幔,被媒体称作“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对此,全市上下深切认识到,绿水青山好环境就是幸福,决不能牺牲环境搞发展。为此,我市坚持综合施策,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了91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对全市水泥生产线实行了脱硫脱硝,关闭了22处地方煤矿,去煤炭产能占到全市产能的39.6%,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让青山绿水好空气成为了常态,引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繁衍生息。
  ——铁腕抓出铜川蓝。我市综合运用政策、标准、减排等环保倒逼措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提前两年在全省率先完成落后水泥淘汰任务,全市水泥、电力、陶瓷企业全部建成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达标排放。坚定不移推动能源革命和消费变革,拆除燃煤锅炉1185台,建成4座矿区CNG贮气站,城市气化率达到76%,基本做到产煤城市社会生活不烧煤、矿区生活不用煤。投资848万元建成全市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位列关中前列,截至今年11月26日,铜川收获优良天数243天,位于关中前列,PM10、PM2.5浓度为关中八市区最低。2013年朱鹮在铜川成功野化放飞后,已先后孵育出85只“铜川籍”小朱鹮,成为铜川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新见证。
  ——重拳治出好环境。持续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举措,2019年贯穿工业污染治理、清洁能源替代、机动车污染治理三大专项行动,3月20日起,公安、交通、生态环境、城管、住建等多部门联合集中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抑尘治霾“春雷”行动,PM2.5浓度较专项行动开展前下降2微克;深入开展了臭氧污染专项督查执法检查,利剑执法结合温度服务,着力解决单位、企业“不会治”“治不好”难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驻点开展“一市一策”跟踪研究,提升了预测预报和精准化治霾能力,持续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遥感监测,科技助力治污降霾。通过综合施策、科技助力、部门联动,大气环境治理实现应急防控状态向常态化管理转变、由粗放型管控向精准防控转变、由注重结果管理向注重全过程管理转变,蓝天白云渐成常态。
  ——担当绘就好画卷。2017年1月铜川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区后,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要求,在中省大力支持下,高标准、严要求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着力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铜川模式”。两年来,通过林草植被恢复与林草地改良工程和水源地保护工程等,新增雨洪调剂量1260.77万立方米/年,整治历史遗留废弃矿山26座,城镇污水处理率和村镇垃圾收集处置率分别达到90%,提前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石川河省级监测断面水质已经消除劣V类水体,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84.04平方公里。通过漆沮两河从山上到山下水土流失治理,两河沿线控源截污,重点地段水环境综合治理,使铜川出境断面水质、水量有了明显改善。照金镇田裕村朱战荣的家距离秀房河只有两三公里,家门口的巨大变化让他感叹到“自然环境好,生活质量高,心情自然好。”
  蓝天碧水绿地是幸福的底色。如今的铜川,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膺全国宜居生态示范城市,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5%,绿化覆盖率达到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平方米,年均二级以上优良天均在200天以上,“抬头见蓝天、推窗望绿地、出门入公园”,已然成了铜川的真实写照。(记者:徐国玺)


网络编辑:张泽
信息审核:杨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