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产业链上建支部 党旗领航奔小康

——耀州区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纪实

来源:转载《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6-13 09:0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明天,我们就要去孙塬镇惠塬村和50户贫困户签约。他们将扶贫资金托管到公司,公司每年就能给每户1000多元的分红。”5月22日,记者来到铜川市耀州区鸿伟实业有限公司时,公司党支部书记杜庆正忙着整理第二天签约所需资料。
  自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以来,该公司依托肉兔养殖产业扶贫基地,通过分散养殖、集中托管、合作社带动、金融扶贫等模式,带动铜川市3个区县11个乡镇49个村的21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2018年共给贫困户分红200余万元。2018年10月,经过上级党委的考察批准,该公司成立了党支部,更好地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实现把党支部建在养兔产业链上。
  鸿伟实业有限公司是耀州区实施产业链上建支部、党旗领航奔小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耀州区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将党支部贯穿到全产业链上,为贫困群众铺就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

  “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促发展

  如何把党员集聚到产业中,把群众带领到致富项目里?耀州区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吸引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来到农村,采取 “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支持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成百个白色大棚整齐排列,一眼望去看不到边界,这是庙湾镇柳林村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该村耕地贫瘠,贫困发生率达21.6%,且地处水源保护地范围,发展产业环保限制较大。但该村树木种类众多、空气湿度适宜。根据自然环境特点,村党总支和驻村第一书记积极探索,决定发展香菇产业,建成庙湾香菇小镇柳林基地。
  据柳林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晓龙介绍:“刚开始发展香菇产业时,在外务工而且有丰富香菇种植经验的党员崔战峰返乡为村里提供技术支持,帮了大忙。”之后,柳林村又引入龙头企业德祥农业公司,扩大规模、提升标准,目前已发展121座出菇棚,辐射带动周边几个村建成大棚200多座,通过入股分红、“借棒还菇”、就业务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庙湾香菇小镇柳林基地正在组建党支部,进一步凸显党旗领航作用。
  照金镇芋园村异地移民搬迁的60余户贫困群众都住进了灰瓦红墙的新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备。硬件条件好了,收入从哪儿来?
  芋园村党支部书记刘海军带领党员群众,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光伏、特色种植养殖、豆腐加工等产业,让群众流转土地有租金、就近务工有薪酬、自愿入股有分红。村里的肉兔养殖基地依托鸿伟实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目前已经有6个兔棚投用。仅肉兔养殖分红,村里的92户贫困户每年就能分到1000余元。刘海军说:“各项分红加起来,我们村的每户贫困户每年最少有6000元。原来村民没处打工,现在邻村的群众也经常来我们这里务工,劳动力供不应求,天天都有活干!”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在产业一线建起“桥头堡”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团结一心,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这是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耀州区照金镇照金村考察时,对村“两委”干部的殷切期望。照金村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发展旅游服务业,成立照金村集团公司党支部,在产业一线建起“桥头堡”。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魏振哲介绍,照金村集团公司形成了“股份分红+工资收入+商铺租金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创业收入+产业扶贫资金分红收入”的6种收入模式,连续6年为村民分红,保障了革命老区群众稳稳的幸福。今年,照金村将实现整村脱贫。
  魏振哲说:“党支部的成立对公司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照金村集团公司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村民谋发展、谋幸福。在支部引领下,我们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断凸显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继续积极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多年来,耀州区以“访民意、解民困、送温暖”党旗领航奔小康活动为总抓手,积极总结照金村的典型做法,推行村级党组织与扶贫产业链党支部互联互动的运行模式,通过组织联建、村企联动、因地制宜、扶贫扶志等措施,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截至2018年年底,该区41个贫困村退出、16408人摆脱了贫困。2019年,将实现17个贫困村退出、4136人脱贫和全区整体脱贫摘帽目标。

  因地制宜谋发展,让群众收入有保障

  铜川市的7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分布在耀州区。为了啃下硬骨头,该区在深度贫困村推行 “五个一”产业发展模式,即一座光伏电站、一个规模化养殖场、一个规范化种植示范区、一个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一个社区扶贫工厂。照金镇北梁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五个一”产业落实,发展以农家乐、民宿为主的红色旅游产业,养殖湖羊565只,发展香菇10万棒,建成高山果蔬大棚40座,538.8千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让贫困群众日子越过越好。
  立足区位优势,构建以苹果、花椒、核桃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是耀州区实施果业富民战略的生动实践。该区先后获得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果业扶贫科技创新奖”等荣誉,“耀州花椒”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颁证,不断向“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的目标迈进。
  在耀州区关庄镇移民安置小区,贫困群众可以选择电子产品加工或手工编织的工作,每月平均工资有2000元左右,干得最好的能拿到3600元。耀州区把发展社区工厂作为就业扶贫的长效产业来抓,出台了《关于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扶贫车间)的意见》,每年列出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扶持建设社区工厂。由各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目前已建成窗帘布艺加工、电子产品加工、豆制品加工等社区工厂,带动就业300余人,其中贫困群众120余人,实现了群众离土不离乡,收入有保障。(记者:井晨卉 )


网络编辑:杨旭升
信息审核:薛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