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新时代 新征程

让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铜川市打造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纪实

来源:转载《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5-22 08:2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到医院也可以用微信支付了,特别方便。”5月5日,用手机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缴费窗口前支付医药费的铜川市民张强说。
  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开通了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码支付功能,方便群众缴费。“我们医院附近银行自助取款网点较少,原来市民就医必须要带现金或银行卡,现在拿手机就可以支付,群众就医缴费更便捷了。我们还在大厅安装了两台自助挂号机,方便群众挂号办卡。”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信息科主任刘晓焕说。

  信息化建设
  让群众就医更便捷


  1月,铜川市新区咸丰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启用了集排队叫号、预检、候诊、登记、接种、留观于一体的电子智能系统。该系统有语音呼叫、液晶电视大屏幕、窗口屏等辅助设施,可以引导家长为儿童完成疫苗预防接种,实现了预防接种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给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2018年,铜川市人民医院两院区推出诊间支付服务,并开通信息服务系统。这些都是铜川市大力推进智慧医疗建设的新举措。
  近年来,铜川市卫健委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应用全新的互联网技术,以看病就医无卡化、管理服务移动化、个体管理精准化为目标,大力推进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和健康管理体验。
  铜川市各医疗机构以服务患者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同时,线上预约挂号、合疗一站式报销结算、院内自助查询、居民健康卡等系统纷纷升级。随着更多便民惠民服务的不断出现,铜川市智慧医疗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分级诊疗
  搭建网络就诊通道


  2017年,铜川市启动建设了远程心电中心。该中心可通过4G网络将患者的动态心电数据实时上传至医生工作站,同时还能实时对患者病情进行智能监测,提供人工预警提醒服务,为大多数突发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时接受诊治创造了条件。
  2017年6月,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心电诊断中心通过远程心电监控发现一例危急病例,医院第一时间与患者取得联系并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对患者进行了救治。
  “原来基层卫生院需要诊断患者心电图,只能拿手机拍照,传过来也看不清楚。现在通过远程心电中心,我们可以及时清晰地看到患者的心电图,对病情做出诊断。目前,我们已经为41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7名患者提供远程会诊医疗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王宁勃说。
  据统计,目前,铜川市各医疗机构共开展心电协同诊断达2900余例,非诊疗时间段心电异常预警占总预警病例的39.04%。这不仅大大缩短了心血管病人的抢救时间,还进一步提高了对心血管病人的救治水平。
  目前,铜川市区县级医院和13个中心卫生院的远程医疗系统已经建成,包含远程心电、远程影像和远程病理中心的智慧医疗协同服务云平台已开始运转。各医疗机构可为患者提供智慧协同诊断服务,改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方式,推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探索在上级医院支持下的家庭医生服务和“协同诊断—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

  健康大数据
  智慧医疗为民服务


  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服务于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于百姓,不断增强和提高群众就医和健康管理的获得感和参与度,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攻坚方向。自2016年起,铜川市统筹谋划,探索建设百姓健康信息服务系统,目前,这个系统已升级为陕西省百姓健康服务系统,同时具有预约挂号、预防接种分时预约、电子预防接种证查验、母子健康电子手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提醒、诊后信息查询和精准化健康教育推送等功能模块。
  此外,铜川市卫健委不断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系统,从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入手,以健康管理为目标,夯实数据质量、强化信息交换,为各级医疗机构实现数据互联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基础。
  2018年,省卫健委将铜川市列为全省电子健康卡建设试点市,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探索,由建设银行铜川分行投资建设,“健康陕西”APP和“健康陕西公众服务”微信公众号的电子健康卡已基本建成。今后,群众无须办理临时就诊卡,只需要用手机完成实名认证后就可在省、铜川市各医院就诊。就诊结束后,相关的诊疗信息将及时推送至个人手机端。同时,群众也可享受计划免疫疫苗的预约接种、孩子入学接种证在线查验等服务。
  下一步,铜川市卫健委将逐步在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个人健康管理等方面,充分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工作,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就诊和健康管理服务。(记者:霍海澎 通讯员:王凯旋)


网络编辑:张泽
信息审核:薛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