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幸福生活在路上

——2018年铜川市荣获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殊荣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9-02-01 08:16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党和政府给我分了这么好的房,现在又来发红包,我怎么好意思要呢……”1月29日,中宣部领导来铜慰问贫困群众,在耀州区照金村圣源小区宽敞明亮的三居室里,贫困户刘三平满怀感激之情。刘三平是因“住”致贫的群众代表之一,我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精准把脉、对症施策,搬掉了阻碍贫困户致富道路上的绊脚石,一大批贫困群众脱贫退出,生活水平上了新台阶,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幸福感不断攀升,铜川人的幸福生活在路上。
  2017年12月7日、2018年11月26日,我市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彰显了转型铜川的改革开放成果,彰显了铜川百姓过上了美好幸福生活。对此,我们铜川人充满自信和骄傲!
  “幸福”很神圣,很温暖。幸福感城市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多种定义方式,但一些基本的要素是共通的:有幸福感的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幸福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
  绿水青山好空气就是最普惠的幸福,良好的生态让铜川的幸福感更自然、更具生命力。近年来,我市坚决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场生态环境保卫战,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关中地区前列,“美丽铜川”吸引了朱鹮、黑鹳、天鹅等珍稀鸟类繁衍生息,铜川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正是有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铜川被确定为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示范区,从2017年开始,铜川计划三年投资58.63亿元,实施17个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为市民创造更多的绿色福利。
  文化的传承让铜川的幸福感更深沉、更有质感。历史上曾诞生了药王孙思邈、书法家柳公权、山水画家范宽、哲学家傅玄、史学家令狐德棻等名人先贤,炉火千年不熄的耀州青瓷代表着工匠精神的传承,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中国北方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给这里留下了红色文化基因……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聚力打造“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品牌,树起了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标,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城市围着市民转,让铜川的幸福感更有温度、更接地气。从2003年起,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滑塌区群众整体搬迁工程,解决了20余万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在保障性住房片区配套了高规格的小学、幼儿园、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入住的市民住得省心、住得安心;实施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十大行动”;在陕西省最早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中心;探索建立了“网上群众工作部”机制;出台了170项便民利民改革小举措;推行警力上街、警力上路,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坚持以人为本,“先人后房、先业后搬”,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在这里,当然幸福满满!
  幸福需要分享,更需要不懈奋斗。铜川人对幸福的向往无止境,铜川城市追求幸福的脚步在路上。看,老人们在健身;看,孩子们多阳光;看,朱鹮在翩翩起舞;看,生活在铜川多幸福……(记者:董唯韦)


网络编辑:杨思萍
信息审核:许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