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照金革命老区脱贫故事之二

来源:转载《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1-24 08:4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红日东升,温暖的阳光洒在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的角角落落。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30日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内容扩印后,张贴在校门附近的醒目位置。
  2019年1月23日,红军小学各个年级的班主任正忙着填写《陕西省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看到孩子们这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普遍优异,老师们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再有两天就放寒假了,孩子们有这么好的成绩,相信都能过一个开心的春节。”红二十六军三连一班班主任杨萧笑着说。
  红二十六军三连一班的命名方式,是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特有的班级命名方式。“红二十六军”代表着要牢记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红军的番号,“三连”代表着三年级。学校的上、下课铃声也分别是集合号、休息号两种军号。
  9岁的崔玉婷是三连一班的学生,她的妈妈患病在家、爷爷奶奶年龄大失去劳动能力,家里的经济收入全指着在建筑工地做钢筋工的爸爸崔平社。2015年,她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我们家还没有脱贫,但不能让孩子长大后继续受穷。”崔平社说,“把孩子送到学校好好上学,就是希望她能读大学,然后在城里找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崔玉婷也很争气,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
  但崔玉婷的梦想并不是大学毕业后进城工作,而是回到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当一名数学老师。她说:“我在学校看红色电影时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尽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村里还有很多人家里不富裕,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回红军小学当老师,教更多的小朋友知识,帮助他们走出贫困。”这样的话语,很难让人相信出自一名9岁女孩之口。
  不只是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还定期组织学生诵读红色经典、传唱革命歌曲、参观革命旧址。在一次次的互动交流中,红色基因悄然在幼小心灵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四连一班学生王杰豪是一名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家里没人能给他辅导功课,他的学习成绩变差了,学习习惯也越来越不好。为了帮助他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同班的王天娇、乔昊昱等几名同学利用晚自习后的时间帮他补习,教给他不少学习的小窍门。之后,王杰豪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升,学习习惯变得越来越好,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也提高了。
  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在革命老区发展教育事业,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副校长陶建刚就是在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投身教育事业的。他认为,贫困固然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机会较少的原因,但也与不具备劳动致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关。教育就是在拔穷根,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希望更大、方向更明。“这也是我回家乡投身教育事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天娇是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执笔人。提起写信和收到回信的事,她的脸上满是自豪。“我们告诉习近平爷爷,学校的条件越来越好,上学放学有了校车,教室里有了饮水机,宿舍里可以洗热水澡,同学们都觉得很幸福。”她说,“习近平爷爷回信告诉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话我们都记在心里,今后一定会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孩子,为家乡的发展和富裕贡献力量。”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学生的家长在扶贫政策的支持和激励下,近年来家庭收入稳步提高,也拿到了移民安置小区新房的钥匙,按照“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只要在春节后入住新房就可以退出贫困户的行列。这些家长普遍对孩子上学非常上心。三连一班学生畅雨露的妈妈董苗娟就表示,上学才有可能跳出贫困。现在党的政策好,家里日子越来越好了,孩子更应该好好上学,长大后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在照金北梁红军小学,书声琅琅,驱散贫困迷雾;红星闪耀,指明发展方向。红色基因在传承中得到发扬,照金革命老区群众已汇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记者:杜朋举 )


网络编辑:党嘉明
信息审核:党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