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改革开放40年•从统计看铜川新变化(7)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8-12-10 08:2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改革开放40年,是铜川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逐步向好的40年,是环境治理持续给力、成效显著的40年,也是创建绿色、宜人宜居城市的40年。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传统的“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资源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我市污染严重,曾经被称作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中省关于绿色发展方式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立足建设“美丽铜川”目标,聚焦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狠抓铁腕治霾、柔性治水、科学治土。2017年关闭7座水泥粉磨站,淘汰落后产能80万吨,限期治理污染企业106家,拆除燃煤锅炉507台,万元GDP能耗下降4.79%。新建沮河上游隔离防护网10.66公里。收获优良天数242天,比上年增加32天,位居全省前列;PM2.5年平均浓度54㎎/m3,下降8.47%。朱鹮当空已成为大美铜川新名片,华能铜川照金电厂超净排放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铜川蓝”已由“奢侈品”变为“日用品”,铜川正在成为天蓝、山青、水秀、人美的新城。
  2015年9月22日,时任省长的娄勤俭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上以铜川为例介绍了陕西利用清洁能源的做法和成效。现任市委书记的杨长亚,今年年初在北京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演讲台》栏目专访中,以《绿水青山托举转型铜川,昔日煤城走向美丽康城》为题也作了主旨演讲。我市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循环经济十佳绿色发展城市和国家第二批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并于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第一轮复审,被再次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
  城市宜人宜居宜业。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为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建设了铜川新区,耀县改设为耀州区,城市建设格局由狭小的川道,转变为南北市区组群,形成了“北市区-黄堡-董家河-耀州区-新区-坡头”连为一体的城市格局,主城区规划建设面积由55平方公里扩大到110平方公里。2011年10月,西铜二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半小时直达西安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国际港务区,铜川已融入西安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伴随西安城市北扩、西延高铁的规划建设,西铜同城化趋势更加明显。按照“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思路,铜川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把我市建设成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截至2017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5%。建成区绿地面积1704.87万㎡,绿地率达34.99%,绿化覆盖面积1895.04万㎡,绿化覆盖率达38.79%,公园绿地面积477.38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5㎡。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燃气气化率91%。(市统计局张东、杨健供稿)


网络编辑:杨思萍
信息审核:蒋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