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铜川荣获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报道之一

绿色发展绘就“铜川蓝”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8-11-28 08:03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碧水蓝天养眼,清新空气宜人。”绿色与活力给来铜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无不感叹:铜川这些年变化太大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铜川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昔日的铜川,天是灰的,地是黑的,“上街打着伞,吃饭捂着碗”曾是这里老百姓居住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朱鹮放飞、天鹅栖息、黑鹳安家,见证着铜川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近年来,铜川市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坚决打赢环境保护攻坚战。成立市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实施环保实绩考核制度、以循环经济推动深层转型、修复废弃关闭矿山等,正在让蓝天绿水与高质量发展成为铜川新名片。
  中央环保督察开展以来,铜川市全面深入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严格执行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断完善“党委政府同责、政府全面负责、环保统一监督、各部门依法履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整改工作稳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
  铁腕治霾 利剑斩污 让蓝天常驻
  铜川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和转型发展的重要领域,铁腕治理,一锤接着一锤敲,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治理雾霾,畅通呼吸。结构偏重、强度偏高、能源偏煤,造就了铜川“扬尘、粉尘、烟尘”合一的大气污染特征。铜川市坚持党政同责、标本兼治、综合实施、联防联控、常态值守,“减煤、治源、禁燃、抑尘、控车、增绿”六大治理措施持续推进。同时,每月召开铁腕治霾工作组会议,全面落实铁腕治霾“1+7”方案,加强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煤耗监督检查,并全力抓好散煤治理工作。综合运用政策、标准、减排等环保倒逼措施,全市水泥、电力、陶瓷企业全部建成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达标排放。
  治理水体,截污治污。以落实“河湖长制”为抓手,坚持“一河一策”“一段一策”,投资2000万元完成沮河上游5家煤矿治理项目24个,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工业企业和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投资10.09亿元完成漆河沮河综合整治,消除漆水河黑臭水体32公里。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围网36公里,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部达标,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源头管控守净土。出台全市首个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建立由环保部门牵头,33个市级部门、科研及金融单位参与的土壤污染防治联合调度会议制度。部署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点位详查186个。规范工业废物处置,严控污染向农村转移,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零增长,定期监测灌溉水水质,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餐厨垃圾处理、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等试点工作,完成了印台区、宜君县37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使全市125万亩耕地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修复 植树种草 让废旧矿山变“绿肺”
  初冬季节,崔家沟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如火如荼地进行,部分修筑出来的退坡梯田绿化带已经铺上了绿草,这与曾经满目疮痍的废旧采石坑形成了巨大反差。
  覆灭连片的矸石山,畅通壮丽的景观环线……王石凹煤矿进行大范围生态治理,矿区环境大幅改善,苍松劲柏郁郁葱葱。
  ……
  落实中省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改变发展方向,治理矿山环境,成为铜川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向。针对“耀州区采石场较2013年数量增加面积扩大”的问题,制定印发了《渭北“旱腰带”铜川区域生态环境整改实施方案》,统一标准、统一工艺、限定规模、淘汰落后,34家矿山采石企业减少为17家,完成了“较2015年底减少50%”的目标。结合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渭北“旱腰带”铜川区域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投资1.8亿元对废弃关闭矿山进行修复,有效遏制局部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拆除小白灰、石碴和坩土企业190家,注销采石企业采矿许可证18家,比2014年减少了50%,提前3年在全省统一规模、工艺和排放标准完成非煤矿山整合。2017年以来集中治理全市21处开山采石关闭区域矿山1875.6亩,治理废弃矿山8978.85亩,治理在产矿山2044.65亩。以太安、香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照金至玉华绵延100多公里的自然生态带保护良好。
  转型发展 康养圣地 在绿水青山中收获幸福感
  虽已立冬,但铜川大街小巷仍是草木翠绿,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铜川人感到幸福满满。2018年铜川更是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铜川蓝”不仅是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更有数据的有力支撑,2017年收获蓝天242天,同比增加32天,居关中第二,截至2018年11月10日,全市优良天数209天,位列关中五市第二。
  青山绿水的实现离不开产业结构的改革。
  淘汰落后产能。为了从根本上改变铜川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面貌,从2004年开始,铜川率先拿支柱产业开刀,上大关小、治旋关立、集中锻烧、分散研磨,先后实施了“川口突破”“国道攻坚”和“药王山围歼”系列治污攻坚工程,关闭拆除落后水泥生产线57条,淘汰落后产能750万吨,水泥企业由30多家减少到6家,提前两年在全省率先完成落后水泥淘汰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水泥大市无立窑。
  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环境先导、生态引领,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工作主线,以循环经济推动深层转型和绿色发展,在循环发展中强化治本固元,万元GDP能耗连续3年下降超过6%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国家减排绩效考核中取得“三连优”。全市加快改造提升铝业、煤炭、水泥、陶瓷、果业等传统产业,规划建设了坡头载能建材工业园、黄堡水泥陶瓷工业园等八个园区。董家河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项目,实现以煤发电,以电炼铝,延伸铝深加工,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煤渣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材料,着力打造“煤-电-铝-水泥”联产经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绿色生活深入人心。政府倡导绿色生活的力度越来越大,绿色生态理念更是深入人心。使用共享单车、爱护环境、低碳出行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铜川的满目苍翠正是生态理念的生动实践,绿色发展响应着时代的号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成为铜川转型的主旋律。(记者:刘晓帆、郭颖 )


网络编辑:杨思萍
信息审核:薛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