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改革开放40年 陕西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来源:转载《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8-09-16 08:3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40年前,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从农业起步。40年间,农业在改革的浪潮中全速前进。
  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取消农业税、连续提高粮食综合补贴,再到全面推广粮食机械化生产,陕西粮食产量逐年快速增加,市场供给不断充盈。与此同时,陕西不断加快推进畜禽养殖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并通过实施百万头生猪大县工程、秦川牛繁育养殖推广、千亿羊奶产业建设等重大项目,促进全省畜牧业转变生产方式和优化发展,使陕西农业经济实现全面发展。
  粮食总产提高49.3%
  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调查结果显示,1984年我省粮食总产首破1000万吨大关,达到1024万吨,彻底摆脱了陕西吃粮靠调进的历史。1998年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突破1300万吨大关,达到1303万吨,较1978年提高62.9%。2017年,我省粮食总产达到1194万吨,连续8年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筑牢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实条件下,科技有效助推粮食单产水平提升,为保障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据调查,与1978年相比,2017年粮食面积减少32.7%,全省粮食总产却提高了49.3%,单产年均增长2%。粮食的稳定增产保证了市场的基础供给,也确保了社会稳定,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按全省年末常住人口计算,2017年陕西人均占有粮食311.3公斤,较1978年的287.9公斤提高8.1%。
  肉蛋奶供应充足
  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截至2017年末,我省生猪存栏854.4万头,牛存栏151.2万头,羊存栏868.5万只,禽存栏7315.6万只,其中猪、羊、禽分别比1978年增长8.3%、44.4%和5.2倍。特别是生猪,由传统的农户庭院分散养殖转变为规模化、专业化园区集中养殖,在保证市场供应充足的同时,逐步实现绿色、生态生产,为促进农民增收和稳定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统计,2017年我省肉产量达112.6万吨、禽蛋产量为60.1万吨、奶类产量为107.3万吨,分别较1978年增长6.9倍、24倍和22.8倍,年均增长5.3%、8.4%和8.3%;肉、蛋、奶比例达到1∶0.53∶0.95,较1978年的1∶0.17∶0.32,显著优化。
  与此同时,蔬菜瓜果种植面积的增加,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物质生活,降低了群众生活对粮食直接消费的需求。据统计,1978年,我省蔬菜种植面积为118.0万亩,2017年达790.6万亩,是1978年的6.7倍。尤其是果园面积,2016年全省果园面积为1895.7万亩,是1978年147.9万亩的12.8倍,而与之对应的是,2016年全省水果产量是1978年的51.3倍。
   “细粮”减“粗粮”增
  陕西粮食作物品种较多。按传统习惯划分,小麦和水稻属于“细粮”,其他则一概属于“粗粮”。“细粮”中的水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汉中和安康,这些年来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比重一直稳定在4%左右,没有大的变化。玉米是陕西粮食作物的主要品种,更是“粗粮”中的老大。在陕西辖区内,任何地方都适宜玉米种植。
  调查显示,陕西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比重一直在30%和17%左右。改革开放初期几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所占比重逐年攀升,由30%多上升到40%左右,后来这个比例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本世纪以来近20年,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比重连年下降,直至如今的31%。相反,改革开放40年来,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比重一直是上升趋势,从最初的24%提高到如今的近40%。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主要是为了解决畜牧业饲料用粮和工业生产用粮。(记者:王向华)


网络编辑:张泽
信息审核:张泽